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本是冰激凌畅销的季节,全球知名的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却意外“中暑”:国际品牌的冰激凌、蛋糕竟在一个没有卫生许可证、邻近厕所的“小作坊”里生产加工。人们在大跌眼镜之余不由追问:这样一个国际大品牌,为何选择在一个小作坊里生产,还无证?
其实,小作坊本身并没有错,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大品牌皆源自小作坊。享誉全球的瑞士表就多出自家庭作坊,日本的索尼等著名企业也是小作坊起家。哈根达斯产品昂贵,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选择小作坊也顺理成章。其实,作坊不在小,在国外也能管理得很好,但在国内却屡屡与黑作坊、制假售劣相联系。两年前,央视揭露了江苏某些作坊用病猪、死猪肉生产肉松,使“太仓肉松”这块几百年的招牌几乎毁在几个小作坊手里。
世界品牌哈根达斯为何也栽在了小作坊身上?
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不严,缺乏统一标准。深圳黑作坊曝光后,哈根达斯开放了上海整洁有序的厨房让大家参观,但几天后成都也发现了一个无证加工坊。说明哈根达斯各地分店缺乏严格管理,没有统一的生产加工标准。哈根达斯进入深圳已经5年多,蛋糕的烘烤和冰激凌坯体的加工都在深圳当地完成,却从未在工商部门注册过任何生产加工机构。缺乏严格标准管理使这个80多年的国际顶级饮食品牌信誉大损。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在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的查封中有一个细节:当地检查部门原以为查的是冒牌生产窝点,不料却查出正宗哈根达斯。这说明,哈根达斯这样的大品牌,检查部门从未到过他们的厨房看看,连是否办过卫生许可证也心里“没谱”,监管的疏漏可见一斑。近来,国际品牌在国内马失前蹄事故频频,在不久前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中,人们惊讶地发现:肯德基这样的大品牌竟然会选择无名小作坊提供辅料。随后,又爆出宝洁的夸大宣传、雀巢奶粉的碘超标,有人提出疑问:难道这些“百年老店”的国际大品牌在中国水土不服?从哈根达斯的小作坊看出,我们的监管不力给人家浑水摸鱼提供了条件。
哈根达斯刚进中国时,“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广告语风靡一时,虽然一餐上百元的价格让人们“想说爱你不容易”,还是有许多人宁愿省下平时的钱到那里浪漫一把。在享受昂贵的冰激凌时,人们很少质疑它的生产标准和卫生条件,以为高贵价格就对应高贵品质、高贵的制作标准。迷信品牌和盲目跟风,使人们的兴趣中心转移,放弃了对食物品质、卫生的追问,这无疑弱化了对某些国际品牌的社会监督。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指次品):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劣质产品由于成本低而得以扩张,导致“劣品驱逐良品”,甚至原来生产良品的人受利益驱动也转向生产劣品。毋庸讳言,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个别监管有不到位之处,商家信息公开难以完整。但如果某些国际大牌以为可以“浑水摸鱼”,以“本土化”为名,降低标准、偷工减料,只会伤害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就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记者 赵俊宏)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