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北京大学的一个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三季度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回升,但也只是短期向好,因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几乎减半,过去依靠发达国家繁荣拉动外需的局面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速高位下行不可避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速已从2007年二季度的15%降到今年二季度7.5%,三季度增速略微回高到7.8%。虽然短期 “企稳向好”,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几乎减半。其中结构调整对经济长期发展有好处,然而经济增速下行也使企业承担巨大压力。
他指出,形势变化带来两方面困局,一是企业和地方政府要应对成本、债务、产能是三块“石头”,二是从整体结构看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不匹配问题突出。而应对这个困局的一个可能方向就是面向新兴市场进行对外投资。
周其仁称,“中国不能完全靠内源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扩大开放。这个过程需要的策略调整,除了简化审批和金融支持,还要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跟进。”
中国经济增速拉下来的原因
周其仁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外部原因第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普遍增速下滑和中国外需乏力;第二,新世纪以来国内为调控经济过热不断增加的行政管制;第三,真实利率发生变化使企业面临困难。
而经济增速趋缓使企业和地方政府面临“水落石出”的局面。压在他们头上的“石头”有三块:第一块是随收入增长不断上升的成本,第二块是债务压力,第三块就是“产能过剩”。
周其仁称,“高速增长下行后,原来支持高速增长的生产能力现在变成大问题。然而真正清理过剩产能并不容易:将工厂关掉,一些工人就没有工作;数量过多对经济、社会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如何看待过剩产能,实质是如何看待生产能力和市场能力的问题。”
他指出,与中国经济体量相比,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远超中国自身市场吸纳能力。中国制造业产能附加值占全球20%,出口占全球11.1%,国内GDP占全球11.5%。从这三个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卖的能力”和国内“消化能力”严重不匹配。
他进一步分析称,目前外需乏力,同时也很难指望内需完全替代降低的外需。因中国很多产能一开始就不是为内需而生,尤其是多年来扭曲的汇率机制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信号出现很大误差,使国内生产者产生错误价格预期,布下过多产能,这些产能很难仅靠内需消化。
其次,不少地方、企业面临“三块石头”的挤压,成本压力、债务压力和产能压力需要时间来消化,不可能迅速恢复高速增长。而且寄予较大希望的城市化不会马上刺激内需。
“城镇化首先是体制机制问题,不把这些调整好,到处建新城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最后,改革释放红利需要时间,因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越留在后面的,改革难度越大,要改出效果需要时间。”
中国继续开放仍有潜力
他还认为,中国的继续开放还有潜力,首先进口还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汇率扭曲局面的改观,人民币较快升值,中国的旅游、境外活动、对外投资迅速升温。中国在降低关税、扩大进口等方面有很大潜力。而另一个潜力就是以中国企业面向新兴市场扩张带动国内生产能力面临新机遇。
他认为,中国有生产能力,然而相应市场能力是薄弱环节。对新兴市场国家了解少、销售能力差。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很大区别是没有现成购买力,但是有潜在购买力;没有现成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以及很好的信用与服务体系,但是有改善的机会。这些都是中国的机会。
他认为,微观上看,不少企业已经有面向新兴市场的动向,但仍需要两方面政策支持,一是简化审批,二是金融支持。金融支持要与产业结合,要为中国产能开拓海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
周其仁称,“如果政策对这两方面进行支持,中国开放也将出现“升级版”,并以此支持经济转型和升级。”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