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哈尔滨六警打死人真相

哈尔滨六警打死人真相

作者:     转贴自:南方新闻网    点击数:3277


  拨开网络传言、流言、谣言的重重迷雾,还原警察打死人事件的本来面目


  网友一直在呐喊。

   
  他们在网络上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眼中的黑与白,从不遮掩地喊出爱与恨。他们的看法叫做“网友看法”,他们的意见就是“网友意见”,他们在网上的发言被当作“网络舆论”甚至“网络民意”,这些看法、意见、舆论和民意甚至会反过来极大地影响新闻事件本身。

  

   赞同就是赞同,反对就是反对,网友们习惯了用肯定的呐喊来说话。但这一次,他们却迎来了彷徨。


  呐喊过后的彷徨。


  6个警察将大学生活活打死?网络舆论的方向显而易见。


  什么?衣服是他自己挣脱的?是他先主动打警察?视频里很清楚啊!网络舆论顿时分裂。


  死者家里很有背景?是大官?警察当时不敢还手?主流网络民意开始倒向警察一方。


  根本没背景?背景论都是造谣?视频还有后面的内容没放出来?网络舆论再分裂……


  是网络、网民在“人格分裂”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样一件因口角而发生打斗致人死亡的普通案件里面有多少符号化的概念?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网络上的呐喊、彷徨都那么喧嚣,而夜幕下的哈尔滨,哈尔滨南岗区西大直街82号曾经每晚都人声鼎沸的糖果酒吧,10月11日以来再也没有喧嚣。


  死者不懂喧嚣,死者即将迎来的是尸检。尸检会给我们答案吗?

  本报记者 上官敫铭 发自哈尔滨


  发生10·11事件的糖果酒吧被警方查封,牌子也已拆掉。本报记者上官敫铭摄

  秋风,萧瑟。


  夜幕下的哈尔滨有些微凉。糖果酒吧的牌子已被拆掉,林松岭家属为其“头七”烧的纸钱,灰烬也已无迹可循。


  2008年10月11日晚,名叫林松岭的男青年死在酒吧门外10多米处,赤裸上身。


  与林松岭等人发生斗殴的,是6名警察。


  命案发生之后,被官方称为“10?11”的事件很快成为哈尔滨市民热议的谈资。在互联网上,该事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警察、大学生、高官背景、房地产商、监控录像等片段不断刺激公众神经,然而,碎片却令民众更加迷惑。


  是警察打死大学生?还是“衙内”挑衅“提辖”毙命?舆情汹涌。


  林松岭已死,舆论依旧分裂,尘埃却尚未落定。


  夜幕下的糖果酒吧


  7名庆生的“80后”与6名警察素昧平生,夜幕下的糖果酒吧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交集。


  林松岭很高,1米92.15岁时,他就进了哈尔滨体校。


  “孩子学习不太好,但有点个儿,我希望他以后在体育这一块有所发展。”林的父亲林吉利说。喜欢打篮球的林松岭,2004年如愿考入了哈尔滨体育学院。在那里,林松岭认识了车亮、杨森及潘兴等同学,并成为了朋友。


  7月,林松岭毕业了。但还有两门课需要补考,所以毕业证书还没拿到。


  10多年前,林的父母离婚,从13岁起,林松岭便跟父亲一同生活。


  林的一名亲戚称,忙于经营生意的林吉利后来因工作越来越忙,“管孩子的时间就少了,”该名亲戚称,“松岭人缘好,喜欢跟朋友在一起玩,经常几个人聚到一块。”


  10月11日晚上,林松岭等7人(5男2女)在南岗区和兴路的一家饭馆吃饭,因为那天人比较齐,车亮就说算是给自己提前过生日(10月19日),他请客。吃完饭,这些朋友又决定去糖果酒吧继续消遣。


  糖果酒吧,哈尔滨市人气极旺的一家夜店。每当夜幕降临,时尚男女们便会在此聚集,人们在可容纳数百人的大厅里尽情放纵,在吧台上畅饮狂欢。


  酒吧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2号,酒吧的隔壁,是哈铁文化宫,酒吧对门外约50米处是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参与“10·11”事件的警察齐新和刘力男,是该局民警。


  这晚,齐新和刘力男他们也在和朋友们吃饭,都是警察。齐新宴请到哈尔滨的黑龙江省肇东市公安局民警李锋。现年30岁的齐,是哈尔滨铁路公安局直属公安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是他在中国公安大学在职培训同学。一起陪同的,还有哈尔滨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刘力男,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李鑫宇,香坊分局民警王金刚,交警支队民警栾。


