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蒙牛有钱,至少账上不缺钱;另一方面昭示老牛道德风范高,不忘做慈善事业,到处广布恩泽,该别人给他送“万民伞”了。
前段时间,听说牛根生因害怕他的“民族品牌”落入外资之手而流泪了,当时我就很不是滋味,那么多肾结石患儿和家庭遭受巨大的痛苦,没听说他负荆请罪,自己的“民族品牌”要给别人控股就流泪了,实在可笑。
最近,看到《东方早报》报道,说牛根生出来辟谣了,“他解释称,所谓‘万言书’中所说的股权事件只是老牛基金出现问题,有3%~4%的蒙牛股权质押在外国银行,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钱不够用了。而蒙牛公司本身没有发生财务问题,蒙牛账上还有将近20亿元现金。”看了这条新闻,我哭笑不得,第一个反应是老牛太牛了。
这个高调的辟谣传递了两条信息:一是蒙牛有钱,至少账上不缺钱;另一方面昭示老牛道德风范高,不忘做慈善事业,到处广布恩泽,该别人给他送“万民伞”了。
按理说一个亿万富翁宣扬他热衷慈善是一件值得社会鼓励和褒扬的事情,一个社会有更多乐善好施的富人,绝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不过在三聚氰胺尘埃未定之时,老牛就宣扬他如何做慈善事业,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这要从牛根生的慈善事业之路开始讲起:2005年1月,蒙牛集团宣布,牛根生先生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这和他们老牛家的牛群号称“裸捐”一样都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但之后这个基金真正在公益领域的作为却乏善可陈。记得在成立之初,以向全国公安系统英模献爱心的名义一次性捐款200万元,就很让人怀疑其打着慈善的旗号搞政府公关;之后的一些捐款也多与政府合作,并有把捐款和蒙牛集团的营销活动相结合的嫌疑,比如2007搞的商业味很重的“NBAFIT篮球训练营”。当然也不能太苛求牛根生,由于公民社会起步较晚,国内一些企业家虽然也进行公益捐助,但公益理念落后,尤其是动机上往往比较急功近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要成长出像福特、洛克菲勒这样高水平的慈善家,大概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但牛根生这次的表现却不能用总体性的理念落后来解脱,作为乳品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他为这个行业展现了一个很丑陋的形象。在众所周知的毒奶粉事件中,迄今为止,除了三鹿董事长被抓起来以外,尚未听说蒙牛、伊利和圣元等生产过毒奶粉的乳品企业为哪个受害儿童出钱治病。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的手术费用目前由政府支付,也就是由广大纳税人买单,但是这些企业应负的责任如何体现?现在他们似乎认为只要舍得花钱在电视上打广告就能挽回形象损失,甚至这个时候还宣布自己账上现金就有“近20亿”,简直是伸着脖子找抽。
而且毒奶粉给那些孩子和家庭造成的伤害远没有结束,为这些孩子和家庭做些什么,本来留给牛根生们很多将功赎罪的机会。德国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家著名制药公司推出的镇静药康特甘(Contergan)因为同时具有缓解早孕反应的作用,很受孕妇欢迎。事后发现,这种药物很容易造成畸形婴儿,从而引发一场官司。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制药公司承诺拿出1亿马克,建立了“残障儿童救助基金会”。之后又有政府、社会的追加投资,截至2008年10月,总计有约3.5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帮助可能由康特甘致残的儿童。
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像老牛基金这样的 “慈善基金”,对受伤害的孩子们做哪怕稍微一点点表示,这实在是整个社会的遗憾。而如果牛根生们不对这些由于自己的贪婪和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有所担当和赎罪,漠视那些结石儿童和家庭的痛苦,却还宣称要去做什么慈善事业,既是对慈善精神的污辱,也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
http://www.35176.com/sh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