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史玉柱隐性埋名干什么?

史玉柱隐性埋名干什么?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2621



  【神秘“失踪”三年后史玉柱接受本报独家采访】
  【关于倒而未死的“巨人”】
  【关于刻骨铭心的教训】
  【关于“重出江湖”……】

  自1997年初那场地震量级的“巨人风波”之后,昔日的“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时年35岁的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已经整整3年了————没有他的消息,没有巨人获救的消息,甚至也没有巨人破产的消息。

  史玉柱在干什么?巨人会走向哪里?6月21日正逢夏至,史玉柱在上海———他新的事业基地在华东————向记者披露了他3年来的生活与梦想。史还是那么瘦削,还是不停地抽烟,还是时不时就陷入长时间的停顿中。但他的陈述却是戏剧性的,令人感慨。  

  巨人集团为何不破产?

  [1998年8月,史玉柱悄然离开了珠海。他把倒地不起的“巨人”留在了珠海。他要另起炉灶。他要还债。巨人的债务不光包括数十家下属公司八九千万元的经营性债务,还包括巨人大厦在内地和香港卖出的1·3亿元楼花,其中内地就有5000多万元,涉及债权人近2000人————按史玉柱的说法,这是老百姓的钱。史玉柱说,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

  此前整整一年半时间,史玉柱一直在试图挽救巨人,办法包括出让巨人大厦股权,以及在脑黄金等项目上寻求合作。但是他的努力没有结果。这之间他曾率数名部下同登珠峰,结果在海拔6000米高处的冰川中迷路,差一点下不来。史玉柱说,下来之后感觉就像死过一次一样。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史玉柱下定了另起炉灶白手起家的决心。

  又是近两年过去了。史玉柱在他新的事业的地基上站了起来。他提出了“还老百姓钱”的部分时间表,提出了新的重组巨人的方案。]

  记者:巨人财务危机爆发之后,你曾经向媒体披露过重组计划:一是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让巨人大厦80%的股权;二是合作组建脑黄金、巨不肥等产品的营销公司,重新启动市场。这些计划都没有反响?

  史玉柱:巨人大厦谈了十几家,都没有谈成。

  记者:重组计划受挫之后,新的思路是什么?尤其是脑黄金、巨不肥这些产品的营销未能及时重新启动,就等于永远退出了市场,巨人的资产就只剩下个没盖起来的巨人大厦了。

  史玉柱:巨人的债务是两大块,一块是经营性债务,一块是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对于经营性债务,我们的设想还是盘活巨人大厦来解决。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只能从巨人之外,从新的事业产生的利润中来,因为巨人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这笔钱是需要现金的。这就是我1998年8月离开珠海的动因。

  现在新的事业已经有了一点点起色,如果运转顺利的话,我想春节前,先还掉国内部分的一半。

  两个月前,我们照着上述思路,向珠海市政府提交了一个新的重组方案。我们需要政府的批准,一方面涉及到地价问题,另一方面重组方案尤其是还老百姓的钱涉及到安定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马上一次性地还完。巨人风波对珠海的影响确实是比较大的,市里领导也一直参与沟通。

  记者:巨人是一个有限责任的公司。如果巨人申请破产,你个人并不必承担债务。巨人破产的纪录对你再创业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是微弱的,你为什么要坚持还老百姓钱?另外,没有债权人提请巨人破产吗?

  史玉柱:这些年我压力最大的就是这个。这些年很多人问我,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我说将来的目标谈不上,现在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合法经营,获取利润。获取利润干什么?把老百姓的钱还上。然后才能谈我的发展。我给自己定为两步走。

  关于破产,我想强调一点,即使巨人破产,我个人也要还老百姓这个钱。曾经有债权人想提请破产,后来又没有提。因为巨人就剩个巨人大厦,进入破产程序大厦就要拍卖,拍卖是拍不出多少钱的,因为全要现金,再扣掉律师费,他一算拿不到多少钱。

  新公司月销售额可达千万元

  [史玉柱选择了一种负重的二次创业姿态。虽然从法理上说,史玉柱的新公司跟巨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巨人既然没有破产,巨人的债权人既然继续存在,事实上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的新公司就不可能零干扰运作。

