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碧江金楼的品牌建设应该有待提高

碧江金楼的品牌建设应该有待提高

作者:尹啸    转贴自:全球品牌网    点击数:1069


碧江金楼是一个县级景点,是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之一。她的存在,是物质文化的古韵沉积。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到此一游。此文观点希望能对其他旅游景点有所裨益。——题记
 
须知,品牌推广不能里冷外热,不能舍近求远,不能嫌贫爱富。通过品牌创收固然重要,但让更多人,尤其是品牌诞生地的人知道品牌的存在,对相关部门而言,不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笔者住在“北滘镇碧江坤洲某街”好几个年头了,说句心里话,碧江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她地接佛山和广州,是北滘的一个“卫星”社区,景点有,治安好。遗憾的,如果真要问一个生活在碧江的外来人员,碧江最有名的是什么,你听得最多的可能不是碧江金楼,而是碧江民乐公园。还有的外来人员根本就不知道金楼的存在。无他,因为他们业余时间光顾得最频繁的地方就是那儿。那儿可以免费进入休息游玩,且不限人数人次。
 
笔者就想,以名气论,就在身边的金楼理所当然要排第一,可他们怎么就没听说呢?从品牌的角度讲,碧江金楼的品牌建设是否有待进一步提高呢?
 
如果一个景点连“身边人”都没发现,“不知有汉,无论晋焉”,这就太不应该了。碧江金楼作为一个被地方(至少是北滘政府)热捧的知名景点,要是品牌效应或者品牌文化仅限于让几个远道而来的旅游团观光一下就算大功告成,显然远远不够。须知,品牌推广不能里冷外热,不能舍近求远,不能嫌贫爱富。通过品牌创收固然重要,但让更多人,尤其是品牌诞生地的人知道品牌的存在,对相关部门而言,不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无法想象,碧江金楼连让住在碧江社区的外来工都没印象,不知不晓,不闻不问,甚至本地人都没有进过,大家都像“过孔子之门而不入”,让高墙挡了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凭心而论,为了打出碧江金楼的品牌,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还是下了很大力气,动了很多心思的。比方说,北滘文化部门去年在金楼门前组织了一场千人大合唱就是一个例子。据笔者留意,这种消息没出顺德媒体,像《南方都市报》这种影响力很强的地方主流媒体更不用说了。
 
挖掘文化潜力,发挥文化影响,打造文化品牌,对相关部门而言,不仅是一项不折不扣的细致工作,还是一项地方互动的持续能够借助媒体,不说让全球的人知道,就是让全国的人知道,那岂不是好上加好?既然如此,碧江金楼又怎有不让所有碧江人知道的道理?
 
对此,笔者就提高碧江金楼的品牌建设谈谈自己的小小心得,权当参考。
 
品牌建设重在“口耳相传”。我们可以适当考虑巧借外来工的口传播到外地去。具体做法是先在外来人员的群体中搞些宣传,帮助他们认识金楼。然后鼓励他们凭暂住证前往金楼,门票可以打折让利。这种打折不是轻薄金楼,也不是降格金楼,而是先让金楼所在地的社区公民熟悉她,再让地区公民熟悉她,再让中国公民熟悉她,再让外国公民熟悉她的推广举措。
 
如前所述,落实这种举措不是无条件的,它至少要持社区所在地的暂住证、社区公民居民身份证,或者当地工厂的务工证。这样既动员外来人员办了暂住证,方便管理,也在“不差钱”的声色中有效宣传推广了地方景点,让外来人员体会到配合社区管理,做遵纪守法的社区公民的荣誉。这种将暂住证办理和景点优惠折扣的方式,是捆绑式品牌建设,一举两得。
 
另外,金楼就在碧江,碧江又是名地,过去跟她相关的历史典故也不少,但真正被充分而系统整理出来的却不多。像笔者本人,也仅知该楼为某朝代某名人所建,留下过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革命时期的足迹、身影,还曾是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宣讲地。这些都是陈年往事,涉及到现代的却几乎乏善可陈,甚至付诸阙如。这是不是碧江金楼品牌建设中的一个疏忽?
 
还有,《羊城晚报》有专为佛山、顺德开辟的新闻专版。笔者就想,这能不能专门从中辟出一部分版面专门用来介绍佛山或者顺德的旅游景点,并请有经验有知识的专业人士主笔,从文化的角度和层面,逐一介绍点评包括碧江金楼在内的景点,可以用系列或者连载的方式介绍,而不只是晴蜓点水般的寥寥数语就算完事。品牌建设不能为广告而广告,要为文化而广告,为品牌而广告。否则,不但影响有限,而且投入无限。
 
日前《珠江商报》上说,北滘范围内的第一个社区级爱心超市就在碧江成立,其实这也是一个宣传金楼的机会。依笔者的意思,如果文中附带了哪怕是一句跟金楼相关的信息句子,笔者都会认为是一句至关紧要的有心品牌推介,相当于为金楼做了“软广告”。关键是大家会不会把她放在心上,大家有没有一个开放无界的地方旅游观念。
 
上述只是笔者的一些想法。笔者相信,搞好碧江金楼的品牌建设,知道的人越多,点子也就会越丰富。诚如斯,金楼的品牌必将大放异彩,游客源源而来。

http://cn.ppzw.com/pp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