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家”是干什么的? 16世纪,在法国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法语中对这个名词定义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 当初的这个新名词是:企业家。 16世纪末期,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把“企业家”的职能定义为:“冒着风险从事市场交换,并获得不确定收益的人”。 200多年前,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Jean Baptiste Say给“企业家”的定义是:“将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领域”并获得较大收益的人。 英国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则认为,“企业家”是“敢于冒险和易于承担风险”的人。 美国经济学家Frank H. Knight却强调“企业家”应该是“识别不确定性中蕴藏的机会与获利的可能”, 并“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 美国《企业家》杂志的每期首页必会刊载的“企业家宣言”的第二节中这样写道:“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很多苛刻的学者认为,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位企业家,至少没有一位“伟大的企业家”。这句话虽然尖锐,但却反映出中国近代,主要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界的悲哀。实际上,中国不缺企业家,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家。可惜的是,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却往往在其功成名就之后却抛弃了“企业家”的定义,甚至背离了“企业家”的本质。我不知道如何给“企业家”定义,因为,在当代中国众多需要重新诠释的名词中,最难定义的名词中就包括了:企业家! 那么,中国企业家到底该如何定义才更加准确? 是商业领袖?实业家?冒险者?投机者? 是财富代言人?资源掠夺者?银行绑架者?股市操盘手?资本运作者? 还是政治投机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众多类似的身份包裹下的合成者? 恐怕没有人能给这个名词做出准确而全面的定义,尤其是现在,您如何定义中国“企业家”这个名词? 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如何看待自已的称谓? 我们之所以难以对中国“企业家”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因为中国企业家有一个奇怪的规律。这个规律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无法突破的“十年轮回”。我们发现每间隔十年,中国企业家的定位、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都不一致。、 也许,当我们把目光和想法放在解读处于每一个轮回中,普通老百姓对“企业家”的不同的、时髦的“冠名”时,我们却可以从中了解处于不同时段的“企业家”的含义。 这一“十年轮回”的表现形式和“冠名”分别是: 1988-1998年,对企业家最普遍的称谓是“老板”; 1998-2008年,对企业家最普遍的称谓是“董事长”; 2000-2010年,对企业家最普遍的称谓是“总裁”; 2004-2014年,对企业家最普遍的称谓应该是什么?。
[NextPage]
二.第一代企业家叫“老板” 从1978年起,中国企业家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开始了豪迈的起步。大约用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