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鞋企“抄底热”品牌利弊下的思考

中国鞋企“抄底热”品牌利弊下的思考

作者:     转贴自:中国时尚品牌网    点击数:2336


中国时尚品牌网   据悉,安踏公司的控股股东丁世忠及其家族成员,准备配售8000万股的股份,套现8亿港元,其中一部分是用来成立慈善基金的,而其他部分被传是为收购国内运动品牌喜得龙,以及美国时尚运动品牌AND1所用。但是该事项未得到安踏官方的证实,不过这次套现是为收购做准备的可能性极大。

     在两个月前,安踏就从百丽手中接过了FILA并成功地运营。而前一阵子的“皮尔卡丹”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今年不少温州的鞋企也主动出击,纷纷打起了国际品牌的主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外的鞋企受到了相对较大的影响,连耐克、阿迪达斯这样有实力的公司也面临着困难,而对于资金雄厚,热衷于资本运作,商业嗅觉灵敏的国内鞋企而言,这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雄心勃勃的他们正积极地以联手入股、收购、买断、代理等方式,瞄准国际品牌,进行海外“大抄底”。

  随着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国际品牌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困境,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企业,不得不进行资产或产业变卖等措施来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金。不少国际品牌逐渐放低了“门槛”、降低了“身价”,而国内鞋企正抓住了这一机遇,想要通过这股“抄底”风潮,提升企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大多的国际品牌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无论是从产品款式、质量还是销售服务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并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凭借着专业的技术团队、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良好的产品科技含量等优势,获得了消费者市场的好评。国内鞋企虽然发展的很快,但大多的品牌都只是“泛泛之辈”,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相较量,而借着“抄底”来收购国际大品牌,不仅可以为国内鞋企节省大量收购资金,提升市场声誉,争夺更多市场份额,而且对国内鞋企供应链的完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品牌实力的壮大等方面也极具意义。但面对着这股“抄底热”,国内鞋企应该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随波逐流,为了追求巨大的利益而盲目地行动,这样只会让自己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量力而行 持续投入

  虽然这股“抄底热”让国内鞋企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国际品牌,但是收购价格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国内鞋企应该量力而行,考量企业的能力是否能够承担,太注重利益而忽略实际情况,这样即使收购了国际品牌也没有能力继续运营了。而且,更应该注意的是收购国际品牌之后的后续运作,买过来的只是品牌的“外在”,如何丰富品牌的“内在”才是关键,“内外兼修”的品牌才能收到肯定。被收购的国际品牌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只有经过企业持续性投入,才会使国际品牌继续发光发热,否则企业将前功尽弃,之前的付出和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入乡随俗 差异互补

  并不是所有的国际品牌都适合收购,国内鞋企应该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品牌,这样才能相辅相成,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所以选择收购的品牌也很重要。企业不能饥不择食,一味跟风盲目收购,国际品牌要入乡随俗,适当适时地改变,和企业、本土文化互相融合,在产品、服务、人员、形象、渠道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战略,与鞋企的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互补,才能使消费者选择更多样化,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从而使鞋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深思熟虑 权衡利弊

  国内鞋企在看到“抄底”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抵御风险。收购必定会使鞋企付出大量资金和精力,极有可能削弱鞋企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或者影响鞋企其他品牌的市场地位,也可能由于国外品牌的国家背景或政治事件,引起消费者对品牌的某种情绪抵触,从而抵制购买鞋企的产品。对于这个问题国内鞋企应该深思熟虑,好好权衡一下其中利弊。

  新一轮的“抄底热”,还在持续升温。人往高处走——国内鞋企想要不断发展壮大,走上国际市场,这何尝不是件好事。但面对着这股“抄底热”,国内鞋企应该认真思考,慎重行动,只有正确地分析鞋企的优势和劣势,把握来之不易的机遇,积极做好每一个决策,才能获得全面性的胜利。
 

 

http://tb.pp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