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医生不是替罪羊

医生不是替罪羊

作者:     转贴自:腾讯    点击数:1401


     《医生为何热衷叫苦》是误导公众的一编文章

刘彦伟编辑:您好!

        在本期《医生为何热衷叫苦》的结语中你写道:“有不止一位医生说:我每天要接待这么多病人,脸能好看吗。其逻辑是顾客太多,服务人员就该甩脸子。但同样是顾客盈门的海底捞火锅,其服务员送走第一批食客后,还要服务等位的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食客,为什么他们却能始终保持春风满面呢?”。这是一种非常不合适的比喻,严重误导了决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和结果的决策者和全国人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先初步说一些显浅的道理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一、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且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是事实。但是,正如你的文章所说的“中国医疗的主力军——政府办医院”,这种结果不是全国241万医生造成的,也不是卫生部造成的,而是政府施政数十年的结果。

        二、数十年政府医疗卫生政策实施的结果形成了如此严重的社会矛盾,竟然在医生被故意杀害的情况下有大多数公众表示高兴,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是241万医生造成的吗?还是全国人民造成的?

        三、你的文章说“实际上,2010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可达19600亿元,这么大一块财富,”。而事实上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397983亿元。两者之间比值不足5%。大家可以设想一下用5%比例的资源解决医疗保健问题,这是一块多大的财富?其他国家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用去了多少比例的社会资源呢?社会资源的配置是医生群体能够左右的吗?

 

[NextPage]



        四、你的文章观点:需求200家医院,而卫生部门只开100家医院,导致了社会需求无法满足,而且还有很多医学生没有工作做。是这样吗?也就是说2010年原本全国要有482万医生,现在只有241万。你“幸福中烦恼”的逻辑是:两个医生的工作一个医生作了,因此这个医生收入就高了?

        五、“公立医院”和“海底捞火锅”同样是服务行业,任何一个患者都想看到医生能够春风满面。但是,一个是资源配置扭曲的计划经济体系,一个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这样的比较能够成立吗?

        六、《北京晨报》报道,有一种“离谱”的药,“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众所周知,这种定价体系不是医生可以左右的,医生只是在行医的过程中被“非法”安排了其“回扣”而已,这明明是一种奇耻大辱却被你理解为“烦恼中的幸福”。 刘彦伟编辑,很多观点都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问题根源是体制问题,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全国对医疗内需可以按事实需求增加数倍,还原人类医疗保障的本质需求和资源配置。按照中央医改的决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同样要遵循医疗保障的本质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原理。如何做到,医患双方都在痛苦的煎熬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