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我越理财,财越“离”我?

我越理财,财越“离”我?

作者:     转贴自:新民晚报    点击数:1222


  “我不理财,财不理我”,一年前伴随这个理念,投资者迈入了2008年。但是当我们步入2009年回望时,却发现在2008年——我越理财,财越“离”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不少理财产品遭遇凄风苦雨。
   
  理财产品走下“神坛”
   
    2007年,许多理财产品风光无限,特别是像打新股这样的产品,更是树立了一个无风险高收益的“神话”。但到了2008年,我们却看到理财产品纷纷走下“神坛”。打新股理财产品收益下降,由于没有新股可打,实际上已经没有收益的来源。
   
    “零收益”并不能说是2008年的新名词,但理财产品“零收益”在2008年的集中爆发却是不争的事实,包括中外资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先后被投资者投诉结构性产品零收益。在2008年最值得记住的一句话是:购买理财产品并非“包赚不赔”。
   
  日常理财小心被“雷”

   
    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许多百姓还来不及思量其原委,就被“雷”到了。2008年中,多款理财产品因其挂钩标的与雷曼兄弟产品有关,出现投资风险,就连华安国际配置QDII基金也牵连到了雷曼破产危机中。
   
    在2008年,被“雷”到又何止是那些与雷曼有关的理财产品。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澳元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获得的高收益远远无法抵消汇兑损失。央行的大幅降息,带动这部分浮动利率型产品收益大幅缩水,还有不少银行的信托类产品提前终止。如果说2007年让人们学会了不要轻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那么在2008年,需要更加关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样才能防止被“雷”。
   
  债券带来稳定收益
   
    我不理财,财不理我。这句话曾经被誉为百姓进入理财元年的标志,但是在2008年过后,许多人困惑:为什么我越理财,财越“离”我?喜“新”厌“旧”、崇洋媚外,这些过去几年在理财产品高增长期养成的“坏习惯”,让许多人在2008年中“颗粒无收”。
   
    2008年,债券类产品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而货币市场基金也日益发挥出其现金管理工具的特色,不少投资者从这些曾经被轻视的理财品种中获得了稳健的收益。2009年,降息周期到来,将对百姓的理财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经历了2008年的起起落落之后,百姓不能再为了投资而投资,追捧高收益,而要为了生活而理财,追求稳健回报。
 

 

http://www.ppzw.com/ppzwcity/index.html?city_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