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伊利牧场大果粒酸奶味雪糕此前在香港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就在蒙牛、伊利液态奶高调返市之际,昨日傍晚,广州市内吉之岛等超市紧急下架了上述两大品牌的雪糕产品。
同一个世界,同一刻降息。受金融风暴威胁的国家史无前例的联合起来…
蒙牛召回雪糕换包装
记者昨晚走访了吉之岛天河城店、百佳正佳广场店与家乐福万国广场店,发现三大超市内所有的蒙牛雪糕已全部下架;至于伊利雪糕则仅在吉之岛下架,家乐福超市称仍在销售,百佳则表示从未销售过伊利的雪糕产品。记者从蒙牛生产厂家处了解到,蒙牛此次要求超市召回旗下全部雪糕产品,是因为要统一更换新包装。伊利方面则要求召回9月15日以前生产的雪糕产品,伊利生产厂家对于超市的召回行为表示不明就里,吉之岛超市方面称这是由设在深圳的伊利雪糕供应商安排的,具体原因不详。而家乐福超市由于其中国总部尚未接到相关通知,所以暂时未采取任何行动。
9月16日,香港食环署抽检发现,伊利一款90毫升装的牧场大果粒酸奶味雪糕一个样本含有三聚氰胺,有关产品将全线回收。香港惠康超市即时暂停发售伊利所有雪糕产品,并由9月17日起接受顾客退款。此后,伊利方面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业内人士猜测,此次紧急召回行为或因香港抽检结果而起。
液态奶促销市民不买账
前段时间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纷纷撤架的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液态奶,十一黄金周过后纷纷重新上架,并为刺激销量大张旗鼓做促销。记者昨日走访超市发现,在液态奶销售区,各种“买一送二”、“买二送一”的促销牌“扑面而来”,促销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在吉之岛,蒙牛1升装单价为8.2元/盒的纯牛奶和新养道低乳糖牛奶250毫升装36元/箱(12盒)都在做“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伊利的1升装纯牛奶则从7.9元/盒直降至5.9元/盒,降价幅度高达25%。
除大打促销牌,各奶企还极力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各式盖有质监局印章的质量保证书被张贴在品牌销售最显眼的位置。记者在现场就看到,蒙牛奶制品的促销人员正忙碌地为包装箱逐一贴上“不含三聚氰胺”的标签。
尽管各大奶企救市决心大、促销力度强,但记者注意到,旁观者众,真正掏钱买的几乎没有。记者驻足10分钟发现,有8位市民被“大促销”吸引过来,但他们认真察看一番后还是掉头而去。“这些液态奶都是七八月份生产的,也就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怎么敢买?怪不得这么便宜!”吴小姐愤愤地告诉记者。邻近的燕塘、香满楼等本地奶则大受追捧,很多市民直奔本地奶专区,成箱抢购。
[NextPage]
蒙牛伊利损失料达百亿
据内地传媒报道,内蒙古估计,自治区内的两家龙头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2319)损失将达到上百亿元(人民币,下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准备向国务院申请,免除两家企业在未来四个月的增值税,并拟动用1亿元救助。
同一个世界,同一刻降息。受金融风暴威胁的国家史无前例的联合起来…
据《财经》引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份文件指,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在问题奶事件后受到了重大影响。仅至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文件还称,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5个月,区内两大乳品企业蒙牛伊利未来还将损失36亿元。
争取减免税银行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报道指,伊利、蒙牛两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陷入困境,截止到9月22日,订单减少80%以上。两家企业的每日收奶量合共只有3672吨,占正常收奶量的18.5%。
在9月22日举行的全区乳业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代主席乌兰巴特尔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作为借款,重点支持已陷入危机中的伊利、蒙牛。同时积极争取柄家有关减免税政策,争取银行贷款支持。
乳业是内蒙古的重要支柱产业。该份文件显示,乳业在当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集群,自治区内四家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423亿元,上交利税49.9亿元,用于支付农民销售鲜奶的资金144亿元。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针对有些地方出现奶农倒奶现象,数省将对奶农进行补贴。
还没有三聚氰胺的阴影中走出的中国乳业开始沦为被救助的对象。昨天,农业部发布紧急通知敦促乳制品企业稳定奶源基地,继续从奶农手中收购鲜奶。针对有些地方出现奶农倒奶现象,数省将对奶农进行补贴。中国奶业协会昨天也发出紧急倡议,要求确保原料奶收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更是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作为借款,重点支持已陷入危机中的伊利、蒙牛。
[NextPage]
从奶源开始补贴 同一个世界,同一刻降息。受金融风暴威胁的国家史无前例的联合起来…
农业部发出的《关于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奶农合法利益的紧急通知》中称,因毒奶粉事件导致奶制品销量锐减,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份已经出现较大范围倒奶现象。三地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奶农损失。
河北省政府日前决定从财政中拿出3.16亿元补贴奶农,按照每头奶牛200元的标准给奶农发放饲料补贴;河北唐山市出台了生鲜牛奶加工奶粉补贴办法,从9月16日到10月18日,凡为奶农代加工奶粉的企业生产每吨标准奶粉补贴45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000元,县级财政补贴2300元,奶农自己承担200元。
另外,中国奶业协会昨天也向乳品加工企业会员单位发出紧急倡议,要求确保原料奶收购,及时保量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奶,保护奶农的利益,保护奶源基地。
