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如何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

如何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

作者:     转贴自:品牌日报    点击数:1848


 

品牌总网-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为北京前门正阳桥五牌楼。

品牌总网-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街头一景。(资料图片)

 

    11月10日,北京前门大街。从五牌楼到珠市口,这条500米的“天街”目前仅有不到20户商家入驻,宽敞的大街略显空旷,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观光拍照。80岁的老北京张全大爷是开街后头一次来,显然眼前改造一新的街面和店铺让他有些失落,“只有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等十几家搬回来了,原来老字号有上百家,热闹着呢,卖粥的、卖布的,老百姓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现在都没了……”回想起当年前门大街的繁华,老人怀念不已。
   
    与前门大街的冷清相比,紧邻的大栅栏人头攒动。原来老字号云集的大栅栏,现在也仅余十几家,其余多是摆摊卖旅游商品、服饰的。有一些老字号,招牌虽在,也已经失去原有特色。记者步入一家始于光绪年间的绸缎庄,见店内几乎全是杂牌子的流行服饰。记者问店员有无自己品牌的服装,却被告知要到库房去取。
   
    前门、大栅栏曾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时光流转,如今已难觅当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牌匾交错、人声喧腾的盛景。前门和大栅栏的境况只是老字号衰落的一个缩影。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彭克泉处长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共有老字号企业1万多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和变革,一些老字号销声匿迹。上世纪90年代初,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了1600余家“中华老字号”,“但据不完全统计,这1600多家老字号中,目前有2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70%勉强维持现状,只有10%生产经营良好。”彭处长不无忧虑地说。
   
    金字招牌历史铸就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84岁的北京食品协会原会长李士靖,一生致力于老字号的研究和保护。提起老字号,李老充满感情:“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成立的,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产品或服务质量比较好,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老企业。老字号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