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12国际投资论坛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

2012国际投资论坛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

作者:     转贴自:组委会新闻中心    点击数:2314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投资论坛—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我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请允许我介绍各位出席论坛的嘉宾:
      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理事长 、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洛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有色金属华东地区勘察局党委书记、局长、江苏华东有色资源投资基金主席邵毅,高能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滨,美中投资集团主席怀特( John  Milligan  Whyte),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苏丽,江苏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粱,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沈志群常务副会长,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理事长、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洛林为我们致辞!


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理事长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洛林: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其实我这个主席对会议的主要贡献就是帮助王晓滨女士请著名的专家来作报告,专家已经请来了,所以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所以,早上我也请示王晓滨女士,我还需要讲什么。她说你提两三个问题就好。我记得几次资本论坛我也提过一些问题,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这次提问题比较难,因为差不多确定也讲过形势很严峻,今年也还是要这样讲。所以我现在提的问题虽然跟过去有一些区别。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讲说目前经济正在下滑,尤其下滑的程度超过以往,那么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研究一下这次下滑有什么特点?1998年有一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下滑,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受到影响也下滑。这次有什么特点,同样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同样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但是这次下滑很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都感觉到和过去的两次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似乎效果明确过去那么显著。其实从去年年来就开始放松货币政策,银行的钱也贷出去不少,但是好象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没有过去那么明显。有一些企业甚至有钱还不想借,缺乏投资的需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真的我们研究的。巴曙松教授下面会很详细的讲这些问题,我只想提一个看法,我觉得这次下滑相对过去来讲主要的特点就是,结构性的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周期性的作用有作用,结构性的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因此,采取一般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它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局限。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需要短期措施和中长期的措施才可能有一些效果。所以,关于这次经济下滑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是不是值得我们研究一下。
       第二个问题,关于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趋势。现在很多宏观经济会议,都不约而同的讨论中长期的趋势,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短期趋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我今天不打算谈中长期,我就谈一下五年。为什么讲五年?因为我们政府换届是五年一届,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经济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各级地方政府必然关心在他这一届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未来的五年将是十二五的后两三年,我认为这未来五年首先将是我们经济主管部门,经济学家乃至于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认识产生飞跃的五年。为什么会有一个飞跃?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我们没有那样一种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的方式,开始意识到我们的结构调整已经调整的部分缓慢,今天的经济下滑在一定意义上是长期以来结构调整缓慢所付出的代价。大家也开始意识到,今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片面的追求高速的增长。那样一种高速增长实际上已经过去。于是很多人就说,目前正处在高速增长向中苏增长的转换期,如果这样的认识可以成为共识的话,那么,这个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间一个很大的进步。从1995年开始就讲转变发展方式,讲了十几年没有转变。讲了结构调整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形成共识。现在开始,我们改变认识,当然是不是认识得很到位那还很难说,但开始是形成了共识。这个是形势所促使的。根据国家经验,结构调整这些东西是被迫的,一个国家如果经济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就不得不进行调整,企业就不得不进行技术的创新,而我们今天正到了这个时候。所以,未来的五年,将是认识发生飞跃的五年。如果真的能够发生这样一种飞跃的话,那未来的五年,我们的结构调整将有可能加快速度。从而为更长时间平稳的发展创造前景。但是另一方面,未来的五年也是将一系列困难出现的五年。就近期来说,目前还不是很明显的问题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会出现明显的显现出来,比如通货膨胀、就业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的发行货币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再往后说,我们过去高速的增长时间由于一年接一年的高速增长而掩盖了很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说环保问题。我们今后的五年将会为过去很多片面的追求高增长而忽视的环保问题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非付不可得。再不付代价老百姓也不同意。再比方说,劳动力的问题,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劳动力素质差远,在国际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劳动力素质差一点也可以过去,今后,廉价劳动力正在结束,老龄化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问题也要越来越提上日程。