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市场战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曾说:“目前双汇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杀猪的’企业,来访人群的不断扩大证明,双汇已经成为一面旗帜。”
双汇VS春都
对于中国的肉制品经销者和消费者来说,双汇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对春都也并不陌生,同样在资本市场奔走的两家中国知名企业,结果却是同途殊归。
双汇集团和春都集团的前身分别是漯河肉联厂和洛阳肉联厂,都是始建于1958年,又都是1984年由省管下放到地方。然而,同样的身世接下来却有了不同的结果。
1984年漯河肉联厂的资产总额是468万元,企业累计亏损534万元;而洛阳肉联厂当时的资产总额是2000万元,当年实现利税200万元。1986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肉联厂诞生,而漯河肉联厂生产出第一根火腿肠已经是6年之后了。1993年,春都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达到11.599亿元、1.082亿元,而双汇集团仅为8.57亿元和7045万元。无论从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双汇集团,却在其后的发展中出人意料。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春都最红火的时候年销售额20多亿元,高层领导仅拿2000多元月薪。高凤来曾到省市两级政府申请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股权、年薪制等等,但始终没有得到批准。去世的时候,高凤来月薪还仅仅2200元。而当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提出改革分配机制后,漯河市政府很快答复:其余高管人员让万隆自己“看着办”。双汇高薪机制很快产生效应——春都骨干纷纷跑向双汇。一个笑话是,春都董事会开完,会议内容第二天就到了双汇的桌上。
随后,双汇不断地扩大肉类加工主业,使企业迅速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养殖、屠宰、包装、彩印等紧密联系的产业群体。此外,双汇最大限度地压缩银行存款、减少仓库存货,实行产品销售一律现款现货制度,对原料采购实行生产试用合格后付款制度。双汇集团靠严格的资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对于双汇来说,1998年9月双汇股票的成功发行,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在的春都已经深陷泥沼,而目前的双汇却立志“要让双汇肉制品在中国没有盲区”。在悲情弥漫和雄图大业两种情绪面前,春都和双汇的结局在一些大学课堂上被合并为当今资本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冰火两重案例之一,来启发学生。
图谋全球霸业
“在漯河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中,有一半是来自双汇。”这是漯河一位领导的由衷之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双汇已经从河南走向了全国,并创造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企业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在其未来发展的蓝图上,已经确立了今年销售突破200亿元的惊天计划。现在的双汇,一直认为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世界500强”。
如今,双汇在技术、管理、品牌、市场和资金等方面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打入国际市场。未来5年双汇将在海外建厂,在环太平洋地区建设肉类加工基地,通过海外基地,利用国外资源扩大生产,把双汇品牌推向全球。
目前,双汇正在组建国际化的贸易团队,并将成立专业的外贸事业部,另外,在稳固老市场的同时,加快肉类加工厂对国际出口注册的认证,进而扩大出口。
“在主业上,双汇已经由原来单纯的猪肉加工,向牛、羊、鸡肉类加工拓展,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向粮食、果蔬加工业延伸。”双汇一名工作人员的话语中,已经透露出双汇的下一步战略走向。
如果有人想去双汇的养殖基地,就要在养殖区外待上一个星期,必须待到将细菌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才能进入养殖场。这个“近乎苛刻”的规定,也锻造出双汇在目前肉类市场的品牌霸主地位。
一份双汇的产业结构资料,则可以说明如今双汇品牌的强大:目前已经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200多个销售办事机构,投入30多亿元,并从日本、瑞士、德国、荷兰等国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1000套,种植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化工包装业、商业、金融证券业等相配套的产业将逐步完善。
2004年双汇在海外的销售额为1.5亿到1.6亿美元,主要销往东南亚。而双汇的另一个目标则是进入美国。而分散养殖造成的猪肉养殖不合乎国际标准,也将是双汇的国际化战略的一道高槛。
目前,双汇的一个近期目标就是“基本不从散养农户那里买猪”,建立自己的绿色养殖基地,冲入国际市场,让双汇品牌成为世界的“巨无霸”。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