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为财经天下本期封面。 就连最铁杆的“果粉”也掩饰不住失望,iPhone 5的亮相既没有意外也没有惊艳,集体的悲观情绪中甚至开始出现“苹果从此衰落”的声音
中国品牌总网讯:当苹果全球市场副总裁菲尔·希勒说出iPhone 5时,全场欢呼声达到了一次高潮--事后证明,这次欢呼盖过了之后iPhone 5亮相时。
新浪科技的特派记者臧智渊在现场感受到了那一刻气氛的玄妙:“估计其他媒体跟我们一样,想验证事先的曝光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有不一样的iPhone 5出现。”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与此前泄露的图片一样,并没有奇迹出现。
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iPhone 5发布会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开始,如同大家此前猜测的那样,这场发布会的重点,是以新iPhone 5为主角,配有对iPod系列MP3和耳机的更新。
此前泄露出来的产品细节也被--证实--机身外形、制造材质、屏幕技术和分辨率、通讯网络、新接口、新耳机。
这是一场持续了小半年的“发布会”--从5月16日,《华尔街日报》称下一代iPhone 5将采用至少4寸的屏幕开始,再到9月1日越南网站iPhone从越南富士康拿到苹果新耳机的实物。
如此规模的曝光在iPhone的发布历史上极为罕见,与当年iPhone 4不慎遗失被科技博客Gizmodo曝光不同,这次流出的各种零件图更多是来自苹果供应链上的大小厂商。
从此前严密甚至神经质的保密政策到长达半年的持续曝光,不得不让人揣测,库克掌权的苹果,是否从曝光策略上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此前,库克多次强调要执行更加严厉的保密政策。
苹果在变。在发布会上,苹果还第一次将iPhone 5的生产线细节曝光在公众面前,配合讲解的是一个机器高度自动化运转的视频。刻意强调的“钟表般制造工艺”却被人解读出苹果的不自信。臧智渊在现场发出了一条微博,配上了照片:“参加了不少次苹果发布会,这是第一次出场时给的礼品。”照片内的礼品是苹果的新款耳机和一张价值25美元的苹果礼品卡。他的同事、新浪科技驻硅谷的记者郑峻评论了这条微博:“苹果确实在变,呵呵。”
不过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对摇滚音乐的喜爱。
发布会即将结束前,老牌摇滚乐队Foo Fighters登台献唱。Foo Fighters是另一个苹果的故事,这支乐队在当年如日中天时,曾有重要成员离开,外界解散、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最终他们挺了过来,用更加出色的歌曲狠狠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声。
用心良苦,不是吗?
保密失效
距离举办发布会芳草地艺术中心12000公里之外的河南郑州,正是深夜。在市区西南30公里的孟庄,一处名为鸿富锦精密电子的工厂依旧灯火辉煌。
这里是郑州富士康一处厂区。郑州生产基地生产着全球70%的iPhone手机,2012年第一季度,这个基地累计生产了1773.4万部iPhone。
iPhone的热销加快了富士康扩张的速度。为了降低成本,富士康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布局,除了郑州,太原、武汉、重庆、成都等地也建起了富士康工厂。郑州基地已经有15万名员工,并且将招更多的人。
“新的生产线还在建,目前还是有很大的人力缺口。”一位富士康郑州基地的管理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对iPhone 5的试产早在4月份之前就已经开始,由深圳那边最先开始试产。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只等人到了就开始提升产量。”
在这里,万众期待的iPhone5褪下了光芒。一个又一个零件在此生产、组装。被大众誉为“艺术品”的手机在这里不过是一件经过反复修改的模具。
在富士康,每条生产线都有苹果方面的人士驻厂。最近一年,开会的频率明显提升,多数会议都和新一代iPhone的产品细节有关。最早iPhone 5的原型机,有很多地方在制造过程中已经被改变。
接受采访的上述人士严格遵守富士康的保密协议,直到iPhone 5发布后才愿意透露一些产品细节。“不过,随着富士康越来越多新的基地和工人,关于保密的管理,便成为一个难题。”
台湾研华科技为富士康提供生产iPhone需要的相关设备。如果将苹果比做大脑,富士康比做手臂的话,研华则是灵活的手指。
由于iPhone 5的某些生产工艺与iPhone4S不同,研华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前去富士康做调整。以玻璃镶嵌部位为例,4S整个背面都是玻璃材质,而iPhone 5只有一小部分由玻璃构成。除去富士康的生产线,iPhone 5的检测商也在用研华的产品。