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付出代价。所以未来的五年也是一切困难和问题叠加的五年。所以这五年,当家的企业家和当家的政府领导人,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的形势和困难、问题。如果能够相对比较平稳的度过的话,那对将来中国的发展将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宏观经济的经济形势的关系。我昨天跟王晓滨博士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在有关资本市场的企业部门工作的企业家和从业人员都是一贯关心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甚至猜测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可是,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学者以及经济主管部门好象不怎么关心资本市场的事情。结果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好象比较被动,一切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怎么样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结构,优化资本配置的作用在我们国家好象没有提到意识日程,我们政府对这个问题好象也缺乏充分的认识。我们这个论坛是资本论坛,目前国际资本对我国资本市场也会有很多的发展因素。所以我们可以抽一点时间考虑未来的资本市场怎么发展,怎么对我们宏观经济,对我们的经济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三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希望下面巴曙松教授会做很好的解答。也希望大家会有兴趣讨论这样一些问题。我参加这个会议是来学习的,所以不占大家很多的时间。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的谦虚。接下来有请第二位演讲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先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王洛林老师,尊敬的各位嘉宾,很高兴应会议的邀请给大家就当前的金融政策的一些走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王洛林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直接领导,我看了会议介绍,他有很多的职务,其中一个介绍的职务是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我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所以,刚才,王主任讲的三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的股权投资、金融活动都直接相关。比如这一次提到为什么刺激政策跟2008、2009年有比较大的差异。今年刚刚公布的一个数据,可以部分的回答王老师的问题。刚刚公布的八月份的CPI是2%,基本上确认上也是经济下滑物价回落的低点,物价进入到一个经济回落探底的阶段。特别是,今天公布的分类价格指数里面,居住类的指数上升了2.2%,租金类上升3%。所以,如果采取比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的话,通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按照我们目前的测算,尽管今年到刚刚公布的CPI八月份还是负的3.5%,所以原材料价格还是回落,所以今年的通胀压力不会太高,但是明显从食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会重新回到3%到4%的这个阶段。这个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王老师也讲了要利用当前时期做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如果再像2008年那样,利用4万亿那样的刺激政策可能会加剧一些本来就产业过剩的企业出现产业过剩的问题。刚才中国钢铁业协会的统计,中国钢铁厂商在1到7月的钢铁利润仅为每吨1.68元,库存压力依然比较大。应该留出一些时间进行行业的洗牌和产业的整合、结构的调整。就像产权投资并购基金会有非常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我本人也担任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我回顾了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的案例,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一个企业因为额度的问题和种种审批方面的原因,把整个企业中间的一个部分上市,产生了大量的关联的交易。所以基于这种上市的并购重组,目前的产业结构,真正市场化的并购重组的需求正在显现的上升。在当先讨论金融政策,如果大家是政策的制订者,可能会同时受到两方面的批评,如果应对危机的刺激力度要比2008年弱,站在周期的一批研究者会批评你,企业都已经困难了,你怎么力度还不加大。站在结构调整的研究者也会很激烈的批评你,怎么又走原来的老路,又在推动一些刺激性的政策,你的结构调整,你的产能化。所以这两方面的政策争议实际上也是导致今年宏观经济的刺激力度比2008年、2009年要小的的多的一个因素。
       讨论政策,要把当前的经济走势放到一个完整的周期波动里面来看可能才能把握得更清楚。一个完整的周期,可以追溯到刚才王洛林主任说的200年底2009年初,(PPT)就是曲线的最低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投放了9.19万亿,带动了经济强劲的上升,大量的贷款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些领域。所以对我们金融界人士称之为“铁公鸡”。这些铁公鸡下面带动了我们一些产业的投资。大家看到2008年、2009年底以至2010年效益都是非常大的扩大。决策者很快意识到保持这么大规定的刺激力度,这么大规模的投放可能会形成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开始有一个政策回归常态化的一个过程。刺激力度逐步减弱,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一直到今年,所以总体上来看,2012年经济总体呈现一个回落探底的趋势。目前,应该是经济的回落探底的底部区域。当然,进入到2012年以来,市场的悲观气氛有所增强。这个是有道理的,原因是,在2009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上一次危机最严厉的时候,GDP的回落也就是一个百分点,去年底已经采取了比较放松的措施,2012年一季度比2008年的四季度还是回落了八个百分点。以至于2012年有很多的政策出台,又回落了0.5个百分点。到三季度,我们看到还有一系列的指标有恶化的迹象。
       刚才提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在上周中国的资本市场指数上升了8.45,其中涨幅最大的一度达到了三年以来当日涨幅的最高值。从实体经济来看,国家主管部门比如发改委推出了地铁、公路近万亿的措施有关。基础设施的加码基本上确认这一次金融周期回落的底部。总体的判断,延续2010年回落的态势,今年是一个探底回升的态势。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年末一有个温和的上升。但从目前的走势,因为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部分,今明两年增长回升的力度不会非常强,只是一个温和的回升。今年的四季度可能重新回到8%,但明年的增长可能就比今年增1%、2%的范围。这种温和的回升给我们的结构调整腾出了空间。也就是刚才王老师说的,我们环境问题、产业升级、产能问题。这也是对我们企业洗牌的周期。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我去看了一些企业,那些出事的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的企业,犯了一个什么措施?把2010年一季度12.2%的增长,2009极度宽松的政策视为常态,把整个周期放缓,到了周期的顶部就加大规模的投资。做什么?去买房子,炒矿,也有的进入到这个行业,他觉得这个东西好玩。有的帐算得非常有意思。很多企业家说,你看这个类似的企业在二级市场50倍PE,他现在50倍给我,三倍之间再这么一算,现在回落之后,是一个非常好的洗牌时期。5000家PE没有过十亿也不是太多。行业的洗牌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好处。我们做PE无非就四个字,募、投、管、退。从回落之后,人们也能看出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改进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公司很多项目,募资难毫无疑问,我们投资难,因为投资的项目好处看得更清楚了。