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李竹:感性的天使投资

李竹:感性的天使投资

作者:     转贴自:《创业邦》    点击数:3029


  李竹:感性的天使投资

  往往是接触几次觉得创业者不错,就决定投资了。

  文/符星晨   

  编者按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已经认识到了天使投资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相关资源的支持更可以帮助创业企业快速起飞。但国内的现实是,天使投资人并不多,为普通创业者所熟知的几位似乎也都“高高在上”,很难真正接触到。本刊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陆续对话国内的天使投资人,走近这些略显神秘的“天使”,帮助创业者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与故事。    

  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互联网视频领域,网络电视及互动增值服务提供商悠视网是个并不显山露水的玩家。公司创始人李竹从一开始的天使投资人角色,到很快全身心投入担任CEO,在5年时间里逐渐建立起了核心能力,有了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

  温文尔雅的李竹已有20年的创业经历,早在1990年代初就与清华大学的同学创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后来卖给清华同方,算是真正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喜欢创业的天性使得他又离开清华同方,一边继续创业,一边做天使投资。到目前为止,李竹在IT、互联网相关领域一共投资了20多家企业。《创业邦》杂志特别邀请廖理教授对话李竹,就天使投资、互联网视频的前景等话题,进行探讨。

  重视投资的协同性

  廖理:一直听说你做天使投资,但对于你究竟做过哪些项目,大家还不是太了解。

  李竹:最早时投资过德生科技,与另外一个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一起投资,德生科技是做智能卡业务的,在社保卡、第二代身份证的应用领域都比较领先。像握奇数据,也是做智能卡业务的,在电信、金融、交通领域做得很好。最近这几年我还投了一些网页游戏、电子商务领域的公司。

  廖理:做天使投资的一般都说先看“人”,你是如何判断一个创业者?什么样的人符合你的投资标准?

  李竹:的确,做天使投资最关键的是看“人”,因为企业处在很早期的阶段,当然也要看“事”,就是有没有前景。人也要对,事也要对。我觉得企业运营是比较理性的,但天使投资有一定的感性成分,可能认识创业者以后,见面交谈几次就定下来了。

  我判断一个创业者,首先看他过去的经历,比如之前所在的公司做得怎么样,能不能跟人很好地相处。第二是看他自身的能力和专长。我比较关注对产品和技术有专长的团队——有不错的技术,也要对产品有独到的见解,毕竟技术最后还是要变成产品。对产品的感觉非常重要。因为一家创业公司往往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设计的一些产品不太符合市场的需求,必须要做修正,这时对产品的感觉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创业者必须适应市场,这样才能做好。像我投资的上海游族,正是看中团队的能力,他们开发的第一款网页游戏“36计”去年国庆才上线,现在整个公司已经盈利了,就半年多时间。

  廖理:你除了能给创业者提供最初的资金外,还能在哪些方面帮到他们?

  李竹:一般来说,做天使投资的额度多在300万元~500万元,这笔钱投进去之后,公司能不能做成基本上能看得出来。如果觉得不错,我会再投入一些或帮助他们找投资机构融资。除了资金,在构建创业团队或者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也会给一些建议。

  廖理:那你投资时,跟创业者之间有没有像VC那样,签署一份正式的投资协议?

  李竹:一般会有,但要简单得多,天使投资主要还是基于信任关系。比如,协议里也会有优先权的条款,但到目前来看,要是某个公司真的做不下去了,也就关掉了,基本上没有行使。

  廖理:你目前自己在创业做悠视网,又做天使投资,会不会考虑某种协同性?

  李竹:做天使投资、跟很多创业者沟通,对自己运营网站有一定的帮助,这些创业者往往都比较敏感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的商机,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视野会启发我。比如像网页游戏,我投了两家企业之后发现,这可能是一个辅助收入点,对于悠视网的用户流量是比较好的变现手段。现在悠视网也在做网页游戏的联合运营,这样就形成了上下游的关系。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去考虑协同性了,这样的项目就会相对优先一些。

  廖理:你最初是悠视网的天使投资人,后来怎么又去做了CEO呢?

  李竹:悠视网在2005年进行了一次转型,原来是技术服务商的,给央视、网通等企业提供视频传输的平台,后来变成了B2C的模式。当时我出面去帮创业团队找融资,第一轮风险投资商是红杉资本,投了1,000万美元,红杉方面就要求我来做悠视网的CEO,我本身也很看好,所以就进来了。目前我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悠视网,只花5%的时间在天使投资上,每年投1~2个案子。等到公司的盈利状况比较好之后,我可能会再找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做。

  视频行业走差异化之路

  廖理:你在互联网视频领域也做了5年,对目前的行业发展怎么看?

  李竹:国内的互联网视频领域,如果说金融危机那时感觉有点山穷水尽,现在应该是柳暗花明,被认可度在不断加强,过去在电视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开始把预算放到互联网视频上来。我相信在今明两年,排在前面的几家视频网站都有可能盈利。

  廖理:但现在感觉,这么多视频网站,同质化还是非常严重。

  李竹:确实如此,大家都去争夺电影、电视剧的版权。不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视频网站会有差异化的过程,就像过去的电视媒体一样,有财经频道、有新闻频道、有电影频道,还有体育台等等。大家会有各自的关注重点和受众的定位,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直都是同质化,肯定就有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像悠视网的受众人群是比较高端的,除了影视内容之外,我们还会提供像高端的财经、体育等内容。悠视网今年就应该能做到平衡,明年会实现规模化的盈利。

  廖理:在视频领域,获取版权的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哪个更重要?

  李竹:版权是基础,当然就算拿了版权,不能把它变成流量和钱,也不能长期做下去,仍需要比较强的运营和销售能力。这两者都非常重要,互动起来才会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做内容吸引流量,然后流量变现,又可以买更多的内容。不过,市场运营的能力跟企业本身的基因和文化的关系更大,而版权一般来说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买到。
 
    廖理:我们能不能判断,将来视频网站的发展仍是内容驱动的?

  李竹:可以这么说,两、三年内还是内容为王。但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当大的视频平台形成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就会增强。

  而且随着版权越来越贵,我相信会有视频网站开始自己制作内容,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来类似的趋势。视频网站做大之后,一定会参与到上游去,这是个趋势。

  廖理:你觉得视频网站未来会以收费内容为主,还是继续沿袭媒体模式,以广告为主?

  李竹:国内的网民不太习惯于收费,还是以媒体形式后端收费为主。针对一部分高端的用户群可以提供收费服务,而且必须是特定的、含金量比较高的、差异化的内容。对于视频来说,移动性是一种差异化的体现,比如在手机上看可能要收费;第二是观看质量,比如高清画质的跟普通画质的,肯定又不一样。

  廖理:对于国家队以及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进入视频领域,你怎么看?

  李竹:对于国家网络电视台来说,它的定位跟商业化网站还是有区别的,彼此之间肯定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比如说世界杯,它会出售版权,这是合作;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想在市场上抢夺流量,就存在竞争。像百度进来,现在提供的所有内容都是正版的,要做到足够丰富,需要时间,还要聚合流量,形成用户的习惯,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



 

 

http://cn.ppzw.com/article_class2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