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与奥运相遇,点燃的不仅是人文激情,也在成就经济飞跃的梦想。自2003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先后有54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或供应商。他们当中既有德国大众这样的国际商业巨子,也有联想、海尔这样的民族企业代表。本届奥运会赞助规模之大也是达到了历史之最。许多赞助企业表示,他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在市场开发方面做到了双赢。 奥运“蛋糕”
这是一场盛会,在为期17天的北京奥运会比赛进程中,不但聚集了10500名运动员、21600名媒体记者,更有预计600多万游客将在住宿、餐饮、门票、纪念品和娱乐方面消费近1800亿元人民币。十几家全球奥运合作伙伴和50多家其他官方赞助商,以及数量众多的非官方企业赞助商用他们的巨额投入和商业智慧共同导演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广告和营销攻势。
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会,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在所有赞助商中,可口可乐的消费者认知度最高,是给公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奥运赞助商。利用奥运会最为成功的案例,还有韩国三星电子。三星先后成为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仅赞助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使三星的品牌认知度从5%上升至16.2%,通过赞助奥运会,三星从一个为三洋贴牌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小企业变成了位于世界前列的知名品牌,在一期期的奥运赞助计划之后,三星终于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全球范围内品牌价值升幅最大的企业。
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7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购买北京奥运赞助商的产品,赞助商的品牌支持率在奥运期间及奥运后会有明显的增加。例如,维萨信用卡公司表示,北京奥运的收视率创下新高,这无疑能够让该公司进一步开发潜在客户。
不解之缘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办之前,奥运会已经成为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而其之后,奥运会则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时任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彼得·尤伯罗斯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的支柱——商业化运营模式。国际奥委会于1985年萌发了整合赞助商资源,开发少量、高价的TOP计划的构想:限定赞助商数量,但提高赞助数额。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里,专门有一片区域给十几家奥运会赞助商作形象展示。能够有实力赞助奥运会的企业全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原本就超越同行。参与奥运是为了借助奥运的平台,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各家赞助商的展厅里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展示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有的讲述着赞助商与奥运会结缘的百年历史,有的介绍着最尖端最时尚的高科技产品。在这些展厅里你既能见到几十年前的运动鞋、计时器,也能提前感受最先进的数码设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在奥运赞助商展示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家共享
当世界各国运动员挂着金镶玉奖牌,站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洋溢笑容的时候,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戴坚定也笑了。因为此次奥运会及残奥会所需的共计6000枚金、银、铜牌原料均由必和必拓赞助提供。必和必拓由此成为奥运史上首家多元化矿物及奖牌赞助商,也开创了奥运赞助商的一个全新类别。
作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影像制作运营项目总承包商”,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制作完成了从观众引导开始、长达60分钟、贯穿开幕式始终的10余场次的数字影像内容,包括开幕式145.5米地幕、492米鸟巢顶部碗边环幕的全部数字影像内容,以及现场转播屏幕上的部分数字影像内容。借助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平台,水晶石在七年间迅速成长。2008年,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国际知名的视觉展示企业,人员规模超过2000人,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迪拜、伦敦等地设有分公司。
这些企业在赞助奥运会过程中,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育营销”,积累了跟奥运会合作的经验,了解了这一过程中的“国际惯例”,这是参与奥运赞助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成为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可以促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知名度,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 憧憬世博
北京奥运之后,中国下一个吸引世人的看点在哪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无疑将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21世纪最初10年,奥运会和世博会相继选择了中国,这或许是个巧合,但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前者是竞技体育的最高盛会,后者则被誉为一场“经济、科技、人文的奥林匹克”、全球高新科技与文化艺术的“顶级盛宴”。
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工作于2006年3月启动,截至目前已有12家全球合作伙伴、7家高级赞助商和5家项目赞助商。海内外众多优秀企业的积极参与为世博会筹备工作提供了专业支持,也体现了中国、上海以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号召力。目前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与各家赞助企业正以9月8日为时间节点,制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赞助企业600天行动计划》,围绕世博服务计划和企业自身的世博主题营销活动,研究部署最后600天冲刺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同时制定世博会184天会期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目标、分步骤地做好世博会推广和主题实践。
企业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计划,不仅为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提供了充分可靠的物质保障,也为企业在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内涵提供例证。企业抓住上海世博会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深入参与和全面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塑立企业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向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http://eb.ppz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