“我们现在相对轻松了,没有那么紧张了,因为iPhone 5要上市了。”研华科技台湾区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反倒是五六月份,也就是第二季度的时候,我们出货压力很大。”
各种各样的上游厂商显然也成为iPhone 5提前泄露的渠道。五六月份,也是新iPhone谍照传言较为集中的两个月。可以推测,iPhone 5的定型正是在那段时间。
在深圳,水货商和山寨手机公司们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迎接iPhone 5。
因为靠近港澳台,水路交通便利,深圳一直是水货手机的集散地。而深圳华强(5.89,0.00,0.00%)北地区简直是中国水货手机和山寨机的“盛地”。这里有各种非正常渠道进货的新手机、二手翻新机、山寨机,每日浮动的手机价格辐射全国。而iPhone,又是此处销量最好的“机皇”。既然是香饽饽,就有效仿者。在华强北,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形神俱似iPhone却装着安卓系统的手机。
一般来说,这些山寨手机的发布时间均在iPhone发售之后,但这个定律被一台名为谷蜂I5的手机打破了。
如果你看到谷蜂I5的背面,一定会惊叹:竟然如此像iPhone。没错,这就是一台利用iPhone 5泄露照片打造出来的手机,售价1999元。
谷蜂I5采用最新的安卓系统,配备3.5寸940×640分辨率的显示屏、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和13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采用联发科(微博)MTK的4核解决方案。
制造它的公司名为谷蜂科技,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我们现在正在忙着打假。”谷蜂科技CEO罗明宸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是9月12日的下午4点,距离iPhone发布会不到10个小时。
“因为很多淘宝上的商家照着我们的样子做了一样的iPhone 5,然后后背贴苹果的logo,还说是我们谷蜂做的,这就给我们带来了风险。”罗明宸说。
他并没有透露谷蜂I5能提前做到接近iPhone5的具体原因,他只阐述了一个观点:把手机外观做到跟苹果一样并不难,只需要认识一些有渠道关系的人,苹果的产业链就摆在那里。按照罗明宸的表述,很多代工商都有可能泄露出来:“然后跟积木一样,苹果的东西都是模块化的,买到零件,搭一台并不难。”
在深圳,不止有谷蜂科技一家拿到了iPhone 5的资料。
香港人Sam做手机外贸生意,他批量购买深圳的山寨手机,销售到非洲。早在iPhone 5发布约一周前,就有三四个不同的山寨商告诉他,苹果的山寨机快出来了,问他是否愿意下订单。
以他以往的购买经验,这些山寨品和苹果外观上几乎无差别。“我只管买,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知道的深圳山寨手机商至少有上百家,仅有几家告诉他,马上会有山寨iPhone 5。
抢在真机发布之前,发布与真机相差无几的山寨机,此为中国的“山寨速度”。罗明宸还透露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起诉苹果公司。
“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外观申请了国家专利,并且这台I5还要拿到入网许可。只要苹果iPhone 5样子跟我们一样,我们就可能告它,行使我们的权利。”
“果粉”失望
不仅仅是大规模“泄密”,iPhone5饱受诟病的原因还在于“不够惊艳”。如果说第一代iPhone开创了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的先河,iPhone 4是工业设计的典范,iPhone 5无论从设计还是功能,并没有大的提升。
要知道,这离iPhone4发布已经整整过去两年。当用户习惯了惊喜,便会对缺乏惊喜的产品甚至品牌感到失望。
“这货真心不该叫做iPhone5,而是iPhone 4L”。L意指拉长版。以这条微博为基础,感觉被忽悠的众多网友还开发出来了衍生版:“下一代,叫做iPhone XL,下下一代,iPhone XXL,依此类推。”
从iPhone 4代开始,苹果的手机就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次屏幕拉长成4寸,盖因安卓阵营大屏的压力。比如三星(微博)Galaxy系列屡屡刷新屏幕尺寸,但在市场上却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爱--3.5寸屏幕最适合智能手机的观点已经过时。
