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将于2015年建成的 “亨达慧谷”是个系统工程,或者说是王吉万在策划一个庞大的鞋类产业链,这个链条、这种模式将在亨达的发展中成为一种良性机制,而品牌、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助力“百年企业、世纪品牌”的实现。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媒体记者与集团公司董事长一行对话:求解经济萧条下的鞋业生存之道
【环球鞋网】3月的青岛乍暖还寒。16日,青岛市福州南路青岛亨达总部,一场关于中国鞋企发展之道、民营鞋企青岛亨达25年的生存之道、自主品牌创新之道、产业转型升级之道的对话在此展开。论道以明理,谋变以求存。在亨达董事长王吉万的产业规划中,亨达版图逐渐明晰……
手里有活,心里不慌
青岛亨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达”)成立于1984年,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在北方鞋企没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局面下,亨达集团何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25年?
王吉万对此的解释是:“25年来,亨达从最初的经营产品到现在的经营品牌,也经历了几次危机,却能够转危为安,关键是在每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口,我们的战略调整都很及时。”
及时进行转型升级,无疑是亨达集团能够活下来并做强做大的关键。而掌门人王吉万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决策则成为企业历次化危为机的根本。“危机面前,品牌型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甚至会逆势上扬。”
“眼下,鞋业行业面临着新的洗牌,但倒闭的多是没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代工型企业。与亨达的性质截然不同。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亨达在品牌、研发、市场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单就市场而言,在国内,我们有遍布全国各地的自营店、加盟店、店中店等,还有与部队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一流鞋企合作,也为企业保持稳定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王吉万此言不虚。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亨达的表现再度印证了其产业思路的正确性。在一些鞋企纷纷裁员或停止招工,削减劳动力成本以应对危机的形势下,亨达却逆势而上——新增生产线,2月份再扩招新员工500名。
“亨达今年还计划投资5000万元,增设300家门店,预计增加销售收入3亿元,以每家店4名营业员计算,预计将为社会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王吉万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渠道是市场扩张最有效的措施,我们的终端销售网络每年都保持着匀速扩张势头。去年共增设了216家终端店,今年1-2月份自营店开店计划和客户合作计划已经完成。”
“扩张一方面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保障新增员工的薪酬稳定。”王吉万说,“亨达现在每年的销售收入基本上保持30%以上的增速。”
[NextPage]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亨达集团总经理单存礼与派诺蒙总裁洽谈亨达慧谷建设
“与单纯出口型企业不同,亨达目前国际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占比为3:7。”这样的市场布局为亨达安度金融危机保驾护航。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8年亨达集团依然保证了往年的增幅,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5%、36%。
“自主品牌、遍布全国各地的3000家终端销售网络,奠定了亨达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注重自我研发、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保障了亨达国际市场的稳健发展。”王吉万的自信溢于言表。
这一切,保证了在危机之下,亨达“手里有活,心里不慌”。
OEM—ODM—OBM
“制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单纯依赖资源型的劣势逐渐凸显。目前,随着土地政策法规、新《劳动合同法》等限制政策的出台,鞋业行业的准入门槛被一再抬高。金融危机的加剧,对一些无自主品牌、无核心技术、无销售渠道的代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王吉万表示。
他同时坦陈,“创业25年来,亨达也走过一段弯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没有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许多企业提出了传统的航空母舰型企业这一概念,进行自我配套,鞋底、鞋跟、鞋垫子都自己生产,但由于精力分散,企业无法实现快速发展。亨达也走过这样一段道路。2002年,亨达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入联合舰队型的发展模式,开始专注做鞋,从此走上了快速稳健的发展之路。
[NextPage]
在王吉万看来,亨达走过了OEM(来料加工)—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这两步,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达到与国外知名品牌的渠道共享和品牌共享。这是亨达要为之奋斗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讲的OBM(原始品牌制造商)。
根据亨达对于品牌升级的规划,公司正在洽购一个意大利品牌主攻研发,并规划实施与合作了5年之久的美国派诺蒙公司共同出资、品牌渠道共享。
王吉万透露,“从去年年中开始,亨达就与这家意大利公司在洽谈并购事宜,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根据亨达对于品牌的规划,完成此收购后,将在意大利建设欧洲研发和生产中心。
与大多数鞋企的成长之路类似,亨达“起家”的第一步也是做来料加工,俗称代工或者贴牌,没有自主品牌、没有自主权,承受着两头在外、受制于人、低附加值的尴尬。
如果说做不做品牌是个战略决策,那么能否做好品牌,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术的高下。“早在7年前,亨达就彻底摆脱单纯的OEM,实现了自我研发、自我设计的ODM合作模式。”正是这次转型,让亨达在今天的危机面前游刃有余。
在王吉万的鞋业版图中,拥有自主品牌显然只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做“百年企业、世纪品牌”,必须再次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两年前,亨达由ODM向OBM迈进,以期实现与国际知名品牌合资合作、品牌渠道共享。这是亨达品牌战略的第三步。
慧谷:产业升级关键
如果说亨达此前与美国 NINEWEST、GUESS等大客户的合作是从ODM向OBM的转型,那么正在建设的亨达慧谷发展模式,则是亨达与美国派诺蒙渠道共享、共同投资合作模式的初次尝试。亨达慧谷项目建成后,不仅意味着亨达将彻底实现智力创新型企业的跨越,也意味着亨达OBM模式的正式落地。
亨达的品牌转型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是同步进行的,即品牌上从ODM向OBM转型,最终达到与国际知名品牌共同运营新品牌;而产业上则执行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智力型、创新型、品牌型的转型。
王吉万看来,品牌和产业转型属于同步进行的系统规划,而2007年已启动的“亨达慧谷”建设则成为这个庞大规划体系的最终落地者。
所谓“亨达慧谷”,就是以鞋业为基础,以亨达国际数码科技工业园为载体,“以创意产业和软件产业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导向,创新和集成国际前沿资讯、研发科技、运营模式、人力资本、知识经济、资本运营、信息管理的一种产业联盟”,以此引领青岛、全国乃至世界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硅谷型”的“慧谷”。“亨达慧谷建设是亨达品牌完成第三次转型的关键。”王吉万表示,亨达规划的第一步是完成国际数码科技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之后,将成立亨达慧谷科技研发、创意设计、虚拟经营、软件开发、资本运作、人才发展等6大中心。
规划将于2015年建成的 “亨达慧谷”是个系统工程,或者说是王吉万在策划一个庞大的鞋类产业链,这个链条、这种模式将在亨达的发展中成为一种良性机制,而品牌、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助力“百年企业、世纪品牌”的实现。
http://www.ppzw.com/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