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海信电器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已获得证监会发审委核准。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液晶模组产能规模扩大,公司彩电制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他说,公司明年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海信电器今年前9个月完成了销售收入130.49亿元,同比增长了30.47%;净利润增长121.3%,每股收益达到0.626元。分析人士预计,海信电器全年每股收益将达到0.8元以上。
自制模组半年新增4000万收益
海信电器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快速增长,海信电器在平板电视提前布局则占领了行业先机。
2009年的中国彩电市场出现明显变化:以液晶电视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强劲增长,彩电行业进入一轮新的市场增长和产业转型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1-9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4932万台,同比增加66.9%;包括液晶和等离子在内的平板电视产量比重达到71.3%。液晶等平板电视销量比重增加的结果是,彩电销售单价倍增,彩电企业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海信电器敏锐把握住了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在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上领先了国内同行。据海信电器介绍,海信早在10年前就开始着手平板电视的技术研究,并于2005年和2007年在芯片和液晶模组领域取得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彻底消除了中国彩电产业“缺芯少脸”的技术桎梏,使中国品牌在平板电视领域与洋品牌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根据国内市场调查机构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海信液晶电视以16.88%的销售量占有率高居榜首。海信在中国平板市场上连续6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坚持高端战略,领先市场推出性价比高的新产品,同时注重业务流程管理,控制成本,这是海信电器今年取得不俗业绩、并保持稳健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海信电器通过推出比传统CCFL背光液晶电视更节能、色彩更绚丽、更纤薄的LED液晶电视,来竞争中高端平板电视市场,提升品牌形象。而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海信电器借“家电下乡”的契机启动“平板下乡”,通过推广小尺寸、高性价比的液晶电视来替代传统CRT市场,比如推出1798元的24英寸液晶电视争夺25英寸和21英寸CRT彩电市场。
同时,海信电器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扩大液晶模组的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了平板整机产品的成本可控范围。据刘洪新介绍,海信电器自制液晶模组后成本显著下降,比外购模组价格降低了至少3%,仅2009年上半年就给公司带来了至少4000万元新增效益。 扩充产能巩固龙头地位
申银万国报告指出,2008年之前,海信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在10%以上,2008年以来海信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稳定在17%左右,海信电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刘洪新表示,海信电器要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外是液晶电视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给了他信心。刘洪新认为,未来三年将是国内平板电视高速增长黄金周期;未来十年,液晶电视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同时,2009年,海信电器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海湾地区销售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其中美国市场增长300%以上,海信在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已突破10%,跻身前三强。
海信电器通过不断向上游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掌握了平板技术的主动权,建立起更加稳定的供应链资源,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月3日,海信电器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发审委核准。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5亿元,重点投向液晶电视模组与整机一体化设计制造及模组相关关键部件的配套建设项目,新建5条液晶模组一体化生产线,每年新增模组产能500万台。
如果上述募投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海信电器将建有8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届时,海信电器的液晶模组产能将达到650万台。刘洪新表示,这将能够满足海信整机生产50%的需求。
由于上游液晶面板厂商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液晶电视整机功能集成于液晶模组,通过自主做模组,掌握电视液晶模组的开发技术,还可以把产品的技术差异化优势体现出来,这个意义更为重大。
例如,LED背光模组凭借其宽色域、节能环保、高画质等技术优势以及“更绚丽、更节能、更环保、更纤薄”的产品突出特点逐渐替代CCFL背光技术,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已成为液晶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海信电器去年七月份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LED液晶电视的企业,今年9月份海信又将LED液晶电视规格扩展至19英寸至55英寸全部平板电视规格段,加大LED电视的推广普及力度。目前,海信LED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35%,领先优势逐渐显现。
http://www.ppzw.com/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