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落下帷幕。在为期4天的投洽会里,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13768名境外客商,41687名境内客商共享资本盛宴,共签下总投资金额158.4亿美元的742个投资项目。 但第十三届投洽会留给世人的并不仅于此,相比巨额投资大单,经济界更为关注的则是在全球经济深受金融危机之害的当下,产业界该从哪些方向寻得突破,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本届投洽会可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风向标。而跨国投资、掘金新能源、传统产业寻求创意上的突破,正是本届投洽会所指的方向。
海外投资:中国企业破局之路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弟弟尼尔·布什,在过去的34年里50次来到中国。此次他是作为美国得克萨斯州代表团成员,以美国Nexus Energy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出现在9月8日下午的“投资得州论坛”上。 此次,尼尔·布什热衷推销的是美国的石油。“目前美国石油公司开出的价格低廉,加上中国的一流采油技术,一定能让投资的中国民营企业收获良好的效益。”尼尔·布什说。 这也是美国得克萨斯州此番来厦门推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得州论坛上,美国达拉斯商会会长萨拉·鲁什面对台下的数百名听众抛出了得州的石油绣球。“希望中国投资者用现金与我们合作,这里的油井投资额从1000万到2亿美元都有,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鲁什说。 美国得州在投洽会上的推介,只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对外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变化的一个镜像,昭示的是美国这个世界最强国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亦已开始追捧中国资本。而从2009年国际投资论坛上传出的信息显示,2009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都出现了严重下降。 事实上,对中国资本的追逐,已经成为本届投洽会的最热话题,古巴、马其顿、毛里求斯、柬埔寨、荷兰、萨摩亚、欧盟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均派出副总理、部长或政府高官到会对中国企业发出邀请,以吸引中国企业为目的的“走出去”专区,几乎占据了会场的“半壁江山”。 不过,如今的国际市场,并非满地都是黄金。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海外投资大体包括投机型、占有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资源配置四种方式,目前显然不是投机型投资的良好时机,而传统市场也空间有限。面对世界经济缺乏投资热点的现状,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资源配置投资是应该考虑的重点,创新和品牌为重的开拓新兴市场投资也应该是近期努力的方向。 与此同时,面对各国抛来的“绣球”,中国企业仍然有很多功课需要做。从9月8日召开的澳中财富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显示,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企业家想到澳大利亚投资矿产资源,但语言、习惯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少企业走了弯路。 文化差异也正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最大掣肘。在9月9日召开的世界资本论坛上,美国联洋银行总裁兼执行长Robert B.Oehler 在谈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曾明确指出,并购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路径,但在海外并购上,中国企业在考虑海外投资时应是慎之又慎,收购前一定要找到收购后能够实现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的足够理由。 Robert B.Oehler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实现与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建立互信和整合,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之后,不可能完全消除两种文化上的隔阂。因此,中国企业千万不要试图毁坏被收购公司的原有文化,而是需要在两个管理层之间建立起互信的沟通机制,通过顺畅的沟通机制来弥补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新能源:新技术革命的核心 在海外投资之外,新能源则成为了本届投洽会最为活跃的产业,虽然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疲软仍在持续,但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已被视为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增长点,并带动各国经济走出困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加投洽会的各国代表团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新型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作为投资招商的主要方向。 这其中,荷兰的表现最为积极。在本届投洽会上,荷兰在投洽会期间还举办了“可持续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研讨会”,研讨会议题包括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太阳能,离岸风力发电站等,荷兰合作银行还发布了与可再生能源一起成长的演讲,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 会上,荷兰经济部长范德胡芬表示,政府应该制定更多改革计划和进行市场干预来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荷兰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如荷兰在每个发电厂建立之时都必须执行CCS(碳捕获与存储技术)。另外荷兰还大力发展海上风能,她相信荷兰很快就能达到2000兆瓦的目标。在政府促进下,企业投资一定会获得丰盛收益。 范德胡芬更对中国发展可持续能源表示了巨大信心。她说中国拥有众多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发展上投入了4000~6000亿美元资金。中国和荷兰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范德胡芬希望世界几大经济体联合起来,共同捍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创造出更多需求性强,市场反应好的产品。 中方代表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同样表示,低碳排放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荷已签订了《二氧化碳减排协议书》,共同倡导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经济发展。福建因为在海西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并注重提升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已达到15%以上,在全国也是领先的。而中国也将吸收荷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与会的专家则一致认为,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观念,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尤其是上一轮全球经济,更多依靠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整个人类进步了30年。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所以,当前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符合了市场价值的规律特点,即便是当前遭遇了全球市场疲软态势,但业内仍坚信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将是带动经济走出危机的火车头。 事实上,中国资本已经悄然进军欧美国家的新能源领域,据参加投洽会的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透露,湘电集团委托全资子公司湘电风能斥资亿元人民币收购荷兰风电领先企业DARWIND大型风力发电机技术案已于不久前完成,新公司湘电风能DARWIND也于近期成立。新公司将致力于超大型5MW风力发电机的生产,该技术将在目前湘电风能2MW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基础上转型升级,在2010年正式投产。据介绍,湘电风能导入荷兰风电技术以后,将成为世界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研究开发和生产商。
创意产业:传统产业升级之道 在金融海啸、经济寒冬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脚步放慢,但创意产业却能逆市而上取得突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介绍,去年中国网游的增长超过70%,出口增长超过20%,动漫产业增长超过46%,电影市场增长了三成。“在这个经济寒冬中,创意产业的增长一枝独秀,成为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厉无畏表示,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总需要由创新带来突破,由发现新市场而战胜困难。当前我国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等不利局面,同样需要改换思路、转变角度以寻求突破。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高增值性,发展创意产业能满足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其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强于很多产业。从历次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萧条情况看,只有实现了经济创新的国家才能迅速走出危机,而创意产业就是推动经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厉无畏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指出,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萧条,韩国政府大力支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成就了游戏产业在危机中的另类崛起。随后,韩剧在亚洲掀起了一股“韩流”,“韩流”又产生了哈韩一族,哈韩族们手机用三星、汽车买现代,带动了韩国产品的出口。可以说,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韩国经济较快地复苏立下汗马功劳。
[NextPage]
在厉无畏看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产业创新的两大引擎,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银枪,世界经济增长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文化和科技结合能为创意产业带来裂变效应,通过知识产权,借助现代科技可以将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拓展市场。 历无畏称,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具备了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和转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功能。全球经济历史的经验证明,创意产业是带领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在中国,它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而从微观层面而言,厉无畏认为,企业开发出新的创意品牌,需要展示、要推广、要有交流场所,更需要媒体的宣传,这种宣传就像宣传娱乐圈的明星一样。 厉无畏认为,好的动画形象和创意产品需要推介。《哈利·波特》上映前,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宣传,它的价值才会出来。所以,创意产品的价值发现与媒体推介是息息相关的。“日本有很多动漫创意大赛,媒体经常报道新的动漫形象。我们没有动漫比赛,但我们可以做一些活动,像‘我所喜爱的动漫活动’,然后进行全民投票,也像‘超女’一样,可以选秀。”
http://cn.ppzw.com/ppz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