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茅忠群:寻找蓝色海洋

茅忠群:寻找蓝色海洋

作者:     转贴自: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1478


方太厨具总经理,茅忠群

方太厨具总经理 茅忠群

  “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在红海之中,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了,哪里是我们的蓝海呢?整体橱柜领域?也不是,目前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一定要有更新的模式”

  一个7岁的经过正规训练的乒乓球小球员与20岁的业余选手比赛,谁更有优势?

  这是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茅忠群在2年前向员工提出的问题。那时的方太正好7岁,2年多后的今天,方太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品牌价值被评估为人民币30.81亿元,在2005年8月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估报告中,“方太”品牌价值排名第206位,品牌价值比2004年增长人民币9.95亿元,排名也升高了67名。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还因为茅忠群的身后站着一个老人,方太的创始者,他的父亲茅理翔。

  经过10年的积累,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已经将品牌定位从“炒菜有方太、除油烟更要有方太”这一经典广告语淡出,而正式转向“设计领先的厨房专家”这一全新定位。

  这一定位与慈溪目前的区域战略不谋而合。而“专精特”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带来竞争优势,让方太迅速赢得了50亿元的未来市场空间。

  “品牌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品牌的引导下,未来10年的目标计划是在厨房领域实现50个亿的销售。”茅忠群说。

  用专业眼光寻找蓝色海洋

  方太总经理茅忠群最近在读《蓝海战略》(由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合著),“这本书讲了新的思路,现在的企业都处在血腥竞争的状态,很多企业认为,企业要生存就要通过血淋淋的竞争,就像一片红色的海洋。但《蓝海战略》认为,好的战略是离开竞争,去选择好的行业,超越竞争,到蓝色的海洋去。”

  “当初从点火枪到抽油烟机的转化也是这样吗?也是在寻找蓝色的海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问。

  茅忠群说:“当时还只是想走差异化战略,而《蓝海战略》在这个基础上有提升。当时我们的战略的差异化,看准的是企业都是走的中低档的竞争,我们在取舍时选择了高档。现在,高品质已经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蓝海战略》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对产业进行提升,要对行业重新思考,打破过去的界限。一直在这个行业里竞争下去,就会很残酷。”

  对面这个文弱书生,在关键的时候对家族掌门人寸步不让,坚持要按照现代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家族企业;也正是这个文弱书生,很冷静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做事业就是要舍得。

  “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在红海之中,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了,哪里是我们的蓝海呢?整体橱柜领域?也不是,目前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一定要有更新的模式”。

  更新的模式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在品牌的引导下,技术和设计领先模式。

  “品牌的创新和维护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我们品牌战略的重要保障。品牌战略的内涵也需要创新。尽管我们从创业开始已经决定了目标,但实施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要从抽油烟机第一,再到设计领先的厨房专家,从品牌的名字到后来的技术的改造,我们的战略也在逐步推进。”

  “品牌的维护是相当重要的,创造一个品牌很难,但要破坏一个品牌很快。要保持品牌领先,是我们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怎么保持?几百家瞄准你的位置,首先我们在理念上要树立领先的概念。另外,我们的市场部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和维护品牌,我们每两年会请第三方机构做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品牌地位调查,帮我们找到问题,再制订措施。”

  “在我们的品牌战略中有一条,不轻易打价格战。这样对第一线的销售人员的压力很大。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品质和服务,我们要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将来的竞争还会继续恶化,但我们自己的品牌定位,不仅仅是实用产品,也是我们与消费者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

  方太的25条军规

  快走完第一个10年的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要想继续发展,需要跨越三大障碍:思想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管理的问题。

  “思想的问题就是战略的问题,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论证,厨房专家就是我们的思考结果,我们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世界500强的企业,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管理的理念是什么,我们也借鉴他们的东西,制定了25条管理原则,把中国和西方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烦琐的管理制度。”

  “在人才上,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发展,从外部引进到内部培养。我们已经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新员工、应届毕业生。资金方面我们最近不是太缺,所以最近没有考虑上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是个比较稳健的公司,家族的公司资金比较充分。”

  我们这一代,还在实践中

  10年前,当茅忠群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回到家族企业,和父亲一起在风雨飘摇中承担起家族责任时,他的很多同学非常不理解。如今,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更多的做法已经成为MBA的案例。与老茅坚持写作和讲学一样,茅忠群也有他的爱好,他是个酷爱读书和学习的人,至今仍然坚持参加各种高级培训。2000年开始,他在中欧国际EMBA攻读,去年开始在清华大学读卓越领导。而他的同学们——那些同样掌握着企业管理大权和未来的同学们,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阶层:打理着自己的企业,同时在一个很开放的课堂和一个班的同学交流。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有时候就被同学们选作活动的场所,而这些同学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劝茅忠群出国留学的那些同窗。