管理难,原来的职业经理人跟你反击的案例,实际上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这个是我们做PE在中国必须要关注的。以前的那些条款不一定是可以执行的,必须要跟创业者一起来推这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行业洗牌非常好的机会。一个大银行在海外设了一个公司,条件比在座的要好得很多,他有国内的客户资源、网络资源、信贷配套资源。在2007、2008、2009年都赚得不错,但是去年巨亏。我们在讨论这个巨亏的问题的时候,表面上制订的条款是我去投你,我保证你收益。在香港上市前期,必须按照你当时的价格低多少等等,一些条款很详细。巨亏之后,我们坐在一起研究为什么亏这么多?最后反问一句,定这么苛刻的条款,都是自己受益,什么人才会来投你这个?那一定是缺欠缺得快疯的企业。你没有尊重他,他也没有打算去执行你这些条款。其中有一条股权转让,这个老板到丽江去打高尔夫了,你们派人来管我们这个企业,我们把股权转给你们。到了最后,还是你自己回来管,你不要打高尔夫了。行业洗牌也是对我们反思、提高的机会。刚才王老师提的问题,也跟我们PE这个行业息息相关。比如说,我们这次周期回落跟上次不一样,有什么差异。中长期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走势,再比如说,我们这个行业怎么进入到经济转型的方向点,我到现在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洗牌之后,会看得更加清楚一些。目前,在政策的争议里面,有非常典型的两派观点,一排认为这一轮的经济回落主要是结构性的因素占主导。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你即便是经济回落到今年二季度7.6的水平,也没有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回落,所以这个回落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结构性专家的看法,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再去刺激。就让他回落,就让他行业洗牌,就让他卖一吨钢赚1.68元,困难的时候自然会去想办法。一些温州企业,好的企业说,你们千万别救,拿钱去赌钱的企业得让他跑跑路。周期派的看法,结构因素也是一个因素,但是,现在外部有起有落,房地产调控,CPI今天公布还是负的3.5,所以原材料还在回落,库存。消费比较温和,物价目前有人把这个格局程度物价通胀并存。CPI已经探底1.8,2.0重新回升2时代,目前的看法基本上还是在3到4之间。那么,物价回落的总体上是非常快的,尤其是看CPI,企业生产大面积的亏损,富人库存过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政策如果不出手。现在虽然总体上没有就业的问题,但在沿海地区虽然有摇头,二月份的低增长再持续两三季度的话,可能会演变成就业压力。所以这个时候,结构调整从周期角度来看应该出手。出手从哪出手?现在看下来也很清楚,消费比较平稳,出口也不会太好,那么就看投资。投资主要是看三大,制造业效益不好,CPI在回落,工业出厂价格在回落,你还再压缩库存。接下来宏观经济站稳,微观经济企业状况回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几个月会恶化。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三大投资,房地产还要坚持调控,那么现在出什么牌?就是基础设施。所以,尽管原来基础设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能够选择的就这一条。所以我们看到了,就是这样一个政策逻辑。
      当前当个环境下,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像2008四万亿这样大规模的刺激计划。第一个出口没有当时那么坏,我们所有的假定是希腊不退出,对希腊退出不退出有两个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会退出的像欧盟的央行都认为不会退出。我们设立欧元中间都没有一个条款是怎么退的这个条款,五从法律法规方面就是一个单行道路,加入了要退出法律法规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法律派。从金融角度看就是必须退,希腊作为一个弱的经济体,他在经济回落的时期,这个经济调整的压力最简单就是汇率便宜,汇率被欧元甭住了,所以只有在实体市场付出巨大的代价。就像1997、1998的香港,当时汇率没有怎么下跌但是楼价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叠去60%,所以希腊扛不住,压力很大。如果希腊不退出,基本上今、明年两年是一个比较疲弱的出口格局。但是跟2008年相比,环境没有那么坏。当然,如果希腊退出那将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我估计将会是第二个“四万亿”。季度增加值可能会回到7%以下。这个是做好预案的故事。目前来看,退出的可能性不太大。出口站稳,外部环境也比2008年好。第二个,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很明显,再加码太大不行。第三通胀,已经触底,部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处于高位。所以,我们看到这一轮的应对是一个重大项目适当开工加快。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在拿地,开工,所以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也形成一个支持,然后带动信贷投放的温和上升。这一轮经济触底回升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回升。国际政策放松的内容跟四月份以来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力度适当加大而已,我们看到出台的这些项目,跟四月份以来,强调稳增长刺激的结构。这次中央投入四万亿规模不太可能,公布的投资规划加起来,我算了一下超过7万亿。一季度,中国未完成政府换届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服毒高于已经  完成地区,新界政府有较强的十二五开局投资冲动,二季度地方政府换届已经完成。所以这个投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经济形势。
      转型方向明确,但是短期内投资一流是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关键是投资效率。我个人顺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建设城市设施,中国的铁路网网络历程仅占全球总里程的6%,但却承担了全球24%的铁路运量。中国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100个,但却有80多个城市没有地活动,中国东部发达城市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较OECD国家低20%,中西部地区密度更低。所以有足够的资源,有需求,包括我们的PE,引入到实体领域里面,释放这个需求的空间。中国的增长怎么可能就那么悲观,我基本上看到这一点都没有了。中国的城市比如有1/5能够建到厦门这么漂亮吗?这就是一个巨大投资的空间。各种资源都具备,无非就是一个金融结构的形式,资源安排的架构,这个是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
      最后补充一点讲,你把当前这个阶段放到整个改革开放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在一些高速的增长期中间都有一些低速增长的年份。但是一个,往往在高速增长期,政策的突破很少很少。大家投资都很容易赚钱,企业效益也很好,PE增长状况也很好什么,什么重大的政策突破创新,所谓重大突破往往是在增长中低速的时期。称之为92派的企业家,因为92年从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出来自己创业,第二低点7.6是什么时候?就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只有在那个时候,看到亚洲国际金融出现的问题,才下决心对银行机构进行清理和改革。有一个很大的领导性规划,有人给领导讲,银行的不良率太高了。领导说,你是不是书读多了,迂腐了,在中国还要什么不良资本需,只要前面两个字是中国,后面两个字是银行,中国老百姓就会在里面存钱。结果1998年金融危机就出现问题了。所以中国就下大决心加入WTO,进入房地产。我算了一下,从1999年到2001年,进入房地产这个行业,拿这个地,开发,土地翻商业了几倍,所以那个时候房地产商被叫为地产商。现在这个时期又是一个低谷,应该是一个新的产业有一点增长的苗头,但又不是很清晰,这个时候往往是产业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时期。我们做投资的,如果能在这时候选好项目,增长点正好是在这个行业里,你也会像89、90、99年那样,获得可观的回报。
      谢谢各位!
   

