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台商投资区的泉港经验

台商投资区的泉港经验

作者:海都资讯网    转贴自:海峡都市报社    点击数:2660


N本报记者 陈惠聪

  5月18日,泉港区台湾石化专区筹建处正式揭牌,台湾石化专区的建设由此进入一个快车道。在这个石化专区中,将覆盖石化产业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这是台湾产业整体转移至大陆的第一次尝试。
 
  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支持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而泉港在台湾产业整体转移上的尝试,则有可能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两个梦想的碰撞
 
  对台湾石化公会监事周新怀而言,5月18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泉港台湾石化专区筹建处正式揭牌,该石化专区中由8家台湾石化企业联合注资15亿美元的100万吨/年轻油裂解乙烯项目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这让他多年来在大陆布局的梦想又前进了一大步。
 
  这是周新怀做了8年之久的一场梦,在2002年开始担任台湾石化公会理事长之前,周新怀是台湾第三大石化集团台聚集团的总经理。作为台湾第三大石化集团,台聚集团每年有庞大的乙烯原料需求量,但本身却无生产乙烯的轻油裂解厂,长年依赖对外采购供应,乙烯需求成为制约台聚集团的一大瓶颈。
 
  当时的台湾石化界,在“中油”、台塑两大石化集团已捷足先登卡住优势位置的情况下,台聚集团在台湾本土布局轻油裂解厂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及早赴大陆布局及投资上游轻油裂解厂,对周新怀带领下的台聚集团而言,极为迫切。
 
  取得台湾石化公会的发言权后,周新怀许下了让急于在大陆投资的台湾每家厂商都成为轻油裂解厂的持股股东的诺言,并开始为台湾石化业在大陆的布局积极奔走。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周新怀一方面积极游说台湾当局放宽石化企业赴大陆投资上游原料项目的限制。另一方面考察大陆的多个石化基地,为到大陆布局轻油裂解项目寻找合适的布局之地。
 
  几乎与此同时,地处海峡对岸的泉港区,也萌生了一个关于石化产业的梦想。2001年,泉港区提出打造台湾石化专区项目计划,并于当年年初组团上岛招商。不过,泉港区并不是周新怀最初首选的布局之地,据台湾媒体报道,至2004年,为布局大陆,周新怀先后走访了天津、大连、扬州及珠海四地。
 
  两个梦想的碰撞开始于2005年。当年,泉港区举办首届福建石油和化学工业展洽会暨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台湾石化同业公会受邀参加,泉州市委、市政府则适时表示支持泉港区承接台湾石化产业链转移的设想,但因为条件尚不成熟,这一设想在当年并未能开花结果。
 
  真正的火花产生于2008年。据泉港区外经贸局局长庄一鸣回忆,虽然从2005年后,台湾石化公会数度考察泉港,但因为台湾当局产业政策的限制,台湾石化公会想在大陆布局几乎不可能。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在台湾产业赴大陆投资政策有望放松的预期下,泉港区开始更加主动联系台湾石化公会。
 
  在接到来自泉港区的邀约之后,时任台湾石化公会理事长的周新怀随即与泉港方面进行磋商。此时的泉港区,相比3年前,其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愈加成熟。当时,周新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凭借无可比拟的港口优势和地缘优势,泉港已经成为台湾石化最佳布局之地。
 
  这让双方的合作很快达成了意向,2008年6月,周新怀率18家会员企业到泉港区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论坛,正是在这次论坛上,台湾石化公会与泉港区签署了一份合作建设“台湾石化专区”的意向书。
 
  在这份意向书中,周新怀期盼多年的轻油裂解厂被作为整个台湾石化专区的核心项目。而根据5月18日签订的框架性协议显示,周新怀兑现了他“利益均沾”的诺言,台湾石化专区中的轻油乙烯裂解项目由8家台资企业联合注资,总计耗资15亿美元,其产量达到年产100万吨的规模。

全新的尝试
 
  无论对于周新怀,还是对于泉港区来说,台湾石化专区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在18日的揭牌仪式上,周新怀再度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台湾石化专区将是台湾石化产业链的一次整体转移,“产业链的整体转移,这在之前两岸的产业合作中从未出现过。”


