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委员关注艺术人才培养——
要尊重艺术教育的自身规律
连日来,艺术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文艺界委员的关注,委员们提出,艺术人才的培养有自己的特殊性,要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
王次炤委员:在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艺术院校有它的特殊性,不应被纳入一般的高等教育改革体系中。高校扩招后,由于担心教学质量问题,教育部通过教学评估来把关,但也没有为艺术教育设置独特的评估体系,大学的门类很多,如此评估,不符合教育规律。 叶少兰委员:目前的京剧人才培养方式不符合艺术教育规律。从身体条件来说,中专毕业的京剧学生处于舞台实践的最好时期。然而目前的问题是,中专生无论水平高低都没单位要。这些学生只好接着念4年大学后再去读研,这样一来毕业时都快到30岁了,错过了艺术实践的最好时期。他建议要尊重艺术教育规律,加强中专教育。
梅葆玖委员:关于现在的京剧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我时常忆起父亲当年的情景。与他同期的“四大名旦”,小时候条件很艰苦,学艺完全靠自己主动求师问友,一步一个脚印。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吃苦和认真成名的。而现在,有的孩子学了十年京剧也成不了才。现在要弘扬戏曲,不是没有条件,现代孩子也不是没有天赋,问题是如何选择好的老师来培养他们。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大环境也很重要,我们要把优秀的老师集中起来,让孩子先学习好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再实现专业上的突破。
徐沛东委员:有些艺术院校的学生一年都看不到老师一面,怎么能出人才?很多院校所在的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都希望学校多开几所,实质上根本不懂艺术,更不用提去管艺术。所以,抛开一切基础的工作,只谈人才战略,就是空谈。
王立军委员:当前,进行京剧教育的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都令人担忧,同时学生大多吃不了苦,不专研业务,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政策规范京剧教育,并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的艺术传承给青年教师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使我们的优秀民族艺术能少流失一些。另外,建议主流媒体加大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力度,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
http://www.ppz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