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日前,一则消息再次震惊了一直波澜不断的钢贸业:20家左右的钢贸企业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理由是贷款到期无法偿还。
而在今年6月,上海钢贸圈最大商会周宁商会公开发布了一份《告全体会员书》,称市场萎缩、行业低迷加上银行纷纷收缩信贷规模,使得钢贸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资金链困局。这份公开信发出后,上海周宁商会方面曾表示经与银监局、各银行沟通后,银行抽贷压力已经有所缓解。
但此次银行集体起诉事件无疑证明银行与钢贸商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昨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表示,部分钢贸商此前将贷款挪投于楼市、股市等领域进一步加大了这种资金链风险。行业形势好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但当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银行信贷一收紧,大批“裸泳者”就曝光了。
受累联保贷款
钢贸企业被打包起诉
来自“上海法院网”的公开消息显示,在8月份即将开庭的一系列案件中,包括杭州银行上海分行诉上海天展钢铁有限公司,上海银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诉上海惠锦钢材(集团)有限公司,光大银行上海金山支行诉上海翘首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弘诚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被起诉的企业足有20多家,理由皆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为何大批钢贸企业被银行“打包”起诉?这就不得不提到钢贸行业风行多年的联保贷款模式。所谓联保,就是几家钢贸企业联手起来,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不论哪一家出现还款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还款。
而提到联保,又必须提到整个钢贸行业大名鼎鼎的福建周宁帮。“我们这个行业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福建周宁县的人,这个县20多万人,有10万人在外面做钢贸生意。” 福建周宁人、天津盛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杨先生颇为自豪地告诉本报记者。集中了70%钢材交易量的上海钢贸业更是周宁人的天下,占据了上海钢贸商的80%。
而老乡带老乡,互相联保、拆借资金正是周宁钢贸商的融资秘方,这也成为他们在整个商贸行业势力不断壮大的关键原因之一。
据悉,钢贸行业从2000年开始采用联保互保的融资模式。在2009年的刺激政策后,这一融资模式达到顶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其中,上海钢贸行业向银行融资达1600亿元。
但另一方面,联保的钢贸商之间却又极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家钢贸商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将另外几家也拖下水。
今年年初,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还不上贷款而跑路,其贷款中的联保部分最后由上海周宁商会中和李国清有联保关系的企业凑钱还给了银行。
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却仍在持续发酵。在上海周宁商会在《告全体会员书》中称:李国清‘被逃跑’促使部分银行加快收缩对钢贸企业的信贷规模,民间资金纷纷从钢贸企业抽身,钢贸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多年铸造的联保体系受到严峻的冲击。
此次银行集中发难,正是这种联保贷款风险的又一次集中爆发。“现在钢铁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钢贸企业整体陷于亏损和周转失灵的状态,联保成了大家都不还钱。于是银行就将一堆企业都告上法庭。”有银行内部人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道。
部分贷款不务主业
行业寒冬下现“裸泳者”
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减幅95.81%;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如果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钢贸行业中也有这么一个段子:钢厂吃肉,钢贸商啃骨头;钢厂啃骨头,钢贸商喝汤;钢厂喝汤,钢贸商喝西北风;钢厂喝西北风,钢贸商吐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