  “一直学习,兼有‘工作的必须’和‘生活的快乐’的两个成分。经常要有新的思路把企业带到更好的地方,关起门来想是不够的。在学习的时候,说不定会蹦出一个好想法。”

  目前的茅忠群也在关注科龙事件、创维事件等,以及TCL收购企业的前景和状态。那些进入汽车领域又退出来的家电企业,茅忠群也在思考。“他们现在的亏损比较严重,”茅忠群说,“我会关注他们,但我不会拼命思考,我只会对自己选择的领域和企业感兴趣。”

  对话茅忠群

  《第一财经日报》:25条是什么?

  茅忠群:是去年下半年制定出来的企业管理原则,要彻底贯彻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对员工和管理层培训,通过内刊和内部报纸来深刻地了解这些原则,再体现到各自的行为上。这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文化的冲突,我们用25条原则把大家的思想和行为纳入到可以沟通的环境中去。25条是从团队中收集起来,结合过去的做法和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再讨论、认同,形成现代家族企业的管理原则。

  《第一财经日报》:企业文化也有三个阶段吗?

  茅忠群:是。过去的企业文化,最初大家把它认同为唱唱跳跳,气氛活跃。这并没有错,这是企业发展初期,企业文化的雏形。但是,随着企业的进步和企业发展方向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就应该更准确和深入。企业文化也经历了创业、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理念、制度和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企业文化是管理的延伸,它有一个过程:提出理念,制度,内化到习惯。从制度到习惯,到自觉的行为。制度不可能到管理的每一个角落,但制度可以把提倡的理念变成自觉的行为。比如很简单的上班不迟到,最早要通过制度来约束,但制度后面应该内化到行为上,久了就形成了不迟到的习惯,这些也会融入到一个企业长久的文化中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财经日报》:你将来也会像父亲那样写作吗?

  茅忠群:我现在没有时间写,重要的是把管理中的想法进行实践。我的父亲需要讲,需要传递,把他们的经验传承下去。而我们还处于创业、管理和实践的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到50亿元销售时,你的队伍是什么样的呢?那时你的企业总部是否已经迁出这里?

  茅忠群:没有想清楚,过去考虑过到宁波,但现在现实的状况还不成熟。现在还没有形成总部和大公司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将来企业的发展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总部形成后,会需要培养和吸纳非常好的团队,数量不是太多,加上我,核心应该是6~7人,每个人有自己的核心的职业方向。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专注时,你的队伍能够跟上吗?

  茅忠群:需要沟通,不断地取得大家的认同,要不在执行的时候会有折扣。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要强调快,而是要适当的慢,我们会失去很多机会,但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

  记者手记

  茅理翔:赢取三大赌注

  很多熟悉茅理翔的记者都称他为“茅老师”,因为他经常到北京在大学里讲课。“茅老师”认为在自己经营企业的生涯中主要下了三次赌注:

  第一次是在1989年,认为出口是高不可攀的茅理翔,抱着一箱电子点火枪,在无所适从的广交会上灵机一动,双手挥舞着点火枪“哒哒哒,啪啪啪”,嘴里叫着“哈罗,哈罗”,结果一连签下8万美元的单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好日子就是这么简单,赌赢了的茅理翔成了世界点火枪大王。

  第二次是在1995年,“价格战打得我遍体鳞伤”。茅理翔开始把赌注放在儿子身上,他相信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才生,更相信自己有想法的儿子。从那时开始,茅理翔就有意识地让茅忠群逐渐走入家族企业的核心。“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茅理翔的赌注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儿子在这几年中,逐渐将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下第二个赌注的同时,茅理翔悄悄地下了另一个赌注:做一个百年品牌。“1995年第二次创业,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做中国厨具的第一品牌。当时,这里还没有著名的品牌,创牌的投入很大,压力也很大,财力、精力和文化的投入,其艰难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可以体会。”

  2005年,品牌赌注开始收获。10年获得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很多熟悉方太的朋友都很惊讶:方太?不早就是中国驰名商标了吗?

  而老茅却不这样想,他只是呵呵一笑,说这个驰名商标比他意料的来得早。

  三大赌注赢得人生充满快意。再赌就是儿子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