主持人:
      非常感谢巴曙松老师的答疑解惑。它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丝毫。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纵观历史,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浪潮,而每一次浪潮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9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浪潮,资本国际流动的突然转向,投资的重点重新转向发展中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个浪潮又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股权投资正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今天来到现场的几位都是在国际资本流动领域和股权投资方面的专家,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
      有色金属华东地区勘察局党委书记/局长  江苏华东有色资源投资基金主席  邵毅
      高能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滨
      美中投资集团主席 怀特( John  Milligan  Whyte)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  苏丽
      江苏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董粱
      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  沈志群常务副会长
主持人: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首先要出一个小问题考一下在座的五位,用一两句话形容和诠释一下什么是跨国资本流动与股权投资。
   

王晓滨高能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本在国家之间以债券投资等各种形式进行投资或者是贷款各类的流动的方式,我们通称为跨国资本流动。股权投资是以获得企业的股权为目的的投资行为。我们一般在狭义上指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是以为获得权益性的投资。经常是附带了未来的退出要求,会通过上市、转让、管理层的回购等方式来实现股权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邵毅:
      对我们搞企业的人来讲,就是利用各种资金利用周期和结构的需要,根据我们企业的需要到境外去进行股权投资。
   

怀特:
      西方一直投资着中国的股权,现在也是如此。
   

苏丽:
      通过跨国资本的流动股权投资双赢的局面,
   

董梁:
      股权投资其实一个特别严谨和清晰的概念。从实物操作来看,区别一般的投资行为有很多特点,一个重大的特点不是经营行为,而是跟经营有很多区别的投资行为。第二个特点恰恰是所有投资行为纯投资和经营结合得最紧密的行为,不追求企业的经营收益为目的。我们老说PE五投资这一类投资是为了退,所以是为了谋求资本的增值和收益。这种投资行为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他最主要的是需要两个能力来支撑它做到这一点,一个是所谓价值的判断,第二个是帮助这个企业去成长。这个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我们一开始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理论上的普及。我们刚才听到两位专家对金融形势做了一个分析和预判。我们来看2008年以后,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是越来越大,他们自身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欧洲、美国、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你们觉得,跨国资本和资金流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格局。


王晓滨:
      全球化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抗拒的一个趋势。所以在实业投资全球化的过程中必将伴随着资本的国际化。在不同的区域里面,体现了资本流动的方向和领域、规模的变化。这个从金融上是一个非常容易分析的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说人民银行、外管局、商务部。对流入中国来自不同区域的资本流入的领域、规模这些都是重要的指标。这就是一个资本主力决定的。那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符合全球发展的趋势带着未来,那么资本就会伫立。现在中国也走出去,中国走出去主要是在高科技、资源,还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方面的整合。所以这些都代表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核心方向。
   

邵毅:
      我不是搞理论研究的,也不是真正的搞股权投资方面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和其他要素一样,也是必然要在全球进行活动。资本它本身是主力的,对企业来说股东利益最大化,两种放在一起就使会使得各个资本在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资本有什么吸引力,对企业有什么吸引力就会到什么地方。


主持人:
       您是做企业的,据你观察,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外投资以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方向有什么变化?


邵毅:
      在实际运作当中,已经明显到感觉这个大的变化。搞理论的人都知道,国际商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有过一个理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对外投资的力度将会加大。从我的理解来看,我是搞资源的,我们国家在这个世纪初全球化分工以后,制造业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成了组装制造业世界工厂化。但是,从东部的经济发展来讲,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重化化工占工业比值只有60%,2009年的时候70%,要支撑这么大的一个重化工业中国又不具备这个能力,中国超过48%的负铁矿只占8.9%。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巴西也好、澳大利亚也好,他们直接把铁矿势直接产到车上,运到船上,成本只有20美元一吨。磁铁矿的成本80美元,从巴西到中国的运费20美元,我听了巴曙松老师讲,一吨钢铁销售1.68元,高的时候183元,所以对我们来讲,中国不从外部运行不行,我觉得这个不是某个人的判断。中国的特点就是国民经济用的最多的油、铜、铁这些普通能源恰恰比较缺少。世界比较稀缺的我们恰恰有。在我们现在的规模,我们依靠自己已经完全不现实了。所以必须走出去。我们十二五提出来引进外资,走出去就是依据这个来的。

 

[NextPage]


   

主持人:
      你是国际投资方面的专家,那么,在您来看,世界国家他们资金的流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怀特:
      2008年前的中国是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数一数二的国家,我认为在2001年中国对外的外商投资总价值大概是721亿美元,就是要达到1500万元的对外投资,中国现在在延续这个做法,要达到一个平衡77个国家进行投资。但是他们必须要找对方法,要消除别人对中国投资的恶意,怎么消除恶意的不良看法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可以做的是富有的国家,就像世界经济论坛,会把各个国家的投资竞争力进行排序,比如欧盟,比如中国,中国的排名和对他们的接受度来说还比较低。到2013年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评估,我们可以投资740亿美元,其中一些是投资丹麦,丹麦的新兴能源,再下一年,我们可以到匈牙利去投资,那么其他的国家有一些国家可能就会考虑对中国投资有兴趣的地方是这样的,所以中国的投资必须有焦点,每年选一个特定的地方,来消除别人对他的抵触。中国到美国来投资,必须要改变中国的一些方式,对美国也要改变,对欧洲也要改变。
   

苏丽:
      我们作为为企业走出去,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2008年以前,甚至2005、2006年以前,更多的是外部的资本走过来,包括跨国公司到中国这边来。从四五年开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刚才走出去中国更多的着眼外国的资源,矿产,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矿业公司都到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这边去寻找比较好的矿产资源的收购行为。但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欧洲这边因为欧债危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到欧洲那边去寻找技术领先的东西。这个对中国企业来讲是比较大的机遇,如果能把投资行为收购行为运作比较成功的话,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换取技术。这个技术往下一步走,并不说仅仅把这个技术拿到中国来,目前,我们看到的趋势在国外买到这个技术,怎么把技术更大的占领一个国际是市场,这个技术相对于针对的品牌、市场、渠道这个是我们最近两年看到有实力的中国公司走出去的一个方向性的改变。
   

董梁:
      我觉得现在的阶段是什么阶段,真正的阶段是中国企业的布局和经营在出去。是中国的技术首先走出去,而不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主持人:
      刚才每一个嘉宾都说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你觉得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你们看到的机遇在哪里?


