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块状经济的品牌突围 对大唐袜业的一次另类审视

块状经济的品牌突围 对大唐袜业的一次另类审视

作者:苏靖    转贴自:浙江日报    点击数:1283


  在块状产业内形成以品牌而不是以加工业务为纽带的紧密联系,是诸暨市正在思考中的创新点之一。首先启动的是当地颇有特色的两大块状产业:“大唐袜业”和“山下湖珍珠”。

  唐老板:跟着大牌我“跑”得快

  如果不是当地人的带领,我们可能不会注意到写着“华鹰袜业”几字的一扇玻璃小门,这居然是一家占地1600平方米的小型袜业加工厂的入口。诸暨市华鹰袜业有限公司虽然比家庭作坊稍大一些,但还够不上“规模企业”,同样拿的也是其他企业付给的加工费。

  人称“唐老板”的公司负责人唐继跃是上海人。三年前,他来到大唐时还什么都不会,跟着本地的亲戚在这里办袜厂。现在,他已有了48台织机,年产袜子300万双,加工费收入超过200万元。听说政府希望小企业与品牌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唐老板立即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刚办厂时,他是有单就接,慢慢地就靠上了本地有品牌的大企业,没想到从此企业“跑”得就轻快多了。现在,他只接一两家大企业的单子,而且几乎都是这些企业自有品牌的单子。这种单子的质量要求比外贸单还要苛刻。这位外乡人在为名牌企业加工的过程中,学到了质量管理的许多好方法,怎样用料最省、速度最快又不出次品。他说,这些可以为以后自己创牌积累经验。

  (点评: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唐老板”的企业最多只能算是“车间”。如果把唐老板的想法放大到当地数千家无牌企业,就等于让创牌难度最大的这群小企业纳入到追求质量品牌的轨道。假以时日,他们中可能冒出未来的大牌。)

  锦裕:幸亏去年注册了商标

  经营了十年的诸暨市锦裕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忙碌过。这个过去只接外贸订单的中等袜业企业,从去年开始,为汇率担忧、为外贸出口摩擦担忧,一直就没消停过。外贸出口的不确定前景令他备感受制于人的无奈。唯一可以安慰的是,他自己的品牌“锦裕”终于上路了。

  就像是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子降生,金瑜对这个新品牌倾注了大量心血。“幸亏去年拿到了自己的注册商标”,金瑜觉得在国内市场走品牌之路,是自己的一条新出路。今年,他的目标是自有品牌收入占20%,以后再逐步增加,将来会逐渐过渡到赴境外以自有品牌销售,不再单靠贴牌加工“吃饭”了。

  从外贸转到内贸,金瑜感到这是一个更需要努力的市场。而当年众多大唐企业通过义乌等专业市场以低价低质销售的方式,他不会再效仿,而是选择从创立品牌起步。金瑜的办公室里,有两张证书醒目地放着:ISO9000和ISO14000。“都是今年刚刚拿到的”。在给欧美客商加工出口过程中积累的质量管理优势,给了他不小的帮助。有了这些,“锦裕”袜子开始进入长三角城市的大卖场、小超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过令他高兴的是,刚刚出道不久的“锦裕”在几个城市卖得还不错,杭州庆春路上今年也有了专卖“锦裕”袜子的小店,虽然是别人代销的,可他比接了一个大单还高兴。

  (点评:20多年前,许多企业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外市场,获得成功。而当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外贸市场风险趋大之后,树立品牌重新成为“锦裕”这类出口企业的选择。对于大唐袜业这一块状产业而言,“锦裕”们正是支撑其最终树立区域品牌的强大支柱。)

  名牌企业谨慎从事

  在当地政府设想的区域品牌体系中,名牌企业无疑是带动中小加工企业的龙头。但他们对这样大面积的“改造”工程也有自己的想法。

  拥有大唐袜业唯一中国名牌“丹吉娅”的“浙江袜业”董事长洪冬英,对于拿自己的名牌与其他企业深入合作显得有些谨慎。她说,公司董事会光是为品牌运作的事,就讨论了不下五六次。尽管“丹吉娅”本身也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来扩大影响。但如果真一哄而上,辛苦创立的牌子说不定就会砸了。

  洪冬英特别提到了她最近听到的一件事情。一家原本做得不错的企业,因为产量骤增,外加工产品的质量无法控制,结果坏了声誉,许多代理商也都跑了。虽然现在“丹吉娅”产品旺销常常货供不上,她仍然坚持自己品牌的单子尽可能自己做,实在挤不出来,少量交给一些较为信任的加工企业做。据了解,同样接“浙江袜业”的单子,做“丹吉娅”得到的加工费要比做外贸单的效益翻一番,当然产品质量要求也更严。洪冬英暂时不急于求成,想慢慢发展合作伙伴。不过,她也同意大唐袜业要整体提高层次,走品牌质量之路显然是正确的一步。

  (点评:在得知名牌企业的这番担忧时,省质监局质量处副处长刘江表示,这既反映出我们名牌企业的“爱牌”之心,也是他们缺乏品牌运作经验的体现。和国外大牌相比,国内的名牌显然还没有长大,即便是“丹吉娅”这样的中国名牌也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