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加速布局,5•1之后,华北地区开始铺货,与国际油料巨头的市场争夺正式展开。
根据规划,金鼎第一个销售年度目标为20万吨,目前食用油出场价格维持在10000元/吨左右标准衡量,将是‘20亿的大生意’。 食用油领域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整合之下,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
食用油搅局者
5月15日,京粮集团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这家由京粮集团与中储粮合作的粮油加工项目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月底就会投产,”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员告诉记者。镇江项目之后,中储粮金鼎品牌小包装食用油华北地区逐渐开始发力。
“金鼎品牌小包装食用油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市场前三,”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庆荣表示,“今年会以华东、华北为主开始进场,暂时不会在全国范围内铺货。”
各大食用油企业纷纷进军天津,意在华北市场的形势下,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4平方公里范围内,中粮、京粮、印尼金光集团等8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错落林立,超过160亿被投入到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中储粮项目不远处,就是中粮集团投资额超过40亿元建设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中粮集团与益海嘉里是长时间的领跑者,金龙鱼和福临门两个品牌牢牢占据着行业前两位,在这一领域,中储粮油脂显然是后来者。
“打破中国食用油领域外资占据主导的形式,挑战可否成功,压力肯定不小”,中国植物油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早在 1月份,作为一支重要的国资力量,中储粮油脂公司正式推出首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鼎,开始试水销售,并取得了还算“可以”的成绩。
“我们原计划2012年春节前完成销量10000吨,实际完成8200多吨,完成率80%以上;计划覆盖网点22000家,实际完成不到20000家,达成率85%左右。”中储粮油脂营销有限公司有关人员表示。
据接近中储粮人士表示,进入小包装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早已是计划之中的事情。“至少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考虑,至今已经运作调研2-3年的时间,正式进入市场是时候了。”
“现在处于铺市期,一步一步来,经营理念是稳健的,不是一下子爆发式的增长。”王庆荣称。
显然,金鼎的目标不是小打小闹,“5年之后产量将达到90万吨,占据小包装食用油10%市场份额,”此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营销公司董事长刘建民也曾表示,这意味着金鼎品牌将紧随金龙鱼和福临门,进入市场前三,食用油市场竞争加剧难免。
中储粮在食用油领域一直占据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只是这种实力并不为消费者所知。早在2010年就已经具有了54万吨豆油精炼产能和33万吨棕榈油分提能力。问题只是“生产能力没有转化为市场能力”。
“目前在市场上,金鼎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但对整个行业的冲击是必然的。”中华粮网一分析师认为,“虽然同属于中储粮系统,也只能说目前金鼎属于搅局者,还不是稳定食用油价格的定海神针。”
作为食用油市场的后来者,如何将“实力”转化成中储粮油脂公司的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是摆在中储粮油脂面前的一个问题。
[NextPage]
价格挑战者
小包装食用油本身微利和完全市场竞争特性的背景下,近身搏杀是各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价格战是最好的利器。
“金鼎品牌会采取跟随战略,总体价格上我们将会比最主要的两个品牌低3%-5%,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王庆荣称,“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加工成本可以比对手低6%”。
显然,这样的做法与中粮实行的战略类似,福临门遵循的“同款产品比金龙鱼低几元”的低价策略被复制到了金鼎的身上。
“在食用油利润上,大品牌可以达到5%左右,不会超过6%;二三线品牌在保质保量货真价实的情况下只有2-3%的利润。”业内人士表示。
这样的竞争条件下,留给金鼎的利润空间并不是很大。
对金鼎来说,除成本比对手低的优势之外,品牌自身不占优也是采取低价的原因之一。“第一成本允许低,第二我们品牌不如人家,同样价格肯定卖不动,主观和客观都要求我们新品牌价格比同类产品低。”
事实上,我国市场上在终端能够看得到有包装、有名称的食用油品牌有一千七百个。油脂行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曾经造就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集团等企业,出现了“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和“鲁花”等品牌。
时过境迁,竞争仍激烈的同时,各家已经基本完成跑马圈地,总数7.5%的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留给金鼎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很大。经过多年的经营,外资品牌无论从品牌的认知度、占有率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对新进入者构成了巨大的市场壁垒。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域消费习惯的不同,决定食用油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同样要求企业做好准备。