对iPhone 4外观的延续,被很多网友批评为乔布斯死后苹果缺乏创新的表现。同时也有人抨击苹果更换沿用10年30针数据线的举动提高了“使用成本”。
惠威音响董事长姚洪波就这样批评此举对苹果外设的影响:“苹果发布iPhone 5将老30针变成了Lightning闪电接口,带老接口的苹果音箱将造成大量淘汰和浪费。”
不仅仅众多为苹果做配件的厂商感到郁闷,在配件上过高的定价也让很多人质疑苹果此举的诚意。CNN引用了一位博客作者的话:“新适配器超荒谬的价格被认为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自己正在做手机操作系统、非常推崇乔布斯的罗永浩在发布会结束后,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个人领袖主导型的企业在该领袖死去或退休后还能持续进步和增长的,商业史上没有过先例。”
但有人表示,事实上,乔布斯参与了iPhone 5的开发工作。在问答社区知乎上,知乎创始人之一黄继新表示:“iPhone 5项目,在苹果内部,从2010年就开始启动了。鉴于乔老爷子的病情在整个2010年是最稳定的,因此这个项目有他参与是毋庸置疑的。”
黄继新没有透露他的消息来源,但坚持表示自己不是无的放矢。他总结苹果的产品开发和上市路线是:每一款新产品,都是用各部门同期研发成果组装而成的。
除了黄继新以外,CNET早在去年就有消息源称:iPhone4S并非乔布斯收官之作,iPhone 5才是。文章援引了一份来自分析机构Rodman & Renshaw的分析师Ashok Kumar的报告。这篇2011年的报告确定地提到了iPhone 5的工程机已经具有LTE、4寸大屏、更加纤细的特点。
只是最终iPhone 5没有推出是因为乔布斯认为4寸屏幕与之前3.5寸屏幕都不搭。
纠结于乔布斯是否参与意义不大,因为现在是蒂姆·库克掌权。即便这是乔布斯参与开发的最后一代产品,未来的苹果公司还是需要由库克领军来做这些事情。
销售为王
业界对库克时代的苹果能否持续创新表示质疑,但从来不怀疑库克的销售能力。
事实上,现在苹果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争议。在以6400亿美元市值问鼎最值钱公司后,苹果任何一款产品的失败都有可能对其股价造成巨大打击。更关键的一点是,苹果每年只推出一款手机,不得不谨慎。
《纽约日报》援引了一位来自Gartner分析师的话:“iPhone5显示了苹果对新技术的谨慎心理,直到确认能提供最好的体验,所以看好iPhone 5未来的销量。”
这也跟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的观点相近,在发布会keynote中,艾维表示:“我们不是想做一台新手机,我们想做一台更好的手机。”
不过直到悲观情绪集体爆发之后,大家似乎才想起iPhone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目前看来运转良好,而且不可能被复制。《华尔街日报》在分析iPhone销量时将App Store列入影响销量的重要原因。因为App Store的存在,整个苹果的生态虽然封闭,但一直在有序地发展。而作为iOS生态最大的护城河,App Store也在这次发布会上得到了更新,优化了用户寻找App的体验。
此前曾有国内开发者抱怨AppStore审核速度过慢,效率底下。但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iOS开发者、iApp4Me.com创始人郝培强表示,每代苹果更新产品之前,App Store的审核都会变慢,这一情况在9月12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依旧看好iOS的生态体系。
苹果的优势还在于渠道。和运营商的合作,是每一款苹果手机热销的关键。
屡次准确预测iPhone、iPad销量的独立分析师,博客Asymco的作者,被誉为“分析师之王”的Horace Dediu在9月13日放出了他对iPhone 5销量的预测:由于首批上市地点对比iPhone 4S增加了香港和新加坡,iPhone 5在第一周的销量会高出4S,达到每天200万台。
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的采访时,Horace Dediu认为,iPhone 5如果被中国移动(微博)引进的话,销量会增加更多。他依旧看好iPhone 5的销量。
而事实上,iPhone 5的通讯芯片产自高通(微博),很有可能是制程28nm的MD9615通讯芯片。而这款今年推出的芯片将支持移动TD-SCDMA频段,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有如下表态:“中国移动引入iPhone的时间表不是由中国移动和苹果决定,而是要问高通。”如果苹果采用的是这款MD9615芯片的话,移动极有可能引进iPhone 5。
