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全球几大电子巨头——索尼、谷歌与苹果的“泄密门”愈演愈烈,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国内外媒体都在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和讨论。网络上,网民讨伐声更是比比皆是。一时间,苹果、谷歌被推上风口浪尖,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再次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在IT行业,不管是终端制造商、软件商、互联网商还是网络运营商,大量的用户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对用户信息安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任何一种新发明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私人空间保护组织的相关人士指出,“定位数据”将威胁到每个人的隐私:包括看过什么医生,会过什么朋友,去过什么地方。
自从iPhone被曝通过手机定位系统收集用户行踪信息后,有调查发现,搭载了安卓系统的HTC手机能每隔几秒钟自动收集用户的姓名、位置、所在地附近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及一个特殊电话识别码,并每小时多次将这些信息发送给谷歌。目前谷歌已经全盘交代了。面对质疑,谷歌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安卓系统手机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位置信息分享,所有传送给谷歌服务器的个人位置信息都是匿名的,也不能被反追踪到某位特定用户。
业内人士目前最关心的是苹果和谷歌如何处理这些个人信息数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苹果和谷歌是在利用这些信息加快进行智能手机定位数据库建设,手机定位服务市场上求得先机。据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手机定位服务市场目前价值29亿美元,到2014年有望达到83亿美元。
这些电子巨头并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他们一再强调用户的数据只是用来完善产品,并且分析客户使用习惯以便开发产品获益。但对于智能产品的用户而言,自身的信息几乎完全暴露在这些电子供应商手中,按照供应商各执一词的为自己开脱,但我们不能不担心背后隐藏的巨大的危险,一旦这些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就像索尼公司的泄密事件就让上千万的用户信息流失,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
金山安全工程师李铁军表示,近期频发的泄密事件,显示了如今电子产业中的对于用户信息保护的空白区域。“当下,全世界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相应的法规,来规制企业在虚拟世界中对于用户信息的收集。”他指出,如果今后想要避免出现如此纰漏,需要从以下方面下手。
“首先,企业要有责任心,主动有意识地控制信息收集的范围。”李铁军称,此次泄密门,反应出了企业对于用户的信息收集过度。
“其次,用户也需要注意,不要把重要和私密的信息上传。”李铁军表示,许多用户喜欢在虚拟的世界上,主动上传过于详细和重要的个人资料,而这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他说,商家应该主动告诉用户,自己收集了哪些信息,并给出关闭信息收集功能的方法。
据了解,谷歌已经就如何关闭定位纪录功能,发表了详细的教程,而苹果也预计会在下一版补丁中提供对应的关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