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后反倾销时代,国内鞋企谋求重返欧盟市场

后反倾销时代,国内鞋企谋求重返欧盟市场

作者:     转贴自:慧聪鞋网    点击数:1809


  4月7日讯 从3月31日起,欧盟正式停止对越南和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长达近五年的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于3月底“寿终正寝”。

  一项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底,因为欧盟的反倾销关税实施,中国出口欧洲的皮鞋销售额下滑20%,直接导致20000人失业,而且,中国鞋企还失掉了很多欧洲市场的份额,部分订单已经向东南亚转移。反倾销税的取消,无疑是一个福音,值得欢呼和庆祝。然而,在这个抗争的背后,中国企业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场反倾销抗争的胜利,更多的应该是产业的重新定位与再上路。

  东莞:鞋企开始关注欧盟订单

  反倾销税取消,皮鞋出口欧盟的成本大幅降低,一些企业也开始打起了欧盟订单的算盘。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连庆介绍,虽然目前东莞鞋的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但这两天,跟同行聊天时,大家已经开始议论以后要多接一些国外订单了。

  但不少企业表示暂无计划。“这个要看机会。”对于是否会加大对欧盟的出口,东莞银升鞋业董事长祈耀昌说,公司一直以来出口欧盟市场都比较少,不会因为反倾销税取消而刻意改变出口策略。绿洲鞋业的产品目前也主要出口美国市场,公司总务经理蒋建忠说,“目前还没有(加大对欧盟出口)这样的打算。”他解释说,公司的客户主要在美国,相对固定,一时不会怎么变化,而接触新客户,则需要时间去了解习性和磨合。

  李连庆认为,欧盟取消反倾销税,给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多了选择空间,但出口量不会很快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成都:鞋企开启转型升级大幕

  四川省鞋业进出口商会负责人表示,取消高达16.5%的反倾销税,将进一步刺激川鞋出口。据海关统计,2010年川鞋对欧盟出口总额占该行业22.6%,达到1.68亿元;同比增长62.6%,为所有出口市场增长之最。

  业内将增长视为产业加快转移的结果。四川西部鞋都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军表示,沿海制鞋企业劳动力缺口高达50%,从而掀起沿海订单转移高潮。国际知名品牌ZARA,就有意将4000万双的年度订单交给成都鞋企,比利时葛天娜集团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年度订单也将达3000万双左右。

  沿海转移过来的订单大多来自欧美,这也将带来贸易和生产方式的转移。“川鞋升级换代大幕将在今年开启。”彭军预计,今年成都将有60多家企业接到欧盟订单,流水生产线也将翻番。

  从去年开始,成都鞋业生产基地加快向周边转移,留在成都武侯区的总部基地专供研发和营销。未来的沐川依佰兰鞋业工业园区,将集纳数十家从沿海及成都转移过去的生产及配套企业。在成都武侯区,可容纳150家企业、总投资3亿元的川鞋总部基地四川外销鞋城·出口展示中心正加快修建,预计明年西博会期间将正式投用。该中心将集订单承接、技术研发、集约营销、信息传播、金融服务平台为一体,成为川鞋集约化营销平台。

  温州:输欧皮鞋订单开始回暖

  “最近外商来得特别多,我们外贸部员工都忙得连轴转。”拨通康奈集团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时,话筒那头传出各种忙碌的声音,虽然暂时还没法具体统计订单的增量,但这种变化,让他很高兴。

  “扳掉反倾销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盟采购商的成本压力,提升中国鞋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同样是皮鞋出口大户的巨一集团,近日也隐隐感觉到订单回流的迹象。该集团90%的出口集中在欧盟和北美,由于中国的制鞋成本比东南亚高,加上要支付16.5%的反倾销税,因此原有的客户有些因为集团给予了适当补贴继续维持,有些客户则因不能接受采购成本大幅增加,这几年来将部分订单转移到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现在,欧盟采购商有了这部分腾出来的利润空间,还是愿意重新向中国鞋企下单的。”

  自欧盟2006年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奥康出口欧盟的增长速度受到很大影响,2006年以前平均每年都是成倍增长,而征税后几乎很难开发新客户。但从去年底开始,欧洲客户预期到反倾销税将取消,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奥康在欧盟的最大客户GEOX公司近段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六七成,而一些在前两年几乎没下单的欧盟客户,最近也开始陆续向奥康下单。