最新的数据佐证了HoraceDediu的观点。9月14日,苹果开放了iPhone 5的预订。仅仅开放一个小时,这一周可以发货的iPhone 5库存就被抢购一空。这比同期的iPhone 4的20小时和iPhone 4S的22小时预订速度快了20倍。深圳华强北的水货商们也已经开始行动,一个叫“天凶”的水货卖家透露,iPhone 5首发里有香港,9月21日下午能批量到深圳,22日下午能到达全国,首批价格不会高于6000元。“该买来送礼的还是会买,该买来装的还是会买来装,自用估计10月初入手价格比较合适,所以销量还是不会低的。”
排座座,分苹果
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但是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竞争者追赶的步伐从未像现在这么急促,iPhone正面临当年苹果在PC业遭遇到的创新困局
本刊记者
米丝辰 黄轶轩
摩托罗拉(微博)和诺基亚(微博)可能后悔没有把新品发布安排在苹果之后--这些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也没想到iPhone 5实在弱爆了。
在N9之后继续坚持“不跟随”的北欧人在埃洛普这位微软(微博)前高管的带领下进入了Windows Phone(微博)阵营,“为市场对iOS和Android的审美疲劳注入一支清新剂”。摩托罗拉优异的工业设计能力和其背后Google所能提供的平台级竞争力则是苹果不可小觑的力量。而就在iPhone 5即将发布之际,8月份,三星Galaxy在美国的月度销量首次超过iPhone 4S。虽然苹果即将发布新品是导致4S销量暂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事件仍然是标志性的—毕竟苹果每年都要发布新品,而三星的逆袭则是首次。
是的,苹果的竞争对手正在慢慢赶上。处理器、摄像头、屏幕、电池等各个参数,各大厂商都在逼近甚至赶超iPhone;三星Note的热销证明了市场对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充分认可;诺基亚Pure View技术对拍照功能的强大提升则使得苹果的图像技术再无优势可言;一体化机身的设计理念正在被对手快速偷走;而苹果的专利战优势--在谷歌(微博)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LTE技术即将普及的背景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也不再明显;更别忘了,善于后发制人的微软已经开始动手,带着一贯以来的雄厚技术和企业级服务优势。
手机的革命时代已经过去。对苹果来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核心元件、供应链、渠道、运营商,这些并不难复制。电子科技界的“摩尔定律”也决定了硬件成本将不断下降,iPhone 将没有任何价格竞争优势。
而那些苹果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元素正在逐步褪色,设计思路从开创潮流变成随流前行,新品发布从颠覆性创新变成修补性完善。“果粉们”逐渐发现iPhone已从一件艺术品变成消费电子品。
最大敌人:三星
三星和苹果,曾经亦敌亦友。依靠给iPhone提供核心组件为三星赢得了智能手机的第一桶金,但随后三星手机便开始独立成长并成为iPhone最大的威胁。
不得不承认,三星是一家善于学习的公司。更形象地说,它就像是顺势而上的爬山虎,找到正确路径后--讨好消费者,设计更好用的手机,等待它的就是满墙的青藤。
三星的可怕在于硬件上对苹果的掣肘。在上一代iPhone中,三星代工了苹果的A4芯片和闪存芯片,由三星生产的大容量电池和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也被iPhone 4广泛使用。和主张将生产外包的苹果相比,三星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这家韩国企业在多年的垂直整合下,形成了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完整生产能力。无论是闪存、显示屏、CPU还是电池,三星都拥有这些核心元件的核心技术。三星可以轻易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星Galaxy S3采用的是4.8英寸屏幕,材质是自家的HDSuper AMOLED。在硬件配置方面,Galaxy S3采用三星自家猎户座Exynos 4412四核处理器,
频率达到1.4GHz。截至iPhone 5发布时,这款在硬件上完胜iPhone 5的手机行货售价4100元,水货价格只有3300元。
从5月份发布到现在的100多天,Galaxy S3销量突破2000万台。这个数字已经足够让苹果惊讶--智能机年代,每天卖出20万台的数据,此前只有iPhone做到。
此外,跨界的尝试也为三星带来甜头。融合了平板和手机特性的Galaxy Note虽说外表看似板砖,但依旧销量尚佳,步入千万级别俱乐部。
这也是三星与苹果最大的不同之处。从产品线上来说,三星更加丰富。从低端千元机到高端四核机,从安卓到WP系统、到自产Bada系统,你总能在其中找到三星的身影。不缺位意味着犯错成本低,与苹果走差异化路线意味着法律风险低。在iOS的惊艳开始逐渐消退之时,三星正凶猛赶上。
