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微软的组织效率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

微软的组织效率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1404


  组织效率

  微软有3万多正式员工,一半多是做软件开发的,另一万人做营销,其他几千人分布在各管理职能部门和法律部门。微软的一贯资源战略是,需要时尽量从社会上买资源,不必太多直接雇员。所以,微软一直成功避免了臃肿膨胀,没有患上这种成功企业的常见富贵病。

  人事、财务、生产、流通等所有的管理职能统称财务行政部门,人员精简,但管理效率极高。微软将所有可能外包的功能一概外包,但有着功能无比强大的实时在线管理系统,外包方如工厂和供应商都必须达到微软管理系统的要求。比如,外包的工厂必须严格执行联机日报生产状况,并根据系统下达的销售预报准备生产计划和材料,管理也必须十分严谨,否则达不到微软的效率管理目标;供应商必须能够连接到微软的联机采购系统,处理联机采购订单,等等。

  只有胸有成竹、有能力驾驭全局的统帅才够资格说“放权”,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甚至是玩忽职守。在危机的形势下,总经理有理由越过高层经理直接进入前线,必须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驾驭全局。此时此刻,总经理要做的是下达作战任务、督战、参战,而不是放权。

  人力资源

  微软不在乎人员的流动,最在乎的是能否得到和保持足够的激情和智慧,是否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有最好的专才在做,对于微软来说,速度和结果是最重要的。

  盖茨总结过微软的“最好的员工”所具有的特质,其中有这样几条:

  (1)、对产品、技术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布道者般的虔信和激情;

  (2)、与公司一致的长期目标和思维,能自我激励和不断自我完善;

  (3)、具有特长的知识和技能,有迅速学习的能力;

  (4)、专注于竞争对手,从竞争对手学会更聪明的做法, 避免它们的错误;

  (5)、会思考,更会行动:能够迅速决断,承诺结果。

  企业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薪酬体制和绩效体制。它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过去十几年里,微软一直沿用的薪酬体制证实是非常成功的。微软的薪酬构成中,薪金部分只处于同行业的中等水平,很多中、高级人员加入微软时的工资都低于原来所在公司的水平。但是,“ 持有微软股权”的分量足够吸引大部分所需要的人才。

  持有股权的方法在已经或快要上市的处于上升的公司效果会很好,但很快就可能遇到新的问题:人员过于稳定,不称职的员工宁可降职也要留在公司里,这个问题十几年前就在微软遇到了。因此,要激励鞭策富翁们自觉地努力工作,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绩效管理体制。

  微软的绩效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形成内部竞争,保持员工对绩效评定的焦虑,驱使员工自觉地寻求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最主要成分有三个:个人任务目标计划、绩效评分曲线和与绩效评分直接挂钩的加薪、授股和奖金。

  微软的绩效体制是能不断地驱使本来优秀的人群更努力地进取、竞争,置优秀的一群于危机感的压力之下,使其自觉保持 巅峰竞技状态。

  年度加薪、授权、奖金与绩效评分直接挂钩,不及格就什么都得不到,还要进入“绩效观察期”。一个进入观察期的人通常就会主动辞职了,也就自然失去了所有未到期归属的股票认购权----这是最沉重的损失。

  技术跟随

  微软有意识地部分采取“技术跟随”的战略:紧盯着市场上冒出的任何新的技术动向,密切观察新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力,分析新技术与微软现有产品技术结合可能产生的制高控制力。许多新技术刚一冒头就夭折了,或被吞并了,有少数生存下来的可能就代表着未来的强大生命力。当这少数新技术生存下来并被证实了巨大的潜在价值时,微软即可扑上来“跟随”,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新产品,或者干脆把原创者购买过来,并迅速占领市场。买不到也没关系,只要微软宣称“已完成同类产品开发,近期上市”云云,小公司的订单就立即锐减,因为客户宁可等待微软……

  “技术跟随”战略的好处是明摆着的:省去大量研发经费、人力、时间,最有效地利用全行业的创造智慧,避免了过多投资在错误的研发方向。而现实的状况是,创新注定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有一次成功,无数企业已经因此错误而死去。但是,企业要想得到如此“巧取豪夺”的厚益,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兼备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能力的技术资本家天才;在雄厚的资本应该是资本和人才支撑,足以在滞后一年或更久仍能一扑而就并后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