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大泉州第三次机遇

大泉州第三次机遇

作者:     转贴自:海都网    点击数:2337


  在4个总部经济集聚区之外,泉州城市整体规划已经完成修编,修编后的泉州市区,涵盖了泉州原有的4个区、惠安、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由此描绘出了泉州行政区划重构后的图景。

第三次机遇
 
  在8月底通过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泉州市打造大城市的梦想清晰可见。根据修编后的总规,泉州市规划区面积为2980平方公里,包括泉州市辖4区和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全部辖区,以及南安市的12个乡镇和街道,涉及泉州城市化最主要和城镇最密集地区,至2030年预计中心城区常住城镇人口约为280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整编”计划,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研究员认为,相对于1996年出台的总规,此次总规修编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1996年总规八大组团的基础上,增加环泉州湾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真正实现了跨湾发展。
 
  这也是泉州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第三次机遇,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卢志渊认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半期,泉州市中心城区曾面临一个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当时,泉州市的经济取得快速发展,这原本是泉州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一大契机,但中心城区的规模并没有与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相伴随。城区没有扩大,城市交通、对外交通、水电供应、排污、通信事业、商业服务、体育、园林、生活居住等各项产业形成的城市大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次机遇则出现在1997年原鲤城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卢志渊指出,经历了五年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于1995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之后,原有的鲤城被一分为三,分别为鲤城、丰泽、洛江。
 
  卢志渊认为,这次区划调整,其本意有四:拓展城市空间,从更广阔的空间整合资源,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区域内产业的重新规划,延长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定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潜力,为周边地区制造业和市场服务;通过区划调整,对内增强辐射能力,对外增强吸引力,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港口经济。
 
  不过,这次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同样未能有效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卢志渊认为,区划调整后,泉州城市空间没有被有效扩展,因而区划调整的本意就没有被有效地实现。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区划调整后,三区的行政中心没有合理布局,再加上3个区的城市功能、产业发展没有清晰的定位与落实,一直到2002年,中心城市的建设及功能依然没有质的改变。

寻找区域增长极
 
  面对已然出现的第三次机遇,通过发展总部经济,由此构建一个区域增长极,则成为了泉州实现大城市梦想的第一步。
 
  卢志渊认为,改革开放的30年,泉州培育出发达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却没有与中心城区形成良性的互动。泉州由此造成了一个只要产业增长极,而无区域增长极的尴尬,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发挥其增长极功能已成为共识。卢志渊认为,根据泉州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格局,发展总部经济正是泉州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融合的可行路径。对县域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提升分布于各县域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带来双赢,它可以促使绩优的中小企业聚集和成长,培育新的产业接续,延伸产业链,实现相似产业不同功能链区段的分工合作,达到共同发展。
 
  对中心城区而言,一方面,发展总部经济,要吸引大量的、多层次的人才,建立相关的研发、信息等机构,从而加速泉州人才的交流、培养、生成,提高城市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种企业总部的入驻,必然会带来技术、产品、服务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原创地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管理方式,它将有助于促进人员、文化、技术等的交流、传播与交融,形成适合更大企业总部入驻的多元文化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化形象。
 
  总部经济的纽带作用,可以形成中心城区与各个县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后的整合打造一个经济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融合的趋势已经显现。据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士介绍,在9月初通过的滨江商务区控规上,晋江方面视野已超出了晋江区域的限制,一举打破晋江和泉州区域目前各自为政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将其定位为泉州的城市核心。

[NextPage]

  而从泉州市对总部经济的整体布局来看,跨湾发展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也是未来整个泉州大城市构想的核心区域。卢志渊认为,这个横跨三地的总部集聚区,在增长极点实现自身外部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有利于周边区域的经济互动,为泉州大城市的形成打下经济基础。

行政区划重构的图景
 
  通过《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泉州市行政区划重构的图景亦已浮现,而泉州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也是泉州大城市构想能否真正实现的最重要条件。
 
  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士认为,此番泉州修编的城市总规,突破了传统泉州市区的限制,将未来市区的规划面积扩大了6倍,但这一规划区域涉及范围分属惠安、南安、晋江、石狮、鲤城、丰泽、洛江等区,若没有行政区划的调整,规划区域内的发展、规划、管理难以取得一致的效果,还可能产生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资源争夺、浪费等负面现象。
 
  实际上,正在报批中的泉州台商投资区,则有可能成为泉州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的一个起点。
 
  与此同时,随着2012年全国“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全面实施,未来市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演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交易关系,这对“强县弱市”的泉州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这种背景下,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士分析,泉州市将有可能加快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
 
  这种调整无论对于泉州市,还是下属其他县(市、区)而言,都有好处。卢志渊认为,缺乏中心城市这个区域增长极的支撑,已经成为制约泉州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无论现今的泉州市区、晋江还是石狮,因为受制于区域的限制,如果无法实现融合,单靠某个区域的一举之力,要想突破这个瓶颈,都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泉州大城市的梦想,只能是建立在几个区域抛弃各自成见,形成合力的基础上。”


 

http://cn.ppzw.com/qy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