围剿苹果,三星可以算扛旗者。
放手一搏:诺基亚
诺基亚的赌博,不仅押在了WindowsPhone平台上,也押在了微软的战略上。为了与iOS和Android争夺市场,基于CE内核的Windows Phone7率先面世,诺基亚也在去年发布了基于WP7.5的旗舰机型Lumia 900。而在微软的战略里,WP7只是一个过渡,基于RT内核的WP8才是未来。当微软宣布WP7.5无法升级到WP8时,所有人都相信,诺基亚完了。
不过Lumia 920的发布似乎有些柳暗花明的味道。
虽然三星抢在诺基亚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WP8手机,但其中庸的配置和在IEA电子消费展上一晃而过的演示有理由让人们相信,这只是三星应对苹果诉讼案失利的市场策略,诺基亚仍然是WP8的最佳拍档。于是,当埃洛普和鲍尔默互相搂着后腰展示Lumia 920时,观众又重新相信爱情了。
即使抛开WP8平台不说,诺基亚也在探索“独特”的竞争力。纯景技术、增强现实、无线充电三大领域的飞跃创新让这位北欧老人看起来重焕青春。
拍照方面,808的41M像素摄像头已经震惊过世界了,但其搭载在塞班机上则多少有些让人失望。现在,备受期待的PureView技术终于移植到Windows Phone平台,并且Lumia 920是世界首个集成光学防抖技术的手机,在弱光条件下的表现足以让其他一切手机汗颜。
“城市万花筒”是诺基亚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爆发最重要的战略产品之一。透过手机镜头和增强现实应用,用户可以在城市的任何一个位置查看周边信息--这看起来并不新鲜,但却是潜力巨大的入口级应用。
虽然目前看来WP8是否能形成智能手机平台三足鼎立的局面尚未明确,但作为微软的战略级产品,其与Windows8内核的打通意味着微软将倾全力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的领域。如果说三星、HTC(微博)、华为等厂商给苹果带来的只是硬件产品的竞争压力,那微软将同谷歌一起给苹果施加包括应用商店和开发者资源在内的全面打击。
只要股东不抛弃诺基亚,其与微软的联盟在未来将对苹果造成不可小视的冲击。
蓄势待发:摩托罗拉
9月5日,摩托罗拉抢在苹果发布会之前发布了3台手机。
这场发布会并没有三星在巴塞罗纳的发布会那般宏大,也没有诺基亚那般带有绝境求生的意味,只是很平淡地告诉了大家:我们Drpid系列再添3位成员,分别是功能均衡的Droid RAZR HD,主打待机的RAZR MAXX HD,以及稍微低端一些、极窄边框设计的Droid RAZR M。
而这3台手机中,摩托罗拉并没有表明哪台是未来主推的旗舰机。这种刻意的平均与此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裁员时发表的声明联系在一起,悄然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被谷歌收购后的摩托罗拉公司依旧在调整之时,这并非他们真正的旗舰。
在发布会上,摩托罗拉新CEO丹尼斯·伍德赛德表示摩托罗拉未来会在这3个部分做文章:速度、电量管理和Android系统。
众所周知的是,无论是iPhone还是安卓手机,在高强度使用的情况下基本都需要一天一充,甚至有时都做不到一天一充。而在保证机身厚度、手感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更大容量的电池,如何优化操作系统的耗电量,则是各家厂商一直研究的地方。
摩托罗拉自DroidRAZR MAXX起,就保证了3300mAh的电池容量,显著增长了使用时间。这种差异化打法也受到了消费者亲睐。Droid RAZR MAXX今年1月26日登陆Verizon网络,两年签约价299美元,高于苹果的199美元。但在下一季度,即2012年二季度,RAZR MAXX却成为Verizon(美国最大运营商)销量最好的手机,压了iPhone一头。而这款新机的发布依旧延续了此优良传统。
不同以往的是,在被谷歌收购之后,新机自发布起就用上了安卓4.1 Jelly Bean操作系统。有了谷歌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支持,强于硬件的摩托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丹尼斯·伍德赛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摩托罗拉将在日后致力于硬件上的创新—没错,当年设计出Razer V3的摩托罗拉似乎又要回来了。
而这3款产品,伍德赛德也表示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前就在产品开发计划中的。换言之,新摩托的产品还没有出来。
对于这场不温不火的发布会,不妨换个角度去想:这更像是摩托罗拉对之前的一个割裂,也是对竞争对手的一个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