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时尚品牌“谜底”刘星:从公主到先锋

时尚品牌“谜底”刘星:从公主到先锋

作者:     转贴自:中国时尚品牌网    点击数:2887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10914222253.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975年出生的刘星对艰难的生活没有什么概念。在她的印象中,小的时候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父母是湖南普通的职员,日子过得清贫却也很轻松。到了中学以后,脑筋灵活的父亲勇敢地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成为商海里的第一拨弄潮儿。刘星家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由于选择的不同,父辈中同龄人的生活开始有了大的差距,这对以后刘星的选择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商海里的父亲

  给了女儿公主般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下海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当年,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

  在这时候,刘星的父亲也凭借自己的美术基础从原来的在单位从事美术工作转做室内设计,并从设计转向工程,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刘星家的生活随着父亲的成功很快小康起来,她的学习用品都是父亲从广州带给她的,是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商海里的父亲给了女儿公主一样的生活,物质带来的优越感,给刘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对下海产生莫名的好感和若隐若现地向往。

  那段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阶段给刘星的独特感受,深深地触动了处于理想成型阶段的她,并对她日后的职业之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是70年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独有的经历。

  选择专业  将美术应用于时装

  1994年,刘星面临高考。曾经到过的广州的刘星早已被广州的时尚特性和比邻港澳的优势所吸引,一心想考到广州。父亲的成功转型也让她不愿再把纯美术作为自己的首选专业,她希望自己的将来像父亲那样做更有挑战的工作,而不是在美术馆或者文化馆里过着悠闲而散漫的生活。于是,她报考了当时并不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

  在1994年的时候,美术院校有着国、油、版雕、工的排序,工指的是工艺,服装设计专业就属于排在最后的工的学科。那年夏天,刘星如愿地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她的成绩名列前茅,而同学中像刘星那样报考了这个专业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是其他专业没有考取而被分到服装设计专业的。

  这应该是很多生于70年代的设计师共有的经历。

  市场经济体系下  感受压力的大学生活

  如果说父亲带给刘星的是市场经济的丰厚成果,那么真正让刘星理解市场经济模式与规则的是她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与刘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平等分配体系在刘星的大学阶段已经被打破,毕业不包分配,实习的机会也要靠自己去争取。比如,有的时候一家企业只需要8名实习生,却有很多学生去报名,企业会根据学生的作品评选出前8名录取,其他的学生只能再找其他的实习机会。实在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同学只能被老师推荐到一些不太好的工厂去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刘星和她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体系下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是生于70年代的人小的时候没有感受过的。

  大学老师对刘星的影响也很大。60年代出生的年轻教师,与刘星眼中父辈们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思想更加活跃,与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在课中,老师的Call机偶尔会响;有时候,老师会让学生们帮忙做些私活。这些都颠覆了刘星对大学生活的印象,也让她知道,只要努力并且整合一定的社会资源,生活就可以更加丰富。

[NextPage]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109142232570.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时尚品牌谜底

  自主创业  顺水推舟

  广州,现在依然是中国时尚的先锋港。在1998年刘星大学毕业的时候,广州在中国时尚界的地位更加核心。生活在广州,对时装设计师来说是最为幸运和方便的事,刘星就很幸运。

  虽然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但是刘星说,在校期间她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时尚,更多的时间是在画图案。当时,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刚刚设立不久,老师们都是各个专业组合来的,没有学过专业的服装设计,教给学生的只有理论和方法。

  进入工作阶段后,刘星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过程。辗转了几次后,羽翼渐丰的刘星终于进入了一家体系完善的台资女装公司。严苛的要求给刘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完成挑战并提升自己的同时,刘星走过了自己的成熟期,也感受了体系运作、品牌运作的魅力。

  抄书、画款式、添面料,是当时很多品牌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市场不需要太多创意,完整的组合就能达到很好的商业效果。刘星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感到厌倦。

  在经历了跳槽、合作、品牌、批发等一系列商业磨练后,刘星得到的不仅是技术与心智上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市场带给她的信心。2002年底,刘星的丈夫丁勇创立了达衣岩品牌,2003年底,刘星与丁勇共同创立了谜底。

  这个时候,中国的服装品牌已经出现很多,很多关心他们的人对他们夫妻二人的决定表示不赞成。并认为,凭他们夫妻二人的实力去大公司不仅能赚钱,更重要的是相对稳定,没必要冒险自己做品牌。但是他们,坚持要做有设计感的服装,做自己的品牌。这是刘星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并一直向往的。

  谜底风格  遍地开花

  谜底的风格就是刘星的风格,是刘星在打工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而形成的。在打工过程中,刘星还看到了一个尴尬的消费群体:她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品位,但是她们不一定都是有钱人。她们需要花很多钱才能享受到符合自己生活品位和理念的服装,但她们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又不愿意买满街都有的雷同产品。刘星就想服务于这样一群人,并且刘星认为自己也是这个小众群体中的一员。从创立之初就有清晰的目标群,这样谜底风格的形成就比较顺利。

  在风格建立阶段,丁勇给了刘星非常大的支撑。在抄书就能赢得市场的时候,丁勇始终鼓励刘星要坚持原创,把自己心里的东西拿出来感动别人。感人成为日后刘星对谜底产品的要求。

  经营模式  独辟蹊径

  谜底品牌从创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向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到2006年,谜底已经有近200家店铺分散在全国各地。至于当时为什么独辟蹊径地选择地铺式经营,而不是走进商场,刘星的解释:2003年的时候’谜底’风格的服装进入商场未必会受到欢迎和关注。我当时的理念是希望用中等的价位给消费者提供特别的设计和好的穿衣品质,这与进商场的理念有出入。中档偏低价位在商场里很难争取到好的位置,而且进商场前期投入很大,凭我们当时的状况不太现实。而且我们手上的客户资源他们也更擅长开地铺。’谜底’就这样顺利成章地遍地开花了。

  走近商场  消费的需求

  目前,谜底已经进入稳定期,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调查,谜底品牌的顾客走进商场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这让刘星和她的团队决定:拓展商场。

  现在市场环境与消费者的状态与谜底创立时的状态已经不太一样。现在有更多的消费者希望穿着有独特风格的服装,商场也更加欢迎有设计感的品牌。谜底的顾客们有更多的几率走进商场。这3个因素都促使谜底要开始走近商场,让认同谜底风格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她。目前,在全国近100家商场可以看到谜底品牌。

  企业发展 重看广州

  起初,吸引刘星来到广州的是广州那些花花绿绿的新潮玩意儿。现在,作为一个服装品牌的舵手,刘星对广州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认为,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同时,它的地理条件又让它能够便利地与国际潮流接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它的附近有完整的时尚产业链,广州便利的条件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在广州,刘星完成了从公主到时尚先锋的蜕变。

  70这一代,他们的成长期恰逢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时代的变迁不可复制,时代对他们的影响也因此而独特。没有样本,他们在变迁中摸索着自己的方向,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消化着突然多元的社会因素。

   

   

http://cn.ppzw.co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