  “从去年开始,输欧皮鞋订单开始呈现回暖复苏迹象,比2009年有了相当幅度的增长。”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表示。

  石狮:鞋企加紧抢占欧盟市场份额

  石狮富贵鸟集团副总经理朱达明表示,早就听说欧盟会取消对华皮鞋措施,此次最终得以实现,富贵鸟也将加大对欧盟皮鞋市场调研,加紧抢占先前失去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富贵鸟集团的生产订单大多是去年下半年就签订的,目前要增加订单有点困难,需要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发欧盟市场订单。该公司吴先生说,此次取消反倾销措施等于给企业松了一道绑,各方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企业将主动加强与欧盟客户联系沟通,紧密谋划好下半年输欧贸易计划,加强科研攻关和节能降耗,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警惕:中国鞋企还需过五关

  尽管中国鞋企在这次“鞋战”马拉松中取得了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鞋企今后可以高枕无忧。

  欧盟委员会在宣布取消反倾销税的同时,也已开始寻求新的管制办法,出台了五项针对中国鞋产品的措施。具体包括:每周一次的重点监测以确保没有不公平行为,促使进口鞋产品使用强制标签以明确原产地标识,严格监控我国鞋企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求我国政府开放高端鞋零售市场,以及关注我国鞋企享受各类政府补贴的情况。

  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建议,鞋企在对欧出口订单增多时要谨慎行事,防止从4月起对欧出口“井喷”,要注意市场的多元化,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增加附加值,避免低价竞争。据介绍,温州真皮面鞋平均出口售价仅12~13美元,附加值并不高。另外,欧盟各方面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还在继续,尤其是针对所有原料的REACH法规非常严格,相关企业不要麻痹大意。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就表示,企业将更主动地走出去,通过在国外建立研发、采购中心、收购国际品牌等措施,加强与国际鞋企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共赢发展,以真正解决外贸摩擦。他还强调指出,中国鞋业要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动权,就必须要提高产品研发和品牌附加值,开辟多元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最终在国际市场上靠产品品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走量。

  眼下,一些具有鞋类产品制造和出口的区域已开始了积极的行动。3月18日,作为中国鞋革业发祥地之一的浙江温州,就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根据双方协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将向温州市鞋企提供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生产、贸易、科技等信息,组织参加国内外展览、促销团组等服务;温州市政府将充分发挥出口基地的集聚辐射效应,加大技术、品牌、市场、信息等支持力度,引领鞋革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真正把“中国鞋都”打造成国家级区域名牌,把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建设成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2010年,温州鞋革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80亿元,实现鞋类出口6.75亿双,产品销往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鞋类出口额占到浙江省的五分之三强。

  除了温州,近年来,同样具有制鞋优势的福建泉州市企业,像安踏、361度等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力度,并获得了良性发展。如安踏公司201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利润增长了40%、税收达到7亿元。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认为,这一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品牌的成功塑造和自主创新及研发投入的突破。2010年安踏投入研发的资金就超过了两亿元,新增专利超过30项,还在美国成立了设计中心。

  中国鞋遭遇欧盟反倾销大事记

  ●2005年7日,欧盟委员会对我国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5年11月底,欧盟完成对我国13家皮鞋企业和4家劳保鞋企业的反倾销抽样核查,其中皮鞋重灾区在广东,劳保鞋则是温州占了主要部分。

  ●2006年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建议从4月7日起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

  ●2006年3月8日,温州、广州、泉州三大产鞋基地鞋革协会联手建立“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在广州发布初步立场文件。

  ●2006年3月16日,欧盟25国投票决定是否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2006年3月23日,欧盟成员投票通过从4月7日起对所有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鞋征收4.8%的关税,到10月增加到19.4%。

  ●2006年10月7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2年的16.5%的反倾销税。

  ●2008年10月,两年的反倾销税到期,进入期满复审,期间反倾销依然执行。

  ●2009年1月,欧委会派调查组赴奥康等中国鞋企进行现场实地核查。

  ●2009年12月,欧委会理事长会议通过表决,决定延长16.5%反倾销税15个月。

  ●2010年4月8日,中国政府上诉WTO,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

                             

                              

         

                                  

        

         

男装招商 女装招商 童装招商 休闲装招商 运动服招商 皮鞋招商 女鞋招商 男鞋招商 童鞋招商 鞋材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