作为中储粮系统内专门经营油脂的部门,在金鼎品牌推出之前,中储粮的省级地方部门有多个独立的食用油品牌,避免同门之间内耗成为摆在王庆荣面前的考题。
“前段时间在中储粮总公司召开的资产管理会议上,有关部门在分析中也指出中储粮在终端存在着‘品牌多,大品牌少’的客观情况。”
从中储粮油脂公司来说,小包装食用油产品将以营销公司为依托,操作“金鼎”等系列品牌。2011年12月推出“金鼎”大豆油,2012年将陆续推出菜籽油和调和油。“还要推出中鼎和华鼎,形成骨干品牌和侧翼品牌。之前的品牌将会逐渐整合,作为地方品牌会长期存在。”
“不怕不卖货,就怕货不全。”王庆荣表示,“在小包装食用油投放的初期,我们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但是会创造出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从企业的角度说,油脂公司发展到目前阶段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
作为进军市场的第一步,金鼎渠道策略布局谨慎,“切入点就是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竞争比较激烈,市场饱和,从销售权重来看,地级城市是最好的。”
“北京、上海这样的市场,竞争激烈,广告投入大,几乎所有的食用油品牌都没有什么利润,”中华粮网分析师称,“这是公开的秘密。”
“大多数小包装在北上广都是亏损的,母公司一般不会要求在当地盈利。”业内人士表示,“粮油店、传统农贸市场、小超市等经销商渠道更容易切入”。
品牌、价格、渠道之外,成本的上涨带来的压力同样考验着金鼎的应变。
3月末开始,两大食用油巨头中粮和益海嘉里相继提高产品价格,其中,菜籽油、花生油两个品种上调幅度约在8%左右,引发了食用油价格新一轮上涨担忧的同时,也迎来了发改委对相关企业的约谈。
“本次调价主要由于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无法承担。本次8%左右幅度的调价,只略减轻企业亏损困境,企业仍处于亏损的边缘,”益海嘉里这样解释调价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都会有一个标准的价格体系,即使散油的价格发生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也不会对终端价格造成影响。但是今年春节以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不断上行攀升,各品牌厂家的成本均突破了标准的价格体系。
“目前价格,在一个可容忍、可接受的范围内,2008年3月份其实是最高点,那时候大豆油在16000元左右,现在10000元左右,”王表示,如果价格上涨过高,国家会出手干预,而金鼎品牌就是最好的渠道。
[NextPage]
左手市场 右手调控
企业特殊出身,要求其承担更多的作用,摆在金鼎面前不只是如何应对市场竞争这样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储粮油脂公司负责中国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工作,承担着落实国家油脂油料宏观调控的任务。左手市场,右手调控,中间是企业利润,如何平衡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金鼎定位主要在大众消费,从民计民生的角度考虑,不是纯商业行为,利润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维持食用油价格稳定,不是只有我们才能做,而是我们做的会更容易。”
事实上,中储粮油脂公司最初只是一个仓储企业,每年都会遇到轮换的问题,采取集中出货和集中进货的方式运作,会遇到出货时被压低价格、进货时被抬高价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是出原料还是出产品成为了两难。
走向终端,拥有自己的产业链条成为了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宏观调控的时候希望我们介入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另一方面,从上游到终端是一个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也是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中储粮油脂公司来说,企业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要根据原料、加工、物流等上游成本决定产品销售价格,这需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来实现。
另一方面,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和总公司的统一部署来落实抛售储备油,稳定市场食用油价格。
“分开考核的话,仓储微利,加工有利,小包装微亏,整体算起来是属于微利,”王庆荣解释,“平时是参与竞争的企业,关键时刻维护市场稳定,不是我们企业能够主观考虑和决定的。”
背靠中储粮这棵大树,也为金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优势,轮储大豆的地利成本最为明显。镇江、新郑的榨油厂都以储备基地为依托,使得“加工成本比对手少6%”。
与此同时,面向特定企业销售的储备大豆也可能成为金鼎的一项优势。
为了稳定食用油价格,发改委曾多次约谈相关企业,要求暂缓涨价。“这种约谈不是单方面的强迫企业不涨价,而是给予了一定补偿,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吃亏。”业内人士表示。
有据可查的是,整个2011年中储粮按照发改委部署,向中粮、益海嘉里等四家食用油企业定向销售了600余万吨大豆,上述企业可以减少原料收购成本18亿元。同样,以后可能会给予中储粮油脂公司类似的定向销售,并且会占据一定的比例。
主动接受调控任务被认为是金鼎与其他品牌的最大不同。
“中储粮油脂公司此次通过在终端食用油市场的品牌、产品及渠道运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安全、优质、实惠的产品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国家对粮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手段。”王庆荣表示。
而为了实现这一任务,金鼎的长远目标是占据10%的市场份额,杀进小包装食用油的前三名。“只有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定市场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