邵毅:
      我刚才听巴曙松老师给我们演讲的时候也讲到,因为经济周期都是波浪式的呈现曲线,对企业来讲,应该说在周期的过程当中,对我们来讲,对搞资源的企业来讲,我觉得一个经济出现危机,往往是资源企业走出去最好的机会。比如去年一年,全世界的股市股价缩水了72.1%。我原来想谈一个澳大利亚很大的上市公司,但是在谈的过程中,它的股价是7.23毛欧元。短短一年时间,他的股价已经降到4毛多欧元,本来价格比较便宜,汇率也下来了,他也比过去更加主动了,所以谈起来就比较轻松。我认为对资源性的企业来讲,现在很多铁矿石的企业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我也分析了一下,真正困难的企业大多数是在进行速度比较高的时候。所以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主持人:
      我们也听到了其他嘉宾的观点,因为技术原因还是战略的原因。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案例多。谈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和风险在哪里?
    中国在全国是很多多少都想获得的资金投入。比较严峻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方面。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区域的保护,国家的保护,我们的央企直接投资经常碰到反垄断和外资部门的审核。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紧,一方面他们希望中国的企业都去投资,但另一方面门槛和限制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这一块中国可能要通过投资和并购技术的调整。比如国际上的金融大额投资集团,实际上他们的背景都是跨国,本国的大公司,但他们从来不自己出手,会通过股权基金,会通过各式各样的金融平台来进行投资。比如说当年的凯雷,并不凯雷要收购徐工。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现在中国还没有技术垄断,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能够更好的走出去。第二方面,在整个全球分布和布局上,我们中国我觉得可以更加的广泛,而不是集中在几个国家。这样就不是太集中。第三,更注重我们要什么,什么东西能够留在当地不那么敏感。比如我们要的技术,我们自己的市场,是不是一定要把这个公司带回中国,像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我们在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是时候,包括我们做股权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方面。
   

主持人:
      其他的四位嘉宾有没有其他的风险可以给我们在座的各位提示的。


怀特:
      我觉得并购的这个问题,在收购时候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现在全球合资的模式,我们之前也在人民日报上也有撰文,在这方面发表了我们的意见。比如之一,通用电器,他是40%美国政府控股的,他主要的利润是来源于中国的销售,我们现在想一下,中国的制造商在欧洲也设立了他们的机构,比如说,他们购买了40%之一的股份,所以这个是全球化的公司。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公司不会说只在美国或者是欧洲,或者是中国市场在当地市场生产的车,大家都觉得这个市场可能会非常大,因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现在走出去有问题,在美国和欧洲销售都会有问题。所以美国的公司除非在中国销售才能盈利,所以我觉得应该突破最高层的障碍。当然,通过中美双方的总统。
   

苏丽:
      针对王女士的观点,从我们的经验看来,有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来说做了收购、投资真正成功获得回报的例子不多。我们发现,这个也是文化方面以及收购和整合方面很重大的一个议题。文化方面,举一个例子,我们前面有一笔交易,帮助国内的大型国有工业集团去收购,也是几亿欧元,在做项目的时候听到欧洲的一个家族企业,他们的概念是我们现在是没钱,中国公司来收购我们很欢迎你的钱,但是希望把钱给我们就可以了,让我们自己运行。对我们中国企业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这个欧洲家族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和品牌市场,这个是我们国内企业去收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我们更有优势的是成本的管理和费用控制,怎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而不是把钱投进去,就变成各式各样的花消。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论上的区别怎么转化成收购后的整合方面,不光是战略布局、财务、市场,更多的方面是管理方面、文化方面的整合。真正人被收购方来敞开怀抱,认识到我有这个管理方面的缺陷,尽管我的品牌、技术很好,我还需要你的钱,需要你的管理。中国方面来说应该认识到国内的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照办到国内,怎么结合当地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团队,以及从一个中介机构国外管理机构去做集中的方案,来达到整合的目的。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下一步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主持人:
      我知道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您给我们分析一下中国要成功的走出去,自身要做什么调整,自身的风险问题在哪里?


邵毅:
      从我们的企业做的几个项目来看,首先,我们要把自己传统的思路和观念打败。对我们很多中国企业来讲,跟周期的波动我们去抓住机构并购是对的,但如果我们把并购当做是一种打折,过季的买卖去抄底,如果是这样的观念就会吃苦。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去看,我需要去做什么。第二点,一定要有准备。如果对我们来讲,我们资源性企业,我们主打什么资源,我们现在看的是最好的企业,还是一般的企业,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在分析的过程中,有了最好的机遇,这时候收购是容易水到渠成。第三,对我们企业来讲,文化非常重要。文化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不仅仅是皮肤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跟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我们在境外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一开始的时候,经常被他们所感动。但是在并购的过程中,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他会什么好话都讲,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并购完成以后,他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来讲,应该对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很大成见的。甚至有的媒体,他根本就不顾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政府,他们的政府看起来非常公正,因为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在澳大利亚做了很多,就是因为一个已经上市公司董事的名额问题,我们并购了以后,公司再融资以后,我们就有董事名额的问题,他们就不答复你,也不给你提条件。当然这个谈判也是非常艰难的。风险的问题很短几句话,发达国家都讲中国还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我到澳大利亚去投资,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买了超过25%股票的外国上市公司,他就给你戴一个帽子叫中国国有企业。这个中国国有企业在澳大利亚要干什么?你自己要买一点点房产,要添办公楼,只要有产权的,你买两亩地的房产都要经过联邦政府MIB的批准。所以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第四,我们很多企业对开发可能不太重视。开发问题和管理都不太重视。
   

董粱:
      江苏有很多好的企业,三五年成长起来企业的。泥土出身的这一批企业。他们也有到境外去上市了。我讲得很具体,走出去以后发现(统计不太精确)很多企业都买了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而这些金融产品让他们最后都吃了很大的亏。金融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这些游戏规则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并不是人们了解的那么透。恰恰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对这种风险识别能力很差,几乎很大比例的人都买了这样的金融产品。
   

主持人:
      您认为有没有什么方法去规避这些方法?


