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百货业快步进入“打折季全年无休”状态之际,一种以“低价购名牌”为理念的“工厂店”现身羊城,并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小试身手:Levis华南最大型工厂店于清明节前一天进驻万国广场,试营业当天营业额超出预期十几万元,第二天不得不紧急从外地空运补货。
“工厂店”逆市而上
“便宜才是硬道理”。耐克是第一家落户在万国广场开“工厂店”的运动品牌,2007年10月开业当月的营业额为50万元,一年半之后的今天,每月的营业额已达到200万元。不仅如此,以前单枪匹马的局面也变成现在的成行成市,彪马、匡威、卡帕等13家运动品牌、3家休闲品牌的“工厂店”陆续前来安营扎寨,形成目前羊城最集中、品牌最全的“工厂店群”。谁也没想到,“工厂店”这种新型的销售业态竟无意间赶上了金融海啸的步伐,并凭借着“低价购名牌”的优势,迅速被市民接受并追捧。
据万国广场的负责人介绍,“万国运动工厂店”是国内首家汇聚一线运动休闲品牌的“工厂店”卖场,场内所有的“工厂店”都是品牌独立门店,与全国甚至全球保持同一形象、经营模式及促销活动,而且很多还是由品牌公司直营。
记者在多家品牌店看到,其卖场的布局上借鉴了“仓储式超市”与“品牌专卖店”的模式,敞开货架,让消费者自助选购商品。
品牌企业直接供货经营
记者在耐克“工厂店”看到,摆在货价上的运动鞋,产地多样,除国产的以外,还有的来自越南、泰国等地。价格中低高档次的都有,特别是低价产品让人侧目,最低的只要200多元。有原价3000多元的篮球鞋,现价仅1000多元。据店里的销售人员介绍,这些低价产品并非“处理品”或“样品”,只不过是旧款而以,为当年上季的货品。
据万国广场负责“工厂店”管理的人员介绍,“工厂店”的概念源于西方,最早是欧洲的一些品牌生产工厂直接开设的门店,他们将下架、断码、库存、过季等名牌服装置于远郊的闲置仓库,以极低的价格(多数低于成本价)处理。经过欧美国家20多年的运行,“工厂店”发生了质变。如今的“工厂店”不再隶属于某一工厂,而是由众多品牌生产企业直接供货经营的服装卖场,位于都市商业区,有充足的商品供应和大面积销售区域。
“工厂店”与折扣店哪个更“抵”?
据悉,“工厂店”的特征是以零中间环节、直接从厂家进货,商品来源较丰富,既有生产厂家的往季商品,也有销售商取消的订货,还有一些生产线生产的多余产品。由于省去了中间环节,价格优势明显,总体来讲,消费者常常能以1/5的市场价格就能购买到国际品牌,以1/6的市场价格就能购买名牌新款。
那么,“工厂店”与折扣店哪个折扣更大呢?据万国广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折扣店销售的产品,多是断码货,偶尔有残次品,但款式上可能是当季的新款。工厂店很多是往季产品,也有销售商取消的订货、或某一生产线生产的多余产品。因此两者无法直接比较。
http://cn.ppzw.com/qyml/ph.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