  史玉柱选择了隐姓埋名————新公司的出资人名单、经理人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他只能成为一个影子。这不光为他,也为公司平添了些许麻烦,而且———至少从理论上说———使他面临着这样一种致命的风险:他可能被他的伙伴一脚蹬掉,因为他在新公司的权益,并无法律上的保障。史玉柱告诉记者,他的伙伴多是他昔日荣辱与共的旧部。

  基于同一个原因,史玉柱对任何关于他的新公司和产品的猜测不予置评。他说,年底还钱的时候,他和他的新公司会公开亮相。现在,他只能说,他做的是一种保健品。

  史玉柱就这样过着属于他的两栖生活。需要的时候,他仍然必须回到珠海,作为巨人集团董事长与留守的另十余名旧部一起面对债权人———史告诉记者,昔日的巨人总部大楼早在1997年就过户给一位债权人了,他们是以房客的身份留守在那里。上一次面对债权人是在去年12月。他没有透露他的还钱计划,因为直到那个时候,他还并无把握。]

  记者:从你还钱的计划看,新公司现在也不算小了。你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史玉柱:离开珠海的时候,真的是一贫如洗。这之前手机已经不用了,交不起话费。直到去年,我才重新用上手机。我们的人出差主要是坐火车,坐硬座。工资也非常低,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副总经理,月工资也就是几百块钱。

  这两年如果要回顾的话,主要就是一个字:苦。比1989年刚刚出来创业时还要苦,那个时候苦是苦,没有心理负担。

  离开珠海的时候,新公司的思路包括产品来源都已经有了,但是没有钱。刚开始我替一个朋友的公司做营销策划,他给我一些钱,第一笔给了10万,累计给了50万。启动资金就是这么来的。

  刚开始我们做得很小,就做江苏一个县。两个月后打开了市场,有了一点利润,就做下一个地方,就是这样一点点滚出来的。到现在,除了广东、北京,内地其他省份都在做了。

  我们一直是合作生产,到今年3月份,我们收购了江苏一个地方负债率很高的药厂,才有了自己的生产线。

  记者:现在公司的销售额有多大?你怎么评价你现在的实力?

  史玉柱:旺季的时候,月销售额是千万元的量级。

  记者:年底新公司亮相还钱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有麻烦。债权人可能会要求你全力还债,哪怕是对新公司釜底抽薪,而不会接受分期偿付,冲突的结果可能还是会影响新公司日后的正常运营。

  史玉柱:一下子还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一是我努力,二要给我一点时间。————这确实是我的一个心病。

  老毛病会不会再犯?  

  [至少仅就现在而言,仅就这个新公司而言,史玉柱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企业家才能。他会不会又一次跌大跟头?这个对旁观者大有诱惑力的问题,答案自然掌握在史玉柱自己手里。

  史玉柱一般凌晨5时方睡,一天抽3盒烟,似乎可以确认他是一个爱思考的企业家。他并不缺乏教材。史玉柱说,这3年是刻骨铭心的,他从这3年里学到的东西,比企业家生涯里的前7年学到的还要多。史玉柱甚至说,现在的心得多是具体的、一点一滴的,他想把老百姓的钱还完之后,花时间理成系统,可能的话出本书。]

  记者:在新的创业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关键作用,是你的营销策划能力吗?

  史玉柱:第一位的因素还是产品。一个好的保健产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从科学的角度它确实是个好东西。坑蒙拐骗长不了。二是效果消费者要能感觉到。

  第二位的因素就是营销策划。策划的最好的老师就是消费者———跟他们聊天,找专家没用的。开始有一段时间我跑了很多地方,特别是江苏和湖北,就是到消费者中间去。我深聊过的消费者应该有两三百人。聊到后来就是推销我这个产品了,看看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打动他,按这个思路形成广告就行了。

  记者:巨人危机的根源之一是管理不善。现在新公司在管理方面与昔日的巨人有什么不同?

