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银行白领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银行白领

作者:     转贴自:重庆晨报    点击数:2650


 

品牌总网-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照片《我要读书》改变百万贫困儿童命运;拍摄者解海龙昨接受本报专访

品牌总网-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苏明娟 资料图


  昨日,来渝为我市一摄影比赛担任评委的解海龙,接受了本报专访。

  拍摄一年失学儿童

  昨晚,记者在南岸龙脊山下的翠林宾馆见到了解海龙。这位北方汉子,没有想象中魁梧,但在全国摄影界,他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牌”。

  “拍那张照片,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解海龙说,年轻时,和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他也喜欢拍一些反映市民生活状态的照片,但具体拍什么,没有一个方向。直到一次去河北涞源县拍图,看到一面墙上有一幅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第二天,解海龙决定,拍摄农村孩子的失学问题,拍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让世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向他们伸出援手。

[NextPage]

  瞬间捕捉“大眼睛”

  当时,解海龙是北京一文化馆宣传干部,他回到北京立马向馆长提出了后来希望工程运用的一种帮扶模式:拍摄农村孩子,带着照片回来让城里人帮助他们。

  当时是1987年,而希望工程是1989年成立的。

  “所以说发现并拍下‘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解海龙说,1991年,他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解海龙来到了学校。

  解海龙的目光在寻找感人的瞬间。他看见了正在那儿低头写字的苏明娟,这时,正巧苏明娟一抬头,把解海龙的心牢牢地抓住了,他发现,这孩子的眼睛特别大,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

  解海龙迅速地换上了变焦镜头,稳稳地端住相机。当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解海龙果断地摁下了快门。前后只拍了两张底片,一横一竖,那幅竖图成了经典。

  30万捐给希望工程

  采访中,解海龙递给记者一张名片,背面是“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

  解海龙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言语,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后,苏明娟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这张照片为全国各地报刊采用、印成招贴画等,成了在中国最著名的一张照片。

  苏明娟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同时,拍摄者解海龙也一夜成名。从那时起,全国上下都开始了向失学儿童捐款,许多捐款人就是冲“大眼睛”这一形象去的。

  截至2007年底,希望工程共收到海内外捐款近40亿元人民币,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