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发展战略是一项包含设计、创立、营销、管理、价值、保护、扩展、提升等若干环节的整体性策划工作。在探讨和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研究过程中,国际上较为著名和成功的战略理论(理论和实际应用实施),有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提出的“麦肯齐TS”理论,包括七大环节:战略(Strategy)、结构(Stincture)、体制(Syst ems)、作风(Style)、技巧(Skills)、人员(Staff)、共同的价值(Sharen Values)。这七大环节,在名牌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崐地位。试问:在品牌成为新的国际语言,创造国货名牌的欲望发展成一股强劲市场潮流的今天,中国企业有贴近自身实际、卓有成效的名牌发展战略了吗?品牌拥有者们,能清醒地知道自己品牌所处的层次了吗?日本著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发展战略,像本田有“反求战略”、三井有“大网战略”、丰田有“反思战略”、松下有“集优战略”、索尼有“驯马战略”。这些战略的有效实施,不仅提高了日本品牌的世界市场地位,而且将一个战败的日本推入科技大国的行列。 事实上,仅仅重视横向的若干环节,而不重视纵向的阶层提升的名牌战略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低层次的。 品牌的第一个阶层是基质层。无论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都得强调质量、价格、实用等最基本的因素。不能满足消费者这些最基本需求,品牌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夭折和早逝随时都有可能发展。处于这一阶层的品牌,应该把战略重点放在产品(或服务)和市场等“物”的因素上,创造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挤占市场。近几年来,国内市场连绵不断的质量战、价格战,意味着众多的国内品牌已经进入这一阶层。 从第一阶层跃上第二阶层,即效用层,战略重点就得从“物”的方面转移到顾客满意等“效”的因素上。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殊化的服务,让顾客得到超值享受,长虹、春兰、荣事达、科龙、TCL、小鸭、小天鹅等相继推出的服务举措,表明有相当部分国货品牌已经清楚:只有走进消费者的心窝,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构筑站稳市场的可能。 品牌的第三阶层是人性层。或许一个品牌只有进入这一层次,才有资格说是名牌。它追求的是与消费者情感的贴近和心灵的沟通,着眼的是“人”。任何商品都是提供给人的,而人是有生命的,有人性的,商品都得赋予生命力和人性化,消费的,于是工业设计在西方悄然兴起。在产品耐用性适度降低时,产品的美观性、艺术性大大提高,注重了人性的发现和发掘,以色彩、造型、想象等抢夺消费者的视线,从心理需求深层打动购买欲。海尔、联想、康佳等品牌,都先后投入巨次,进行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和品牌的生命力设计。 而成熟的品牌,需要跃上第四阶层──潜力层。这不仅要有具有卓越的品质、满意的效用和富有人性化的完美形象,还要求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品牌者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理性的功能上,而是让品牌具有恒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需要通过不断的消费、不断的沉积和不断的升华才能内在蓄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文化的生命是无限的。无限的文化力,使品牌从物件中分离出来,扬弃暂时、扬弃地域,走向永恒、走向全球。可口可乐,不仅是饮料,而且是文化、是历史。难怪有人说,当今的时代是可口可乐时代。 品牌的最高阶层是智慧层。达到这一境界的品牌,不仅超越了“物化”的产品(服务)、市场、效用,而且超越了“活化”的设计、情感,借助文化的力量步入了神坛,具有了永恒性质、无限性质和神圣性质。在已经消逝的世界经济长河中还没有找到这层面的品牌,因为这一品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本”的智慧经济时代。也就是说,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只有最大限度地运用智慧力,才能实现现有品牌向智慧阶层的跨越。可以这么说,无论是现实的国际品牌,还是潜在的国际品牌;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欲上升到智慧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此可见,品牌只有提升到第三阶层,才能突破空间概念;提升到第四阶层,才能重构时间概念;跃上第五阶层,才能真正拥有未来。中国品牌,为了拥有自己的未来,不仅要铸造好每一节链条,还得不断进行品牌的提升。那种以为制订了一个名牌发展战略方案就大功告成了的想法,那种把“高质量的象征”便以为达到品牌顶级形态了的想法,实在幼稚。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