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尴尬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尴尬

作者:     转贴自: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1816


    中国品牌总网讯:“我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带来改变,就像李小龙一样。”说到激动处,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汤姆·德桑托(Tom DeSanto)攥起拳头,模仿起这位功夫大师的神态。

  而这位《X战警》和《变形金刚》系列影片的幕后推手如今全力谋求的“改变”,是要把中国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变成第二个《功夫熊猫》。

  正是为了这个抱负,在本周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德桑托来到北京,为已运作了一年多的美中合拍片《封神天下》奔走接洽。

  “除了3D电影之外,还有衍生产品。”德桑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自信地说,“想想看,到时候波士顿的孩子会玩封神玩具,就像中国的孩子玩变形金刚一样……这部影片将开创历史。”

  德桑托的自信并非毫无来由,今年2月,中美两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将在每年引进20部美国大片的原有配额之外,增加引进14部美国影片,以IMAX和3D影片为主;引进大片票房的美方分账比例由13%提高到25%;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行进口影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有公司独大的局面。

  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是支付宝原设计师朱宁,他原本的设想是“想做个互联网、电子商务、科技时尚生活的圈子,是个会议室和休息室”。

  对中国的电影观众来说,能在影院里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进口大片,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无异于迎来了一群“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

  众多电影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中国电影业每年生产的几百部影片中,大约只有5%是盈利的。

  好莱坞的“群狼”,闯入了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羊圈”。

  海外经营权拱手让人

  在这种格局之下,“合作”似乎是一种积极的策略。除了引入技术、明星参与国产影片的制作这一层面的合作之外,更令中国电影业期待的,是利用国际电影业巨头的发行渠道、内容实力、营销和开发衍生产品的经验等资源,让中国影片、电影人和电影资本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

  但是,这一美好愿景,在现阶段似乎只是海市蜃楼。

  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有《功夫梦》、《叶问2》、《阿童木》三部影片海外票房过亿元。

  “2011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票房排名第一的只有48万美元,这有多可怜!”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表示。

  但即使是创出“海外票房奇迹”的影片,也并不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益。

 

[NextPage]

 

  2001年,中国参与制片的《卧虎藏龙》在北美获得超1亿美元的惊人票房,相当于2000年我国全年电影票房收入总和。但中方制片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CFCC)都没能从中分得多少收益。

  一名熟悉该影片盈利状况的业内人士对本报称,由于美国发行方采用了“买断版权”的模式,以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从中国制片方手里买断了该片的海外经营权,因此不论《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获得多少票房,中方都无权分羹。

  据CFCC人士透露,由于同海外票房绝缘,而影片在内地的放映总收入又仅为15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非但未能因该影片盈利,相反还赔了400万元。

  而国外大片的制片方却从不会把中国市场的经营权拱手让人。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群飞对本报称,原来引进大片不仅普遍采用按实际票房的13%分账的模式,在票房达到一定金额以后,外方的分成比例还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