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细看:08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

细看:08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

作者:     转贴自:中国时尚品牌网    点击数:1736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经受了重大挑战和考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力克时艰,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百货行业面对新的挑战,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努力顺应和满足市场,在和谐共赢的市场构建和尽善尽美的服务追求中,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夺取了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可喜业绩。

  第一部分 2008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概况

  一、市场环境基本没变

  2008年,尽管遭遇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依然铿锵、稳健;中国百货行业欣欣向荣的市场根基依然坚强、茁壮。

  1、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008年我国社会经济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百货行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背景下,2008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同比增长9.0%,虽然增速放缓,但比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高出5个多百分点的高增长依然令世界瞩目。由于经济危机对零售终端的影响有个相对滞后期,因而,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比上年加快了4.8个百分点。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4217112480.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加强。2008年决定居民购买力的百姓收入水平又有进一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61元和15781元,实际增长8.0%和8.4%。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得到加强。民生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和潜在意义。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42171110332.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城镇化释放了广阔市场空间。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的增多、吸引投资数量的增长等方面,从消费的角度看,则主要表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1993年到2007年,是我国城镇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在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比重逐年增长。2007年,我国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60410.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7.72%。(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中国零售业白皮书》)

[NextPage]

  ●通胀压力弱化,市场波澜不惊。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快速走高并持续在高位运行。中央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积极措施, 遏制通胀的蔓延。2008年随着相关政策措施效力的发挥和国际环境的变化,CPI上涨压力得到极大缓解,CPI同比涨幅渐次回落。从CPI环比涨幅看, 2008年前两个月达到CPI峰值,3月份以后,CPI的环比涨幅开始回落,形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稳中有降”的态势。进入四季度后,CPI回落明显,通货膨胀压力弱化,并现紧缩苗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 12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农资价格涨幅比最高时的7月份回落12.4个百分点。

  2、经济危机影响显现。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危机波及面越来越广,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工业主要指标全面下滑。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9%。这一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14.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1.8个百分点。 从第二产业到第一、第三产业,从企业到普通百姓,从股市到楼市,从东部到中西部,无不感受着危机逼人的寒意。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走势逐季下降:一季度增幅10.6%,二季度增幅10.1%,三季度增幅为9%,四季度增长6.8%。下半年尤其三季度后,受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经济增长明显减缓。

  为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引导各行各业积极应对危机挑战。纵观全年,尽管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格局并未受到严重影响,百货行业朝着既定目标平稳较快发展的市场基础依然稳固。

  3、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与绝大部分行业一样,充分市场化的中国百货业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2008年市场形势愈发严峻。一方面,在宏观经济增长的带动下,零售行业总体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伴随市场的发育完善,零售市场百花齐放,群雄争霸的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规范、市场精细化的发展和强化,使国内零售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国内的、国外的,国有的、民营的,独资的、联营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同台竞技;百货店、综合超市、大卖场、专业店各种零售业态为分享市场同室操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推动市场不断洗牌;同业间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营销策略上的较量也更加激烈复杂;不同业态在千方百计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觊觎他方领地,时刻准备夺取阵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国零售市场初现巨头割据的局面。

  ●外商竞争由注重攻城掠地转为深耕细作。自1992年国内正式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上海八佰伴成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域外零售大鳄已基本完成在我国市场的布局,世界前50家最大零售商大多已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2004年12月11日入世保护期结束,中国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外商进入内地零售市场的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其在内地并购扩张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外商继续抢滩中国市场,完善其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并将触角伸向向二三线城市。2008年8月,韩国乐天与银泰百货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黄金地段联手打造乐天银泰百货。这是韩国乐天继在北京市场上收购万客隆进军超市领域后在百货业态上开出的首家店。10月英国玛莎百货的内地第一店在上海正式开业。上海门店由其全资拥有,占据南京西路863号的四层楼面,是玛莎百货亚洲的最大门店。日本永旺北京首店也于10月正式开业。包括百盛、新世界等在内的外资百货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开店速度。同时,随着对中国市场的深耕细作,一些已经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企业,出于经营管理和利益最大化等多方面考虑,开始了由合资合作向独资的转型。这些外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和与中国文化的接触、融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坚定了,争霸市场的欲望也更膨胀了,他们通过收购股权强化对市场的掌控,也更激化了市场矛盾。因而,尽管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年在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呈逐年递减态势(见表3)但对零售市场而言,域外资本的竞争却在深入和强化。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42171156486.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据分析,近年来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及港台资百货企业,在发展策略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总体上,来自日韩、港台等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大多采取直接投资、收购股权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而欧美企业多采取出租品牌使用权的方式进入。

src=http://cn.ppzw.com/UploadFiles/200942171223933.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市场精细化强化多业态竞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各种业态得以快速发展,百货零售业呈现多业态齐头并进态势。这一方面繁荣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近年来,大中型百货店为适应市场、应对竞争,大多实行混合业态的经营方式,采取多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如百联、大商;区域龙头企业如青岛利群、武汉中商,在多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的探索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8年实现销售600亿元的大连大商集团,当年开业新店37家,其中既有高档百货店,也有超级市场、便利店。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已经形成了多业态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共存共荣、蓬勃发展的格局。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专业店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07年限额以上连锁专业店的零售额达到了7177.25亿元,增长幅度达23.48%。店铺数量的增幅达到7.78%。其中外资、港台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尤为引人瞩目。例如2007年法国丝芙兰的店铺数量增长幅度达到150%,以每月至少开一家店的速度拓展中国市场。2007年中国连锁零售百强榜单中,专业店一枝独秀,有5家企业入围前30强,5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店铺数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8%和34%,高于其他业态。同时,多业态发展连锁经营也让百货店业取得了不俗业绩。2007年度连锁零售百强中以百货店为主的12家连锁企业,虽然店铺数量只增长了5%,但销售额增长了23%(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另一个焦点。2008年,随着网络和商品市场的发展完善,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消费者主要购物渠道之一。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肆虐的2008年四季度,主要购物网站交易量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部分购物网站11月的交易额环比增长近两倍。据统计,2008年网购交易额接近1300亿,较2007年增长约130%左右,网上购物正在形成分割传统零售业市场份额的强大力量。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商也在积极顺应形势,通过网络营销延伸服务链条,拓展市场领域。

    

 

       

http://cn.ppzw.com/pp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