  史玉柱:一个搞实业的企业要过三关,前两关是我刚才谈到的,一是产品关,二是营销策划关,第三关就是管理关。产品关是能不能做,策划关是能不能获取利润,管理关是利润能不能回到企业来,或者说回来多少。

  我在管理上交的学费是很多的。过去在管理上抓的也很多,条例都有半尺厚,回过头来看很多东西是走形式。现在我们强调抓重点,小问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大问题一定要抓住。

  巨人过去一个分公司经理请吃饭,200块钱,他都是要打报告的。现在这些我们都不管了,但是致命的东西牢牢抓住。最致命的东西就是现金流。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一个企业来说,枪杆子是什么?就是现金。

  记者:巨人危机的另一个根源就是一个人决策。巨人你一个人占有90%以上的股份,新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产权结构?

  史玉柱:这个公司是几个人合作的。一人决策的教训是要吸取的。另外合作还有一个考虑,这次创业这么苦,股权是把骨干们绑在一起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我最终想做上市公司,想监督更多一点。一个人没有制约,是容易犯错误的。

  记者:巨人危机的发生可以归结于多种因素,但巨人未能及时从危机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却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你对金融运作的不熟悉以及与金融界的疏离。你有没有补上这一课?

  史玉柱:关于借钱这个问题,很多人批评过我。但是在能够周转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借钱这个原则。这可能与我性格有关,我不擅长跟外面的人打交道。

  我想以后做稳一点。其实在巨人危机发生之前,有些钱已经不是自己的钱了———因为我们有债务,比如楼花———但是我们还以为是自己的钱。这个教训是要吸取的。

  新的目标是基因产品

  [史玉柱虽然声称他没有将来的目标,事实上他是有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将来的目标与他还老百姓钱的目标是一体的————我们还可以看到,他还做了准备。这种准备有一点笨拙的色彩,但跟他还老百姓钱的心思一样,又有一点感人的色彩。

  史玉柱3年来的全部努力,就是希望赢得一个新的起点————从物质上到心理上。的确没有人知道他能走出多远,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史玉柱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人从心底里无法忽略。]

  记者:如果新的重组方案顺利实施,巨人不致破产,但也就仅仅剩下一个品牌了。你还会继续用这个品牌吗?

  史玉柱:如果巨人不破产,这两个字肯定会继续用。从起名字开始到做出知名度,这两个字花了自己很多心血。等把老百姓的钱还掉,我还要把巨人大旗再竖起来。

  记者:你为什么又一次选择了保健品?这可是一个脆弱的行业。

  史玉柱:我们熟悉的领域就两个,一是电脑,二是生物工程。电脑业那个时候要白手起家已经很困难了,投入很大,而且销售额也许容易做起来,但利润很难做起来。

  我将来想定位在生物制药上,非处方药。我们现在已经在着手这一领域的研发,包括一些尖端的领域,比如基因。我们的特长有两个,一个是营销策划还说得过去,另一个是还有待进一步建立的,就是研发。

  记者:生物制药是众所周知的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基因技术又是国外领先,你凭什么和人家竞争?研发是你牵头吗?你并不懂生物。

  史玉柱:生物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有很多机会,就看谁把握得住。现在基因还很神秘,可能3年后,生活中就有基因技术形成的产品了。

  我们很难跟国外大公司全方位竞争,但是可以集中火力,寻求局部突破。中国人并不缺人才,缺的是钱,而基因研究不需要多庞大多昂贵的设备。前不久中国人在武汉做的基因测序,并不比国外差。我们也不排除合作、购买的方式,但你一定要介入,一定要懂,才能发现和把握它的商业价值。

  我并不参与研发的具体环节,但需要把握研发成果的商业价值。我过去不懂基因,可以学,我们聘请了基因博士,跟他们学。半路出家不是问题,电脑我也是半路出家,我大学学的是数学,研究生学的是软科学,没有专门学过电脑。

  事实上我钻研基因差不多两年了。现在我到书店只买两种书,一是毛主席的书———一个政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出好,深层次上的问题是一样的;再就是基因的书。

  史玉柱小档案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随后推出M—6402汉卡。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

  1992年,巨人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来这一方案因头脑发热、行政暗示等各种因素一改再改,从38层窜至70层。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下半年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破产,史玉柱认为巨人需要新的产业支柱。

  1994年初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计划3年完工。8月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保健品方面因为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大厦资金告急。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客观上进一步封堵了巨人的迂回余地。不久巨人大厦停工。巨人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