饭后,在刘力男的建议下,6名警察分乘两辆车前往糖果酒吧。监控录像显示,大约在晚10时许,警察与林松岭等人在酒吧门口相遇。


7名庆生的“80后”与6名警察素昧平生,夜幕下的糖果酒吧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交集。可以确证的是,在酒吧门外相遇时,双方都喝了酒。


  林松岭之死


  120急救车赶到后,医生检查完说已经没救了。


  林松岭死了。


  这是10月11日的夜晚,由于前几天的阵雨天气,哈尔滨气温下降。夜晚,最低气温在6℃左右。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夜晚,人们不用考虑第二天上班,可以玩得比较晚。


  晚上10点左右,他们在糖果酒吧门前相遇。


  车亮开着一辆黑色本田轿车———这辆车后来在网上被误传为奔驰,“用了多年的老本田!”车亮说———带林松岭及一名女同伴先到。下车后,三人走到酒吧门口,后面几个坐出租车的还没到,他们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林松岭先进酒吧了。请客庆生的车亮与朋友继续在门外闲聊。后面4个朋友也到了。这时是晚上10时07分,架在酒吧门外南面的监控探头,在默默地工作着。


  招呼朋友进酒吧后,车亮与两名男同伴靠在酒吧门口闲聊。这时一辆没挂牌照的宝来轿车疾驰而来,车亮等人被吓到。“这是咋开的车啊?”车亮嘟囔。


  宝来车上走下了两名男子,慢悠悠走到车亮等人的身旁,车亮称,当时一名男子拍车亮的肩膀:“吓着咋的啦?”


  “随后,我们双方就产生了口角。”车亮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说。


  10点10分,双方在酒吧门口的过道上打起了群架。


  10分20秒,从室内打到室外。


  10分50秒,双方第二次在酒吧过道内扭打。酒吧里不让打架,众人被保安短暂劝停。


  从酒吧出来后,据车亮称,对方一名身穿蓝衣的男子说,“拉倒别打了”。此时,穿白衣的男子(即齐新)  出来后一直骂。“我就冲过去打穿白衣服的,但马上我就被几个人推到墙边贴着打。”杨森说。


  10点11分30秒,林松岭脱掉了黑色风衣,在空地上走了一小圈后,捡起了酒吧门外的一块碎水泥板。


  10点11分48秒,林松岭蹲在地上。不一会,一名穿浅色便装的男子走出酒吧;林松岭等两人冲上去扭打,场面混乱、双方继续争执、推搡。


  10点14分,被劝说的林松岭走到齐新面前,抬手就是一击,再次被劝开后又走上前去,对齐新挥拳。


  警察或被激怒,一起群殴林松岭。厮打过程中,林的衬衣被扯掉。


  上身赤裸的林松岭挣脱警察的围攻后,跑到了酒吧门外的拐角———这时是晚10时14分37秒。


  糖果酒吧面对西大直街的拐角处,那是监控探头照不到的地方。


  事后,据车亮回忆,他看到林松岭赤着上身跑开,他也向林松岭的方向跑时,“迎面过来两个人把我打倒在地,我抱着头侧躺着,这时候打我的人有三个,一个人按着我的腿,两个人踢我的头。”


  据林松岭的同伴杨森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回忆,“我被他们堵在墙边打,突然看见林松岭的身边围着几个人,我想过去但过不去,我就喊潘兴说你过去看松岭。”


  潘兴听到杨森喊,追出去几十米后,看到林松岭躺在地上。头和肩靠在旁边地铁工程的挡板上,身体蜷曲。


  “我扒开正在打松岭的人说别打了,后面就有人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摁住,让我跪下。”潘兴说,“我下意识地蹲下,他又喊说跪下,我就跪下了,用手抱着头,不知道有几个人照着我的头不停地踢。”


  抬头看到松岭还在躺着,自己身边已经没人了,“围观的人说赶快打120,你朋友不行了,我就打了电话。”潘兴说,120急救车赶到后,医生检查完说已经没救了。


  林松岭死了。

[NextPage]

 

  网络舆论一再分裂


  “上网多年,我第一次支持警察”


  案发当晚,哈尔滨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维绪及哈尔滨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到达现场指挥破案。黑龙江省公安厅接报后,由副厅长孙邦男率领省厅刑侦总队、督察总队到市局指导破案。


   网络的反应也非常迅速。


  12日,悲剧发生第二天,网上就开始疯传一个帖子:《昨晚哈尔滨6警察将哈体育学院学生当街殴打致死》,有文字,有图片。六名警察成为了网民声讨的对象,舆论几乎呈一边倒势态。


