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8月15日电 (师红垒)本月13日,中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中国老龄办等机构公开发布新“24孝”标准,“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教父母学会上网、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新“24孝”标准的出炉让当下多数“70后”大呼:原来我们都未能“孝”傲江湖!
8月15日,出生在1974年的媒体人士王艳华面对记者的采访直言不讳:按照新“24孝”标准,我竟是个不孝子!
“对比新标准,我居然三分之二都未做到。”王艳华说,不是没孝心,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工作原因,她一年也就是两三次回老家看看父母,自己除做到了新“24孝”中的“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这两条之外,再无其他。
像王艳华这样猛然醒悟“自己原是个不孝子”的“70后”人士不在少数。“70后”、“80后”这个群体,父母年龄一般都在五六十岁以上,正是需要儿女关照的年龄,但一般这个年龄段的父母生活亦都能够自理。
“父母身体尚可,能够自理,因此平时也就没有刻意为父母做些什么。”“80后”的银行职员孙淳直言,当下的年轻人为了打拼有几个能在家守着父母?孙淳表示,对比新“24孝”,他才意识到自己差距很远。
“为工作不停奔波的同时,哪有时间亲自给父母做饭、经常为父母拍照,更不要说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做体检……”这是记者在走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表述。
“相比新‘24孝’,中国古代传统的‘二十四孝’又有哪些内容,事实上当下年轻人知之甚少。”河南省镇平县一高中语文教师赵冰贤说,“不过,‘二十四孝’中有不少属于愚孝。”赵冰贤表示,对于21世纪的年轻人,时下确实需要一个新的孝道标准。
“进孝也要与时俱进。”赵冰贤认为,新“24孝”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与普通人的生活贴得更近,更有利于年轻人去行孝,“替父母洗碗、听其唠叨、谈天溜狗都是孝的体现。”
虽然“亲自为父母做饭”只是举手之劳,虽然“仔细聆听父母往事”也只是占用年轻人看肥皂剧的时间,但却有太多的“70后”们做不到。
“身为家庭顶梁柱的我,趁着英年为生计奔波,确实对父母的关照很少。”采访中,孙淳并不回避自己的“不孝”。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如果父母不愿意,没必要劳民伤财;教父母学会上网,如果父母对电脑不感兴趣,子女也没必要強求。”65岁的高女士对新“24孝”的看法很平淡,她认为,儿女和父母只要保持应有的亲情就好,没有必要为了执行标准而刻意做些什么。
“其实现代老人并不追求锦衣玉食。”70岁的张德功老人谈及新“24孝”坦言,“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我只希望平日繁忙的儿子能做到这三点就足够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