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助濒临危机的银行,欧美各国酝酿将不良资产转移至特定部门
据《华尔街日报》2月3日报道,欧洲央行正在为欧洲那些考虑设立“坏账银行”以收购问题资产的政府制定准则,而德国也接近就帮助国内银行各自设立“坏账银行”的一项法案达成协议。据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合政府各方,近日已就一项德国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的方案达成一致。这些资产将被转移至特定部门,享受政府担保和更加宽松的会计规定,以避免这些资产冲减侵蚀银行核心贷款业务的资本。
政府:积极性很高
继1月份美国政府提出计划设立“坏账银行”之后,欧洲不少国家正在考虑设立“坏账银行”的计划。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救助银行业成为欧美各政府的当务之急,注资、担保等一系列的措施相继出台,“坏账银行”计划也应运而生。但是在当前的困境下,欧美政府的“坏账银行”计划究竟是否可行呢?最终是“胎死腹中”,还是“破茧而出”呢?
此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设立“坏账银行”的计划,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搁浅。政府购买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不良资产如何定价等问题都成为争议的焦点,而究竟是成立一家独立的国有“坏账银行”,还是在现有的私人大银行内部设立几家“坏账银行”,各方的意见更是相左。
根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预计奥巴马政府将首先公布针对获政府援助银行的监管规则,其中包括理清贷款和高管薪酬,估计有关规则最早将于本周公布,并于一周后公布政府支持国内银行业的计划。
专家:可行性不大
对于设立“坏账银行”的计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强烈反对。他指出,如果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推行所谓的“坏账银行”来购买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将可能导致美国政府的债务大增,这种做法无异于拿美国纳税人的“现金去换垃圾”。斯蒂格利茨还说:“你在获得劣币之后将难以得到良币,而且政府债务将非常难以管理。”
而针对欧美各国政府欲设立“坏账银行”计划的可行性,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经济研究处高级经理周昆平表示:“美国政府设立‘坏账银行’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这种做法也算是一种国际惯例,就像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目前的问题是由政府出资,还是由几家私有化银行共同出资。”
他继而表示:“至于市场上比较关注的关于资产定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不大。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各金融机构都遭受了损失,但是他们的市场化程度仍旧是相当高的,那些定价模型、评估方法等也还是有用的。而设立‘坏账银行’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的来源,从目前来看,惟一的途径是发行债券,尽管市场比较低迷,但是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美元还是不错的,因此美国仍可通过发行债券来获得资金。”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则认为:“从操作层面上来说,美国政府设立‘坏账银行’的计划不太可行。首先,虽然目前美元相对稳定,美政府可寄希望于通过发债来获得所需资金,但是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机构及各国政府对于美元的收益率和安全性产生担心,所以,美政府可能对于投资者继续购买债券的预期产生一定的偏差。另外,即使美国政府推出了‘坏账银行’的计划,估计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可能短期对市场有些影响,但有可能会为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对于那些庞大的不良资产的运作,很难想象政府能比市场做得更好。”
而对于欧洲推出的“欧盟坏账银行”计划,孙茂辉和周昆平则都表示操作性不大。周昆平表示:“欧盟各国各自设立‘坏账银行’可能性倒是比设立‘欧盟坏账银行’的可能性大。”(记者 付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