  ———这算是网络的第一次表态。


  13日,黑龙江省电视台做了报道,首次披露了从警方手中翻录的事件监控录像。录像片段显示,死者林松岭曾多次主动出手击打警察。其弯腰捡起酒吧门外碎水泥块(警方称之为“道板”),拍向警察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片断中,警察一方看上去十分克制,而林松岭一方,呈现出挑衅、攻击的架势。


  这段录像很快就成了网上最火的视频。舆论开始分裂。一位名叫陈杰人的法律学者在看完披露的录像后撰文称,这“多少改变了我对这起案件的判断和看法,事实上,很多富有正义感的公民也和我一样,在看完这段视频资料后发生了态度转变”。


   ———这算是网络的第二次表态。


   这时网络舆论开始分裂甚至对立。一方认为无论如何都是警察打死了人,打死人怎么都没有道理;另一方则认为林松岭等人主动挑衅,警察是“到了忍无可忍”才动手,可以理解。


  这时,很多网友还在怀疑视频的完整性,因为录像明显经过剪辑。


  14日,网上出现了一段来历不明的“完整版视频”,清晰度很高,明显不是翻拍,网友猜测如果不是酒吧人员流出那就可能来自警方内部人员。这段视频看起来没有经过剪辑,其内容也更加明确地指向林曾主动挑衅。网络舆论支持警察一方似乎占据了主流。


  此时,轰动全国的杨佳案正在上海进行二审。有不少网友称,在杨佳案中自己同情杨佳,而在此案中,“上网多年,我第一次支持警察”。


  ———这是网络的第三次表态。


  网友们已经在感叹事情的离奇,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恶少、高官背景谣言


  车德滨向记者展示了身份证,力证其只是一名普通的铁路系统职工。


  16日,网上出现背景论和恶少论。在这个后来被证实是谣言的传言中,死者成了很有背景的强势一方,仿佛打死人的警察才是弱势。


  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此前就在网上传言中被称是一名房地产商,经营着哈尔滨市多宗房地产项目。


  16日的谣言更进了一步,而且谣言是打着“网友人肉搜索出来的”的旗号被传播的,仿佛网友发现了真相。


  林的舅舅被指是哈尔滨市领导;林母的哥哥被指是北京一位鹿姓部级高官;车亮的父亲被认为是黑龙江公检法系统的高级官员。2008年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的林松岭,则被称进了市人事局上班。


  在网上,“警察打死大学生”的说法,逐渐让位于人们对林松岭等人背景的关注。原先“警察打死大学生”开始转变成“六提辖严惩林衙内”———恶少、高官亲属、房地产商等无不刺激民众神经。


  在流言中,林松岭等人被描述成哈尔滨的一帮“恶少”,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上了体育学院;在学校中,十分讲哥们义气的这帮青年也经常帮忙“兄弟”打架。


  更有网上流言林当晚可能吃了毒品导致在斗殴中猝死。


  这些说法也影响到了哈尔滨市民,“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谁能闹出这么大动静?”一位在糖果酒吧附近扒活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要是普通人,被警察打死顶多赔点钱就了事了。


  辅之以监控录像林松岭主动击打警察的镜头,坊间对“10·11”事件出现了看似合乎情理的推断:一帮有高官背景、家境富裕的年轻人,在与身着便衣的警察发生口角后不愿吃亏,进而演变成群殴。林松岭死亡后,其家属将事件“吵大”,也是“有背景”的体现。


  此时网络舆论已经是近乎一边倒地同情警察。


  ———这是网络的第四次表态。

  
  “扑朔迷离。”一名关注该案的新华社记者称,他针对坊间(网络)舆情做了份内参,以期事件不要陷入“罗生门”的境地。


  对于坊间流言,林吉利等人进行了否认。


  林吉利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称,自己是一名经营纺织品(袜子等)生意的小老板。发家于透笼街批发市场。林的继母郭女士,在一家餐饮企业工作。


  林松岭只有一名舅舅,姓鹿,但并不是网络指称的京城高官。


  在一个名叫“时代广场”的中档社区,南方都市报记者造访了林家。三房两厅的房子,走道几米处四层的酒柜上摆放的各种酒品显得格外醒目。林吉利承认家境殷实,但并非坊间传言是一名巨富的房地产商。记者从哈尔滨市工商局查询了解到,坊间称林吉利为某房产公司股东的传言并不属实。


  对于被指认为反贪局长的车亮父亲车德滨,多次重复“除非我是坐飞机升上去的”。车德滨向记者展示了身份证,力证其只是一名普通的铁路系统职工。

 
  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林家人否认有背景的新闻,18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宣布,经过与所传领导逐一核实后,发现网上传言不属实,林家没有高官背景。