奶业协会称,奶源基地是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来之不易,乳品加工企业及时收购原料奶就是对奶农饲养奶牛积极性的保护,对奶源基地和我国民族奶业发展的保护。
伊利蒙牛将损失百亿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稳定奶源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争取银行贷款支持。
此事件立刻引发了争议,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就是将损失转给国民,而保护不负责的企业”。乳业资深分析师陈渝就表示:“补贴给谁并不重要。”补给企业,也其实是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收购原奶。
目前仅在伊利、蒙牛集团两家企业直接从事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就有十多万人,间接从事运输、包装等配套业务的人员有100多万人。一旦如此规模的乳企出现问题,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此前已有消息称,1万多吨奶粉召回的压力以及可能面临的索赔,或将直接导致三鹿集团破产。财经网报道说,伊利、蒙牛两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陷入困境,截止到9月22日,订单减少80%以上。两家企业的每日收奶量,总共只有3672吨,只占正常收奶量的18.5%。仅至2008年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人民币。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5个月,区内两大乳品企业蒙牛伊利未来还将损失36亿元人民币。
[NextPage]
“一人盯一站”“一人盯一车” 蒙牛准备亏两年
投资者报(记者赖智慧)尽管检验结果显示,液态奶中被检查出的三聚氰胺含量并不高,但对蒙牛的销售和市场影响是毁灭性的,因为蒙牛乳业主要业务收入均来自于液态奶。
蒙牛日前刚刚公布的中报显示,蒙牛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液态奶产品,蒙牛液态奶产品收入增长了34%至118.2亿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86%。
“公司头都大了,能调动的人全调动了。”前述销售经理说。
由于生产和销售受阻,蒙牛各地的奶站一度停止收购鲜奶,造成很多地区奶农出现卖奶难、鲜奶滞销的问题,给奶农带来巨大损失。对此,这名销售经理表示,并非公司停止生产和收购,“实在是忙不过来,而且销售几近停滞,公司要应对的事太多。”蒙牛奶源事业本部总经理郭小岑9月22日表示,目前公司已恢复原奶收购,只要合格的奶就收进来接受检验。
郭小岑表示,目前,蒙牛集团已从奶源生产、包装工人中抽调8000多名员工直接进驻奶站,采取“一人盯一站”、“一人盯一车”的方式进行严格原奶收购,全力防范源头造假。
尽管如此,蒙牛还是遇到了困境。据郭小岑介绍,目前缺少进行三聚氰胺检测设备和检测药品,蒙牛有40多个生产基地,但只有9套检验设备,只有长距离送检,“化验需要3到4个小时,加上来回送样要6到7个小时,这样一来,很多原奶在等检验结果出来时酸度就升高了,只能倒掉。”“我们把这一部分奶资按原来价格全部补给奶农。”郭表示,截至9月22日,公司倒掉的原奶有16000多吨,补贴奶农约为5000多万元。
对于是否增加检测设备和药品,郭表示,国内的设备和药品奇缺,国际上也供不应求,估计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级市场上蒙牛也遭受重挫。9月23日,连续停牌5天的蒙牛乳业在香港交易所复牌,当日跌幅高达60.25%,收于7.95港元(停牌前20港元),一举创下最大成交额、最大跌幅以及最大百分比跌幅三项跳水纪录。
尽管危机重重,但蒙牛证券事务部的负责人表示,对股价暴跌不作评论,并表示公司暂无增持或回购计划。
“最大的损失是市场信心,只要中国人还喝奶,我们就有信心重新站起来。”对记者的疑问,上述销售经理显得信心十足。他表示,公司已做好了两年的亏损准备。
但市场分析人士却纷纷唱空,多半将蒙牛目标价定在11~15港元。
“10港元以上就够乐观了”,新鸿基金融策略分析师彭伟新认为,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重新树立品牌形象预计会消耗很长一段时间,这可能会导致蒙牛丧失在内地乳业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因为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外国产品,或转而饮用豆奶等饮品。
名列蒙牛第二大机构股东的摩根大通已将蒙牛的目标价由18港元降至3.8港元。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钢表示,本次事件对企业危机公关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优势企业来说既是“危”,更是“机”,若蒙牛公司处理得当就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并有可能赢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也是乳制品企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NextPage]
蒙牛5天倾倒原奶近3万吨 谁来买单
从9月11日以来的短短两周,“三聚氰胺”从一种生僻的化工原料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热词汇。尽管国家质检总局不断表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然而足以令消费者担忧的是,稳居国内奶制品市场前列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品企业的部分批次产品也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尽管专家明确提示,这几大品牌的三聚氰胺含量低,在正常饮用量情况下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消费者几乎还是“谈奶色变”。而一些境外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西兰先驱报》等连续多日对此跟踪并作深度报道,中国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已成为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9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前往呼和浩特蒙牛集团的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了从奶农手中收奶、验奶,以及奶制品检验出厂的全过程。
原奶倒掉,谁来买单