  这种尝试也给台湾石化专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根据5月18日公布的投资计划,石化专区通过10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建设和配套工程,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700亿元,加上下游产品延伸项目,可带动新增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
 
  周新怀认为,与福建相比,台湾石化产业属于高度发展的成熟市场,自下游产品加工、石化中间原料与基本原料生产,到上游原油炼制,形成环环相扣配套齐全的生产体系。而且台湾企业的研发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资金充足,对外投资能力强。但台湾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昂贵,岛内市场狭小。因此,台湾石化业与大陆进行产业合作的愿望与日俱增。
 
  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得台湾石化专区获得了不少台湾石化企业的青睐,目前,台湾石化专区中轻油裂解厂的上下游延伸项目早已排定。根据投资计划显示,台湾石化专区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重点建设一套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其下游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等53个项目。而目前,与100万吨轻油裂解乙烯装置相配套,在台湾石化专区一期规划中,下游12条生产线已经敲定业主,将同期规划建设,其投资也超过17亿美元。同时,台湾石化专区二期40套装置跟进计划也正在加快编制。

 

[NextPage]


 
  这是一条完全与福炼相异的产业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涵盖了整个石化产业的上中下游。而在台湾石化专区进入泉港后,泉港将摆脱对福炼过于依赖的现状。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一副总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福炼的原料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泉港招商工作的一大瓶颈,“很多项目想进来,但因为原料供应无法满足,只能作罢。”
 
  而相比福炼,台湾石化专区的产业链更长、产品更丰富,“一旦台湾石化专区起来,大量的下游项目将蜂拥而至。”上述副总认为。
 
  这也让泉港方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来自泉港区方面的消息显示,至2020年,泉港石化工业区将基本建成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一、二期项目,台湾石化专区和石化中上游原料产品为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形成2000多亿元年产值。

有望被复制的经验
 
  台湾石化专区的意义早已超出泉港本身,在国务院近期公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已经被明确地写入意见中,而台湾石化专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模式,则有可能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中的一个模本。
 
  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建设已经是一个探讨多年的命题。据泉州市外经贸局一人士介绍,早在2004年,泉州市就提出了在经济开发区洛秀组团设立台商投资区的设想。
 
  在国务院的明文支持下,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推进已经指日可待,上述人士认为,如何才能运作好这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是目前泉州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此前泉州出口加工区的经历来看,在2005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后,虽然拥有众多的优惠政策,但4年来,泉州出口加工区只引进了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从这一点来看,泉州出口加工区的运作难言成功。
 
  以此为“镜”,台商投资区的获批,虽能给泉州在针对台商的引资工作上带来诸多政策上的优势,但这种政策优势能否化作真正的“生产力”,如何吸引台企落地,正是其核心问题。
 
  多年来,泉州官方在吸引台资工作上进行诸多尝试。据上述人士介绍,就在提出设立台商投资区的同一年,泉州市启动了惠安台商创业基地作为吸引台资入驻的载体,这一基地被定位为政府统筹扶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与台资企业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园区发展新模式,从机制上拓宽“以台引台”新渠道。
 
  5年的时光悄然而过,在泉港石化专区之前,台湾企业以零星登陆为主,这种投资形式“无法迅速形成聚集效应。”上述人士指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泉港台湾石化专区已经成为泉州台商聚集区的一个模本,“接下去,这种产业的成建制转移,将是我们今后吸引台资的方向。”上述人士认为,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将是泉州在新兴产业上吸引台资的重点,“在新兴产业上,泉州市缺乏产业基础,这种整体转移有利于迅速弥补产业链缺失的不足。”
 
  实际上,泉港石化专区成功落户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台湾石化公会的从中协调。“这也是我们吸引台湾产业成建制转移的突破口,我们必须依托台湾本土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来进行招商。”上述人士介绍,在这种思路下,今年4月9日南安市举行的2009年福建省光伏产业(南安)项目对接会上,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现身其间。 
 



 http://ppzw.com/ppy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