  确认这一消息后,许多网友开始对于几天来的复杂喧嚣、摇摆彷徨进行反思。流言还没完全消散,但已经不能左右主流。


   ———这是网络的第五次表态。


  未公布的部分录像


  新华社一名观看过全部监控录像的人士向记者证实,录像“超过20分钟”。


  传言稍微平复后,直接引起舆情分裂的监控录像,受到了死者家属的质疑。


  “光打你们警察,怎么死的是我弟弟?”林松岭一名王姓表哥称,监控录像播出以后,很多网民都说警察好,“很奇怪”。


  19日,在代理律师的陪同下,林松岭的家属调看了事发当晚的监控录像。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凤滨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称,警方披露的录像没有展现林松岭“吃亏的部分”。


  胡称,警察将林松岭拽出酒吧,五六个警察围攻并脚踢林长达五六分钟,这些录像都没有向公众公开。


  据了解,记录“10·11”事件的监控录像(酒吧内、外)时间“近半个小时”。新华社一名观看过全部监控录像的人士向记者证实,录像“超过20分钟”。


  目前,网上流传的录像时长近8分钟。披露的主要内容为林松岭等人殴打警察。


  对于公开的录像内容,林吉利表示质疑。“他们只播放我儿子拿起石头的,那些警察都已经是犯罪嫌疑人了,为什么在电视上警方还说‘这是咱们的人’?”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吴姓女子现场目击陈述文件中,其陈述的内容与家属调看的监控录像相近。该名目击者称,在潘兴几乎是道歉并求饶“别打了”之后,警察还是把潘打倒在地。杨森随后跑过去,也被殴打。


  此外,五六名男子对林松岭拳脚相加,直至其被打趴在地。吴称,殴斗过程中对方“没提是警察”。


  观看过完整的监控录像后,林松岭家属曾提出拷贝录像并希望公开播放以平衡舆论的请求。据知,警方以案件在侦办为由婉拒。


  林的家属进一步质疑,案发后只有警方掌握现场监控录像,对于网上流传片段只呈现林松岭打警察的内容,是官方试图引导有利于警方的舆论而有意选择性披露。


  对此,记者未能得到专案组确证。


  在看到媒体报道视频并非真的完整版,而只是保留了对警察一方有利的部分后,很多网友愤怒了。加上林已经被证实其实没有背景,这些信息一起改变了网络舆论,对死者一方的同情重新拥有了对等的话语权。


  很多人依然在旗帜鲜明地或同情或痛恨警察,但也有很多网友已经开始更多地理性探讨并期待真相。


  ———这是网络的第六次表态。


  等待尸检结论


  林女友的电脑桌面,放的是林松岭生前的照片。那个QQ网名叫“节奏”的林松岭,已经永远离去了。


  对于“10·11”事件中林松岭的死因,要等到尸检后才能确认。由于6名警察已经被刑拘,对于当晚发生的事件,公众暂时无法获知他们的叙述。


  死者家属的代理律师胡凤滨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家属正在与警方协商,协调尸检事宜。为了确保查清林松岭的死因,公安机关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邀请公安部、最高检察院的法医专家进行尸检。届时,将邀请媒体在场见证整个过程。


  林松岭死后的第九天,其临时工作过的房地产中介公司领导张女士找到了林家,送来了林卖掉一套二手房的佣金1000余元。张女士说,林在那里工作,业务水平很好,人很有礼貌。在20多天内,卖了两套二手房子,其中,面积小的一套已经完成交易。


  两年多以前,林吉利也卖掉了在原太平区的老房子,搬到了现在的时代广场小区。“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以后给他结婚用。”林说。


  林吉利说,林松岭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孩,有点“自来熟”,很多人都喜欢他。他爱干净,袜子都是分格子放。喜欢上网。


  林松岭养了一对萨摩耶犬。还下过四只狗仔。林很喜欢他的狗。


  林松岭的女朋友,在林死后第二天从天津飞回哈尔滨,窝在林生前的卧室里抽泣。眼圈通红,什么话都不说。


  她的笔记本电脑桌面,放的是林松岭生前的照片。那个QQ网名叫“节奏”的林松岭,已经永远离去了。


   车亮把自己的QQ网名改为了“祭奠”。他在网络日记上写到:松岭,你走好,你的兄弟想念你……


  20日下午5时许,林吉利接到了哈尔滨市公安局纪检委书记张春明的电话。通完话后,林向南方都市报记者转述:张书记说,现在网上和社会舆论太大了,“你们要赶快敲定尸检的事”。


  “我只想知道真相!”林吉利咆哮,“我的小孩是怎么死的?”


  10多年前,林与妻子离异后,与郭女士结婚;郭此前育有一女,双方未再生育,林松岭是他的独子。“现在,就剩下我一个孤老头子了。”

 

http://cn.ppzw.com/Advertisement.html

找策划Q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