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胶囊公寓西安试水:除了梦想还要有商业价值

胶囊公寓西安试水:除了梦想还要有商业价值

作者:     转贴自: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1609


  北京老人黄日新还在为他的胶囊公寓苦恼奔波,甚至试图“转赠”政府来获得承认。但并非所有胶囊公寓的命运都如此坎坷——一家西部公司正试图把这样的产品推向大规模商业化。

  “2010年已经接到了200台左右的订单”,陕西太空舱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斌说,希望2011年能够扩大生产到1000台左右。与民间种种自发的蜗居尝试不同的是,张学斌试图通过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来解释他的产品:胶囊公寓是一种“床”,而不是房子;它的盈利模式是“胶囊酒店”,而非零售。

  这家公司希望,在担当设备生产商的同时,也能够为这类酒店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即形成连锁加盟,并进行“胶囊酒店”产业链的整合。物业价格的不断攀高正催生进一步节约利用城市空间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当下,它能成功吗?

  尝试

  要抵达这家公司的库房,至少在心理上不是件轻松的事儿——进入西安监狱,道路已经被往来的货运车辆压出了深深的车辙,不时扬起一阵尘土,步行20分钟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家艰苦创业了两年有余的公司。

  两台巨大的长方形盒子就摆在办公室正中央,每一台约有2米长,1米宽,高1.2米,打开盒子,里面床铺、电脑、液晶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这已经是我们的第三代半产品,”张学斌说,“很多人叫它胶囊公寓,我更愿意称它为太空舱”。

  他的想法实际上要早于国内民间的大部分尝试。上世纪90年代末,在深圳等地从事酒店管理的张学斌回到西安。到2008年,经济型酒店热潮蔓延,有朋友动员他也开一家经济型酒店,“我当时反复调研,觉得酒店小型化是种趋势,在日本,胶囊酒店已经是很普遍的产物,但遍寻国内厂商,都没有找到此类产品,于是转头来生产设备”。

  经历了两年的研发,2010年5月,第一台“太空舱”下线。“把这么多功能集成到这么小的空间里,而且要做到私密、安全、舒适,并不容易,”张学斌说。

  在日本,胶囊酒店也被叫做盒子旅馆,价格只有普通宾馆的1/4,入住的客人们需将自己的行李锁在柜子里,然后通过自动售票机办理入住手续。空间只有2平方米,但足够入睡。

  “其实人们睡眠的刚性需求很简单,洗一个热水澡,睡一个安稳觉”,张学斌说,从产品下线到现在,已经接到了两三百台的订单,大多数客户是希望用于开设胶囊酒店,也有公司希望订购用于解决加班带来的员工宿舍问题。

  张学斌觉得自己正开辟一个蓝海市场——因为尽管经济型酒店正飞速普及,但现在,即便在二线城市,也很难找到百元以下的酒店。

  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融资。位于北京中关村附近的示范店正在筹备中,计划将于2011年4月前后开业,每间的入住价格约在70元上下。

  不是房子只是床

  张学斌一再强调,他的“太空舱”不是房子的概念,而是床,“只有睡觉在里面,洗浴、客厅等需求,酒店都有公共空间来解决。”

  这无疑可以规避一些政策风险。此前,身为华北电力设计院的原高级工程师的黄日新老人所建造的胶囊公寓在仅存9个月后,面临拆除的命运。按照国家租房新政策,出租屋私自隔断要被罚款3万元。另一位来自湖南的24岁“北漂”戴海飞也曾因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搭起了一个“蛋形”蜗居,而暴得大名。在公众看来,这些都是目前一线城市高房价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但张学斌觉得,这类尝试更像一种行为艺术,只是除了梦想,还要有商业价值,才能真正走上市场,“需要产品化,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资金大规模推广。”

  据张估算,投资一间这样的酒店,成本大概只有经济型酒店的1/4,以北京7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因其对空间利用的高密度,利润空间远高于经济型酒店。

  而中信证券的最新报告则称,过去7年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数量已增至2009年的3757家,平均年增长87%。预计未来五年内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速,且客房定价集中于150—300元。据其测算,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客房需求在180—216万间,相比目前41万间的存量,仍有广阔的空间。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客户人群来接受它。张觉得,他的客户人群将定位于没有太多钱,但在住宿方面仍希望讲究一定品质、服务的年轻人群。张学斌还说,公司现在正在研发一些新产品,比如可放置机场的“睡眠盒子”;临时用于大型集会活动的集装箱酒店等。

  不过他也坦承,“现在还是感兴趣的人多,投资的人少,有些客户订购了设备,但希望看一下我们开店的效果再开业。”

   

  
 

     

     

http://cn.ppzw.com/brandl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