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近日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每股净收益从去年同期的500万欧元猛增至1.6亿欧元。虽然这一数字表示阿迪达斯正在逐步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但从大中国区销售额同比减少20%的事实不难看出,阿迪达斯在中国的糟糕业绩没有丝毫起色。
由于阿迪达斯过分乐观估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其品牌营销的影响,导致其2009年全年都在处理库存。经过一年的去库存化后,现在库存已经不是问题,但严重受挫的销售渠道体系至今还未完全恢复,成为阿迪达斯中国区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运营模式暴露隐患
长期以来,阿迪达斯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其销售业务主要通过各地经销商代理。宝胜国际、达芙妮和百丽是其国内最大的三家代理经销商。截至2009年底,阿迪达斯在中国约有5000家零售店,绝大多数是经销商开设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阿迪达斯曾一度以1个百分点的优势超越老对手耐克,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一品牌。然而,在耀眼的财务数据背后,伴随的却是其与国内经销商矛盾的不断升级,其诱因仍是阿迪达斯奥运商品的库存问题。
奥运会后,由于印有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商品都已过期,经销商承受了巨大库存压力,希望能够通过打折、促销等方式消化库存。但阿迪达斯从品牌价格稳定的角度考虑,并不认可经销商的上述行为。为了遏制代理运动品牌业绩下滑的趋势,百丽、达芙妮等代理商不得不做出了关店决定。仅在2009年上半年,达芙妮代理的阿迪达斯销售店就关闭了21家。整个2009年,全国至少有200家以上的阿迪达斯销售店面被关闭。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分销模式无疑是开拓市场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当初,阿迪达斯刚刚进入中国时,正是凭借其超级巨头地位,通过对代理商的操控,在市场上进行快速扩张。包括耐克等诸多跨国企业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近几年,百丽、达芙妮、宝胜国际等渠道商的议价能力开始逐渐上升,阿迪达斯已经不再强势。有数据显示,2006年百丽仅耐克一个品牌的销售额,就已达到该品牌在中国总销售额的1/4。显然,渠道问题在跨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只不过奥运库存把阿迪达斯的问题更早地暴露了出来。 本土品牌经验可鉴
在遭遇百丽、达芙妮等大经销商关店的“阵痛”后,阿迪达斯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渠道代理商做大后的弊端。如果销售渠道最终被一家或几家销售商所把持,阿迪达斯丧失的不仅是谈判的话语权,还有最终产品销售的自主权。
虽然早在2009年初,阿迪达斯就提出了“使公司进化成为有相当零售能力的公司”的打算,并建立了一支领导阿迪达斯零售业务的新团队,但至今在全球只有2000余家自营零售店的阿迪达斯依然显得不够“厚重”。
其实,通过李宁、安踏等民族品牌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自有零售店的优势。
2009年,安踏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7%,净利润增幅达到39.8%。其中,安踏在国内的授权零售店一年内增加924家是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大举开店的还有李宁。在整个2009年,李宁公司借奥运之势新增加零售门市店1239家,使得在国内零售门市店总数达到8156家。
轻资产运营自然好处多多,但逐步控制终端、让公司“厚重”起来也未尝不是一种扭转困局的选择。如今,面对中国民族运动品牌的异军突起,阿迪达斯要想重拾中国市场,渠道重组必不可少.
http://www.ppzw.com/Article_Class2_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