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李开复跳槽事件:一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

李开复跳槽事件:一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

作者:王育琨    转贴自:证券市场周刊    点击数:1344


  文/王育琨

  真正的陷阱常常会伪装成机会。在微软总部许多不得意的时光,答复学生邮件接受采访又被斥为“不务正业”,激发起李开复一种抗衡的心态,于是果断跳槽Google,去捕捉他那梦幻一般的“个人影响力”事业。可是,那是个带有陷阱的机会,还是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

  或许,李开复不是作为“顶级科学家”或“搜索天才”而被看好的。

  李开复的“顶级科学家”和“搜索天才”的头衔,其中有多少微软的借题发挥的“故弄玄虚”,有多少出于Google的故意生事,有多少是李开复的“将错就错”,局外人很难有一个真切的判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自然语言搜索是李开复的强项,却不是搜索的主流。微软是个讲究实力的地方,也是个紧跟潮流的地方。李开复在博士论文中闪光的发现,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十多年沧桑巨变却没有把他发明的东西推到前台来,不能不说现实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微软高层迟疑了,由此造成李开复在微软总部的尴尬处境。这一点,不可能逃脱Google高层团队的视野,那些不知尊卑只崇尚生成、创造与想象力的精灵。

  被看好的也不是经营能力

  李开复一直没有用业绩证明自己在经营上的能力。他历史上唯一独当一面的机会,是领导一个200多人的团队做出了很好看的技术,却没有换来钱,结果导致200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丢掉饭碗。而且,李开复对记者和媒体的迷恋,可能会弱化他在中国的竞争力。在中国,他除了要修炼IBM周炜昆那种一星期吃八次晚饭的能力,更要学习做一个倾听者,绝对不能拿着倾听来的秘闻说事。李开复能够搞明白“记者是敌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吗?

  被看好的甚至不是他“对人才的号召力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尼采说,“一旦人们传布道德,他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变得滑稽可笑。”没有人能够真诚流露自己的自然,甚至在卢梭著名的忏悔录中也没有做到,我们也不能期望李开复做到。这不,刚刚说完“微软是我服务的最后一家商业公司”,却因为“听从内心的召唤”,而跳槽到Google。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是关于人们内在态度的一个秩序层级最清晰的表达。以这样的视角来观察李开复的跳槽,连最低级的对契约尊重之诚信都没有达到,既没有对契约的尊重,也没有对技术或事业的执著,同样没有显示出对团队和工作的热爱,更没有像比尔·盖茨那样坚定踏上“提升人类福利层次”之大道。如此来传布道德,岂不滑稽可笑?!

  李开复被看重的或许是广告效应

  从Google的总体战略来看,当下最大限度地打击微软、最大限度的运营广告、最大限度的刺激股市、最大限度地跻身一流,是他们的战略图谋。这几个最大,可能是李开复被看好的主因。李开复跳槽事件的广告效应不可估量。中国各大媒体,一下子把Google放在了与微软平起平坐的地步,好像一个市值800亿美元的公司,真要跟市值3000亿美元的微软一决雌雄了。估计一直到官司结束,Google都要一直不停的处于媒体的头条位置。8月5日百度在美国上市暴涨,与此番炒作都有关系。

  据说Google的创始人还曾在私人聚会上咒骂百度总裁李彦宏是“卑鄙小人”(yellow dog)。 那个动辄就以“yellow dog”骂人的Google创始人,果然会对同是中国人的李开复博士友好起来吗?未必!或许因为中国的百度不听调遣,惹恼了Google的高层,把火发泄到了中国人头上,于是拉出一个李开复折腾一番。这样,既在职场上把李开复给毁掉了,同时也作践了一回中国人。中国经理人履行契约的口碑本来就不佳,由李开复跳槽与近期苹果中国高层悉数被辞退开始,中国经理人可能有了更不好的名声。

  一旦Google在中国市场成功站稳,李开复的广告效应减弱,“精神教父”被从神坛拉下来,其个人品牌的无形资产被使用完毕,李开复还会继续享受现在的福利待遇吗?难。这可能是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据估计,李开复可以被Google利用的价值或许最多2至3年。 (作者为首钢企业成长研究所所长)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