在蒙牛集团生产基地,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新鲜牛奶的收购检验流程:送奶车经过排号进厂之后,蒙牛的质检部门对所有送奶车进行检验,实施统一管理,从出奶口是否清洁到牛奶拉运到公司的全程质量保障均有专人实施监控,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
“这些检验流程与以前完全一致,但是现在,在这些标准化流程之外,又新增加了三聚氰胺的专门检验流程。”现场检验人员对记者介绍说。
据介绍,在三鹿问题奶粉曝光之前,国内外的奶制品行业都没有对三聚氰胺的检验,因此市场上也几乎没有相应的检验设备。
记者在蒙牛采访时了解到,蒙牛集团在全国共有40个生产基地,但是目前所能采购到的三聚氰胺检验设备却只有9套。因为检验设备少,而送奶车多,无奈送奶车只能排队等候安检。
据记者现场观察,每一台送奶车完成一个批次的检测需要至少3个小时,最长的需要5个小时,加上送样检测时间需要6-7个小时,这样下来共计需10多个小时的检测等候时间,以至于收奶站前的送奶车已经排出了长达几公里的“车龙”。有很多奶农排队等候到了检测牛奶的时候,牛奶已经变质,无法保证质量。
这些无法保证质量的牛奶如何处理?就此问题记者在蒙牛集团得到的答案令人震惊:自9月18日至22日,仅5天时间里,蒙牛已经倾倒了28500吨原奶,累计价值达到9400余万元!
对此情况,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向记者解释道,依照蒙牛现在规定的收奶原则,对于这些因为等待检验而变质的牛奶,全部要进行“排地处理”,也就是原地倒掉,当场销毁。
“虽然我们进行排地处理,但并不会伤害奶农的利益,只要是通过了三聚氰胺的检测,证明原奶是安全的,即使变质了,我们也会根据和奶农的协议,全部按照市场价格照收不误。”“我们现在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奶农的利益,因为他们是这次事件中最弱势的一环,虽然企业损失巨大,如两天就损失5000万,但是面对如此突发事件和行业危难时刻,每一个乳品企业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乳品企业都在自觉这么做。”姚海涛说。
[NextPage]
“问题牛奶全部下架封存 市场在售产品绝对安全”
蒙牛集团奶源事业本部总经理郭小岑告诉记者,在9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之后,蒙牛集团立即组织全国相关工作人员、各级销售体系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就问题产品召回和消费者退货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在24小时内完成了全国销售终端有问题的全部11个批次产品的下架。“我们现在启动相关的应急措施,保证上市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是经过合格检验,是绝对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郭小岑说。
为什么之前没有三聚氰胺的专门检验,为何要等政府作出专项公告后才作反应?
面对记者的质疑,郭小岑解释说,之前国家并未要求乳品企业检测三聚氰胺含量,而且亦无制订出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事件发生后,蒙牛内部全面整改,全面展开检测药剂配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添置了60至100台检测器,从奶源巡查、质检等各个岗位紧急抽调8000多名员工进驻各地基层奶站,对奶源进行24小时全面监控,特别检查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只要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就将整个批次的原奶全部销毁,做到万无一失。
蒙牛实施全新的收购检验流程以来,几天的检测结果显示,蒙牛所有受检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目前,除了企业自检、政府检验等监管措施之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还将对蒙牛产品进行独立的第三方检测工作。只有在经该中心检测、确认未检出三聚氰胺之后,蒙牛产品才可以出厂销售。
“两大困难亟待解决”
短短两周时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已从一家企业的危机迅速演变成整个中国乳品行业的一场危机,虽然蒙牛、伊利、光明、雅士利等知名国产品牌奶粉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后,都纷纷发表郑重道歉声明,并迅速做出相关善后承诺,但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消费者信心还是在一夜之间几近崩塌。
9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医院、社区和商场,看望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了解救治情况和奶制品市场。温总理说,“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整顿后新生产的奶制品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如果再出现问题,要依法严加惩处。这样,群众才能慢慢放心。”9月23日,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倡导下,蒙牛、伊利、光明等316家奶制品工商企业发表了质量诚信宣言,承诺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次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也不好预测何时才能够恢复元气,但是我们会响应国家号召,严格保证不合格奶源绝不允许进厂,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允许出厂,坚决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表示,会全力以赴执行国家规定,对产品严格检验。
他还向记者提到,目前尚存在两大困难:首先,因为收购原奶的速度减弱,产量下降从而导致市场销量明显下降,保守估计对今年销量会造成30%-50%的影响,下一步面临如何恢复市场信心的重大考验;其次,目前检测药品奇缺,国际上也供不应求,蒙牛除了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帮助外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向国外公司采购仪器和药品,以缓解压力,但检验技术的提高仍需解决,目前蒙牛正求助于各大专院校来加强自己的检验队伍水平。
http://cn.ppzw.com/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