董粱:
      老板高度重视,我碰到很多企业在香港上市,他做了那么大产品安排,到最后出现问题,反思的时候他告诉我根本没有去看这个合同。


主持人:
      部分中国企业家在走出去的时候,看到国外新的环境会过于不理性。


董粱:
      需要学习过程。所有的问题都是两面,其实这种情况对外资到中国来也是一样,他们也是会面临很多。当然不是游戏规则。


王晓滨:
      我们去年完成了一个太原重工集团下面的一个煤炭公司,他们的国际化战略是列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但他们从来没有走出去过,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的技术。但是他们在这个行业领域全球市场非常的熟悉,自己的设备技术有,更不用说中国最大的市场就在煤炭转机就在山西,钱也有,技术也有,但他们跨国并购的技术没有。在做的过程中,你没有的东西要界定,要有方法,所以请了两国最豪华的顾问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具备一个条件,你的顾问做的时候你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你要有判断能力。所以在走的过程非常艰难,比如说提出像国有企业老的团队,他们需要40%管理层的股份,对一个国有企业来讲,花了10多亿的成本,这个在国资的管理上,在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都需要出专业的报告。这个决策他们开了三次的董事会,但是他们在整个顾问团队帮助下走出去了。这个是非常成功的并购。另外一个案例,翼中能源,通过专业机构取得了非常好的一个投资和并购的机会,在他自己所属的领域里面。但是,在这个决定要做和不做的过程中最后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还没有准备好,虽然对方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但对中国行业的投资人真的这方面没有准备好,所以我也看得出来,他们是各方面没有准备好,只是领导要求他去走,我觉得他们做了一个很正确的选择。所以自己一定要准备好。
   

主持人:
      我们看到很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他们买到了市场,买到了品牌、买到了技术,大家把他当成是民族的骄傲,但面临的是高额的债务。有人做采访的时候,他对这个债务觉得不用放在心上。您觉得这个债务的红线有没有,在哪?


苏丽:
      这个是我们帮助客户做跨国项目经常碰到的,刚才说到,很多中国公司走出去特别是心里欧洲是拯救者的形式出现了,我觉得不行了,要不就要破产,要不就已经破产不行就得拍卖了,而中国企业选择这样的机会去出手。我们最近一个案例,他们走的时候不光是自己走出去,而是联合他们的商业银行,现在四大银行在国外都有分支机构。在国外的银行债务方面都是有比较严密的,如果某一个财务指标不达标,哪怕你的债务没有到期也会规定马上归还。更多的不是抵押物的概念,一旦如果细微的波动就会要求还钱。中国企业在国内的银行去做的话,国内银行不是在国外更宽松的政策,更多的是中国企业跟国有的银行长期的合作,所以他们的信用方面包括银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把这个企业拯救决定的支持。所以在财务安排、债务方面的重新融资方面都会考虑这些因素重一点,而不是短期说你不达标了马上切断资金。所以,中国企业从这个角度可以借助国内的一些经常合作的银行做融资安排,会回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游戏层面,而不是去玩人家的东西。
   

主持人:
      是不是可以理解海外的资金成本是比较低,您觉得低的资金成本对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好还是坏?


苏丽:
      我觉得还没有考虑到杠杆性的收购。根据杠杆概念,我们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大家大部分是股权投资,是不是借了债去投资,我们的案子不多,我见过比较大的比例也就是不会超过2/3。我们追求的不是回报,我回报的情况下杠杆化的收购我是付100元的收购价格,只付10借90元,就会收到300元的回报。我是寻求技术,寻求市场,寻求这个品牌,有的时候是管理经验的交流,他们要的回报可能不体现在单个项目上,而是这个企业进去之后,盈利模式增长也不是很大,但实际上你看到其他的带动,这个技术,这个团队的沟通是不是可以回流到国内,对国内技术的点拨。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国内也有管理人员送到国外去交流,这方面起到的是无形的回报,很难有量化的衡量的。而不是简单的投多少,回报多少钱。
   

主持人:
      我前两天看到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资金,低廉的资金成本是造成过于投资多元化失败的一个原因之一。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王晓滨:
      便宜货肯定是一个诱惑,但是,还是刚才说的,你全面准备好的话是应该从战略上,所以我的建议是,现在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积极的去研究,但是冷静的去行动。


主持人:
      我们看到国际商大宗商品是一个回落的态势,你就这个形势是不是到了海外投资和并购的好时候了?


董粱:
      我觉得中国对外投资有一个比较大的趋势问题。本身在国际分工里面,也到了需要走出去的时候了。另外一个就是,我也看了一组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一个数据,一般情况下,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世界上的比例一般在1:1.1,像发达国家是1:1.4。欠发达过程一般在1:0.34,我们国家是1:0.22。按照这个理论,我们人均GDP超过754亿美元了。也到了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了。我们中国企业本身在技术上、品牌上等方面也都需要走出去,宏观的、微观的都需要我们走出去。但是,在危机的时候,确实给企业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但的趋势是要走出去,如果从危机的情况来看,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的企业对国家宏观知道的东西应也不是很多。我们都知道美元是美国人印出来的,大量的货币放在我们国家的金库,美国人印制钞票他自己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使我们实际上的美元就增多了,把他们变成我们的资源,或者是把发达国家品牌和技术变成我们国家的技术和品牌,这比美元藏在金库里要更好一点。所以,我认为,现在这个国债危机实际上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就是它不仅仅是欧美经济导致世界经济下滑,我们中国经济除了外部的因素以外,我们自身结构问题也造成了经济增速的减缓。在这样状况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都必须思考要抓紧走出去,但一定要选择好的时机。
   

主持人:
      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干好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放到国内,怀特先生,我们都看到,中国在这几年是海外资本的热土,外国资本到底看重我们中国哪些领域,现在有没有方向性的变化?


