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一名16岁的少年因染上网瘾,被父母送至“训练营”戒网瘾,不料却走上了不归路。在送入“训练营”10多个小时后,该少年被送到医院,最终不治身亡,帮助其戒网瘾的几名“辅导老师”被指对其实施了施暴行为。
广西南宁市公安局江南分局第二刑侦大队前日证实,经技术人员初步调查,死者身上有外伤,涉嫌故意伤害该少年的4名“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工作人员已被刑事拘留。目前侦查工作正在进行。
健康少年迷上网络
入营10小时后死亡
邓飞夫妇原是资源县供销社职工,供销社改制后二人下岗,邓飞做起了个体生意,妻子就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妇,专心照看儿子和女儿。16岁的儿子邓森山因为从小喜欢锻炼身体,所以肌肉很结实,一年到头除了打防疫针,很少因生病而打针吃药。
邓森山学习成绩本来一直不错,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成绩都在班级前10名。因为他性格温和,喜欢运动,平时比较活泼,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但到了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邓森山迷上了网络,经常出入网吧,连饭都经常忘记吃。眼看儿子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也不爱锻炼身体了,邓飞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无论怎么劝说和讲道理,邓森山就是听不进去,依旧痴迷于网络游戏。
今年7月末的一天,邓飞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的广告,广告称在训练营中,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最终达到消除孩子各种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品质的目的等等。看到广告上说的效果如此好,邓飞心想正好趁暑假让孩子锻炼一下,也好迎接9月份的高中生活。
入营10小时后死亡
邓森山是8月1日下午进入该训练营接受戒网瘾训练的,然而,8月2日凌晨3时,16岁的邓森山在南宁市吴圩镇卫生院不治身亡。距离他在训练营接受戒网瘾“辅导”,仅过去了10个小时。
从吴圩镇卫生院邓森山的病历本上记者看到,时间记录显示是8月2日凌晨3时,患者送医院表现为“呕吐,大汗淋漓,持续三个小时,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呼吸不畅”。医生测量情况是,体温38.2摄氏度,心率无法测到,全身发黑,瞳孔放大4.0毫米,对光反应消失,呼吸细微。卫生院一名负责抢救的副院长说,抢救了10多分钟后,孩子已经不行了。
邓森山父母与该训练营签订的是一份为期1个月的《委托辅导、培训协议书》,期限为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收费7000元人民币。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的人生观,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辅导、训练方式为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前几天有教员24小时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以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
据媒体报道,邓森山送入该训练营当天就遭到几名“辅导老师”的“惩戒教育”。
据了解,像邓森山一样在该训练营接受戒网瘾治疗的,还有100多名孩子。
[NextPage]
医生集体“外出度假”
为查明小鹏的死亡原因,记者于前晚7时30分赶到吴圩镇卫生院,要求询问当晚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值班护士表示,当晚负责抢救的是急诊室主任,但昨日已经到外地出差。至于几名参与抢救的其他医务人员,也跟随主任一起到外地“出差旅游”了。记者拨打该主任手机,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被转至秘书台。
当天晚上,记者还联系上和邓飞熟识的训练营王教官。王教官在电话中说“此事很敏感,没有领导批准什么也不方便说,请谅解”,然后就匆匆挂掉了电话。记者拨打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校长夏某的手机,但显示无法接通。据了解,该训练营4名涉案工作人员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
对网瘾概念划分不清,没有统一的认定资质和监管机构——
网瘾治疗机构
出问题是必然
上个月,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的办法被卫生部叫停。而这一意外死亡事件也将所谓的“戒除网瘾”机构再次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网瘾治疗机构不规范,出问题是必然。”前日下午,中青百年戒网瘾中心主任孔令中分析说,该少年被打致死可能是“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的辅导教师采取过激行为所致。
除作出上述分析外,孔令中表示,目前国内网瘾治疗行业整体混乱,主要原因在于对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缺乏统一的认定资质和监管机构,而根源在于对“网瘾”概念划分不清。
在孔令中看来,网瘾是一个集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于一体的复杂社会问题。“恰恰因为引起网瘾的原因具有兼容性,导致了不同所属单位的治疗机构和治疗方法出现。”
“从事网瘾治疗的机构所属单位不同,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监管的混乱。卫生部门监管医院办的治疗机构,教育部门则监管校办机构;而青少年教育系统和个体所办治疗机构分别由工商部门和劳工部门监管,少数非法机构无人监管。”孔令中表示,因为监管主体的不同,即便出了问题网瘾治疗机构也很难得到有力惩罚。
网瘾治疗机构
国内现状
主要有五类单位从事
据介绍,目前国内主要有五类单位从事网瘾治疗,分别是医院、学校、青少年教育机构、持心理资格证书的个体及少数非法团体。其中,学校和青少年教育机构约占8成。
治疗的方法五花八门
据介绍,现在治疗网瘾的机构绝大部分是采用强制性的打针吃药、电击电疗、禁闭关押、打骂恐吓、军事化的训练等方法。而这些方法不仅不能戒掉网瘾,还会造成第二次伤害,更会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恶化。据《新闻晨报》《南国早报》等
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
网友:生不如死
杨永信是山东临沂精神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也是中国知名的精神病医师和“全国戒网专家”。据媒体此前报道,杨永信运用其治疗手段成功使近3000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瘾,获得了家长和舆论的好评。然而,他对患者的疑似不人道治疗手段等行为也引起了强烈争议。
据报道,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其使用的电击手段上,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上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性惩罚,令患者对其不良行为和刺激惩罚建立条件反射,以期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一精神疗法,网民多数直指其使用电击虐待患者毫无人道,“让人生不如死”。
http://www.ppzw.com/article_show_1462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