怀特:
      对于国际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在中国最大的机会就是他们可以和中国长期合作匹配起来,包括我们中国的中海油,雪佛兰,他们希望在我们中国长期投资。但是为什么出现问题,如果他们自己事先做好足够的准备,互相交换股权,比如中海油你需要我们美国什么,以交换股权的方式使双方达到更好的合作。我同意大家的说法,这位女士讲过,更多的使用不适用债权,而使用投资,不是发债的方式来收购,这个是比较保守的方法,也是值得鼓励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来说,要用中国的咨询公司来进行服务和调查,如果中国公司想要收购一个欧洲公司是可以的,我们是交叉投资好了,我要你25%的股份,你拿我25%的股份都可以。这样的话,在中国我们采取中国的战略,在欧洲我们采取欧洲的战略。这样的话就能共赢,这样就能在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都可以取得成功。这叫双赢的收购,包括欧洲和美国,欧洲和美国许多公司也是这样做的,交叉持股,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包括,刚才提到的矿产资源,你也可以交叉持股。如果他们价格上涨,我们可以受益。而不是说要完全把你收购过来,你要考虑到短期、中期、长期结构性的利益,要考虑到长期的目标等。这样双方携手才能更好的取得双向的收益。这个是最好的方法。
   

苏丽:
      我们最近大概在半年之内看到有三个这样的案例,我们团队经手的案例。国外的一个跨国公司跟中国的国营企业,原来就一定程度上合作,现在我看重你的市场,你也看重我的市场,我们做一个合资企业,我把我这快的技术、市场贡献出来,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合作,这个案例涉及到不是单向的投资,就变成双向的。我是相互交换的,我也要了解你这块值不值钱,从并购的过程更复杂,但从整个动态变化更有意思。很多年前,我们中国有钱,你们有技术,现在变成中国有钱,你们有技术。我们怎么放在一起做这个东西。我觉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
      我们看到国际资本在中国,国际资本是一个双刃剑,既可以带来很多东西,也会带来冲击。刚刚一个新闻,说800亿资金进入到A股市场,您对这个新闻有什么看法?


怀特:
      如果谈到中国货币化,中国的经济还很大程度上超过美国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应该尽可能的吸引外国投资,这个是对的。吸引他们在亚洲进行投资。我们不谈主权的问题,我们要谈金融和开发的问题。所以中国一定要投资于和平,为和平你要投资。中国必须要找到一些方法。中国的资产现在很高了,比如说中国的公司市值越来越高,如果谁要阻碍中国发展的话,那就让中国没有和平发展的环境就做到了。如果要继续秉持邓小平的政策,在国际方面,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氛围,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如果中国经济发生问题的话,欧洲和美国也没有办法幸免。中国要尽可能的帮助欧洲和美国度过这个危机,我们要确保投资于亚洲,投资于我们的邻国,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和平的亚洲。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股市是起起伏伏的,这个不是很理性的。整个股票市场我们要考虑到股票长期的周期,包括中国。中国也有一个周期,有上行期,有下行期。你不能只靠西方来过多的投资于中国市场,你必须要动用自己的资源,你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才能吸引国外的资金,自己要做好自己的功课。我觉得外国投资应该要考虑到中国的长期计划,而不是短期热情。尤其对中国的企业家有信心,要考虑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的目标。
   

 王晓滨:
      800亿的问题,我们看到前两天有大涨,但我们还没有看到资金流向的分析报告,有多少来自于机构投资人,多少来自于基金。从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否得到证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问题,一个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从实业投资进入到金融投资,资本市场,这个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机会,国内金融在面对国际金融方面是否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机构抵御。第二,我相信(),是受监管的,早已经超过100多亿美金了,如果在监管范围之内,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它也不是一天入市。所以,有一个自由的市场价格成本控制的市场机制。第三,我觉得是是不是正好说明国际资本,现在股票的投资一方面是短期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长期的经济预示。所以这两方面,如果800亿是真的话都证明了这一点。第一短期是不是到了投资的机会,第二是否大家国际社会有看好在整个国际金融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环境下,国际社会还是比较看好中国,所以把金融资本投入中国的股市,预示中国的未来。
   

主持人:
      我看到中国的资金走出去更多的是在进行实业投资,很少的在做金融投资。


董粱:
      这个很简单,中国还没有这么大的金融市场。中国全球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由这儿多的企业,这么长预期的增长,这个现象不是今天才发生。在私募股权领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等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就过了很多年了。这个已经发生了五六年了,尤其是在境内人民币基金开始突飞猛进,大量的项目一可以在金融市场推出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是现象的根本。刚才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在全球范围内,资本和其他的要素进行配置一定是产生更高效益。但现在对我们收购股权,PE也好面临这样一个环境,两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不到两个月前在北京开了一次全国私募投资创业的会议,形成一个很大的共识,这个行业应该到了一个会发生很多变化的点。这些点每人的理解都不同,面上都会有洗牌,但本质是什么,本质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行业将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成长为他想服务的实业经济。我们面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背景下,第一要把自己行业的健康程度,能力培养起来。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第一件事是这个行业怎么健康发展。里面的要素非常多。第二件事,第一波的历史我讲通俗一点就是所有的金矿都裸露在地面上,但那东西不多,所以你只要对照简单的财富标准和基本的游戏规则,你拿到一个比较好的项目就可以赚钱了。很简单。但现在一定不行。境外资本的进入非常重要,他们有大量经验的积累,对他们本身就很重要,不接地气的时候永远没有办法在中国玩这个游戏。所以要接地气才能做这个事情。这两年我们做了国际资金的进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只会有利,不会有害。而相对这个背景下,好的机构都可以收益。我个人观点。
   

主持人:
      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什么机制,政府应该出台什么政策?


王晓滨:
      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从90年代初有一些外资的资金进入到中国,真正的发展是过去的七八年间,也是从国务院发布创业投资方面的政策。整个行业我们现在非常蓬勃的发展,现在整个行业的制度支持和政策的引导还是不够,特别是全社会对这个行业对实体经济直接的帮助还没有一个主流和全社会的专业看法。所以,我们觉得在政策的支持,行业的引导,包括我们行业的组织,包括行业的自律以及包括行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行业在过去的两年,人民币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外资,现在整体人民币的基金规模我一直在等着这一天,我们的统计数据私募资金的规模可以超过外资的资金规模,达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的理念,我们希望从一两年短期的投资行为像长期的投资行为发展,再一方面,在投资领域从传统的这些领域逐步的向能够代表着整个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我们经济机构和经济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方向去发展。我想这个不是一个政策,而是每一个企业都切身的利益。每一个基金的周期是5到8年,8到10年,我们现在的投资是都是低进高出,希望五到8年,这个是产业的高峰,才能退出。这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非常有帮助的。
   

主持人:
      谢谢五位嘉宾观点的分享。希望我们这样的讨论内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我们现在对经济格局有一些迷盲,和看不到方向。我们非常有信心,也要理性的对待,这样才能抓住真正的发展机会。我宣布这一次的主题演讲、主题论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接下来有请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解读一份报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  2012》。
   

沈志群常务副会长: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解读这个报告之前,我有感而发(对今天这个会议)。首先感谢会议的主办方,国家商务部,感谢CCTV。刚才我觉得在主题的讨论当中,谈到国际资本流动当中的中国对外投资,十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也不过是60万亿美元,十年的增长速度是44.6%,其实是一个高速的增长。去年达到746亿美元,其中92%是非金融类的投资。并购的投资现在已经在发展,占到36.4%。当然,全部的中国对外投资绝大部分是实业资本、产业投资来完成。作为金融资本,海外投资目前的案例还是比较少见。作为中国的股权和创业投资发展的方向,我觉得未来三个发展方向:1、向前走,也就是增加早期的初创性,增长性的投资。2、向上走。更多的增加高迅速的,创新型的项目投资。3、向外走。增加海外的并购投资。我觉得这三个方向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既然向外走就必须知己知彼。我们要谈到了解国外的情况,更重要的也要了解我们自己。为了让大家全面准确的了解中国VCP的状况,从2011年开始,和国家发改委的财经司编写了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
      资产规模保持态势,增长的速度趋缓。大家都在讨论VCP行业没有一个统计的数据,1万家左右的机构,管理着2万亿的资金。我们这个报告选取了近1千多家企业的数据,这个是非常准确的。统计下来,分析下来,2011年末,投资企业的总数和企业的资产总规模比上年增长了34恩%到41%。增长的速度比前一年相比是回落了3.8个百分点。这个趋势估计在三到五年VCP行业在总量上还是这样一个趋势。
      第二,有限合伙性的企业比例提高。这个跟我们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安排有关系。尽管如此,目前这个行业还是以公司型的组织模式占绝对的比重。从这个趋势来看,跟政府还是积极的鼓励,以公司性来组织企业。
      第三,资金的委托管理模式比重有所提高。自己建,自己组织团队的必将有所下降。这也反映这个行业向更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发展。
      第四,政府和国有机构的出资比重有所下降,民营资本持续上升。现在在VCP行业出资的份额民营资本占到一半,也就是半壁江山。我觉得这个趋势对推动VCP行业将进一步加速。
      第五,VCP这个投资的行业,制造业、新工业、新能源和技术、金融服务业这个比例靠前一些。投资的重点也比较集中。但是,其他各类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项目都有所增加,这个方向跟VCP支持的创业创新是一致的。
      第六,VCP行业的投资阶段有所前移。原来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是投上市企业的股权,现在进一步向前靠近,向扩张性,成长性的阶段集中。但总体上还是投资于起步期,初创期的比重比较低。这促使VCP行业回归到行业的本原,是保持行业的规范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七、股本退出的机制跟金额是呈现双增趋势。退出渠道还十分有限,特别是依靠单纯的或者过去几年单纯依靠VCP价格的竞争,这个是难以为继。所以我觉得今后几年退出难是这个行业的突出问题。
      第八,VCP行业的经济社会贡献率在持续的提高。2011年这个数据是这样,VCP投资的经济社会贡献所投资的企业我们做了一下统计,这个被投企业的统计情况就业人数的增长人数相当于全国就业人数增长速度的16倍,所以推动就业非常显著。企业的缴纳税金增加额相当于全社会速度的3.5倍,所以这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大家一看是非常显著的。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行业,我个人认为是应该加快发展。昨天,我们厦门投洽会,中国今后将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发展,在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2020年中国要建立进入创新性国家的行业,宏伟历史进程中,中国的VCP行业大有可为。今后的十年,也是VCP行业自身面临的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当然,中国的这个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基金总规模占年度的GDP比重还很高低在欧美发达国家还不到20%,从资本募集,项目的投资等各个环节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合格的投资人特别是合格的机构投资还十分缺乏,我们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国际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机制和政策,培育优秀的人才,拓宽渠道,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建立企业诚信,为支持创新,创业推动实体经济推动VCP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