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鞋都”厚街的阵痛

“中国鞋都”厚街的阵痛

作者:     转贴自:海洋新闻网    点击数:2854


  厚街有“中国鞋都”之称,鞋业是该镇的特色产业。三屯村是厚街镇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个有着2603人的村子,2007年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为1.2328亿元,排名全市第13位。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富裕村,却在东莞产业升级转型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收入来源100%靠厂房租金,而这些工厂,7成又是当下最困难的鞋企。

    今年3月省委书记汪洋到东莞调研首选村就是三屯。三屯现有的富裕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也逐渐换来包括村委会在内的人们的思考,这种富裕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个案·村集体

    集体经济影响不大最担心连锁反应

    “我们的集体收入100%都是靠收租金。”三屯村村委书记尹宇宙告诉记者。据了解,三屯村共有30家企业,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制鞋、电子和制衣几大块,而制鞋厂则占7成。

    据厚街镇外经办统计,去年厚街镇外资企业终止了54家,其中正常停产结业37家、转为三资企业5家、迁移1家,这些终止的企业当中,又以制鞋、家具和五金居多。根据村委会统计,去年至今全村倒闭的中等规模企业两家,搬迁一家(主要原因是地方不够用)。在这当中,一家倒闭厂房再招商引进了一家鞋厂。

    尹宇宙告诉记者,去年虽然面对一些调整的困难,但是集体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尽管如此,村委会还是警觉起来。对于一个以租金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收入来源的村集体来说,此时最令人担心的除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外,还有企业变动带来的连锁反应,这包括对商铺、出租屋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记者看到,分布在三屯中心广场周围都是一些由出租屋一楼改造而成的商铺,坐落在三屯的中心区域一座中档住宅楼盘底层也都是商铺设计。据三屯村委会介绍,现在出租屋、商铺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但预计今年的形势比去年要严峻一些。

    而在厂房租金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屯村的厂房出租价格整体维系在10元/平方米,与整个厚街镇的水平相当,实际上也是稳中有降。

    引入高新技术企业不容易

    沿着三屯广场右边的一条马路,我们进入了该村一个老工业区。当问及路人附近有哪些厂子倒闭时,他们几乎都指向一个叫连江的中小型鞋厂,这个工厂已经闲置了将近半年。但是,对于那些倒闭了又马上招商进来的工厂,大家也就逐渐淡忘了以前那家工厂的存在。

    三屯村委会去年就处理了这样的鞋厂,这家鞋厂物业产权属于村委会,去年老板突然走了,留下一群没有领到最后工资的员工,一方面村委会要作为产权人妥善解决好劳资纠纷,另一方面还得重新物色新的租客。“幸好工厂里面所有的设备、水电设施、空调都有,因此我们清理了一下,很快就找到另一家鞋厂进来了。”一位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再招商,村委会在这家逃匿工厂上的损失也很快得到弥补。

    伴随着东莞市政府近几年提出的“招商选资”思路,村委会也意识到上面这种“救火”的办法不长远。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才是提高全村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为此,最让三屯村委会满意的一个项目还是刚刚进来的一个韩国显示器厂。“这家企业无论从管理水平还是实力上,都是不错的。”一位参与招商的村委会干部说,同时他也坦言:“我们都想提高一些高科技、低耗能的企业,只是要把这些企业引进来不是件易事,去年就有两个项目没有谈成。”

   拟通过股份制二次开发旧厂房

    跟厚街以及东莞那些早批发展起来的村子一样,三屯村土地利用空间已是极限。“现在全村除了农田保护区,基本上已经没有其他土地了。”尹宇宙说。

    即使没有土地,接下来还是要发展。根据三屯村委会的思路,接下来就是要整合一些小工厂,然后通过股份制的合作形式,由六个村民小组来完成旧工厂的重新整合开发。在二次开发厂房上,会更加偏向按照电子厂的规格来进行修建,设计上力求电子厂和制鞋厂都能用。

    此外,村委会也把第三产业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向前发展的另一条腿。“退二进三”这个概念也在镇村产业升级中被频频提起。记者了解到,现在三屯村厂房租金是在10元/平方米,而在厚街邻近其他经济稍弱点的镇区,厂房租金已经下滑到了8元/平方米。但是三屯村近街厂房改作商铺用途的出租价格则飙升50%,达到15元/平方米,靠近莞太大道等好地段价格更高。为此,三屯村委会想将一些具备商业发展潜力的工厂逐步转型成为商铺。

    在三屯村村委会办公楼二楼,一个醒目的“加工办”牌匾挂在楼口处,这个“加工办”被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称为全省外经系统最基层的一个部门,主要是帮助本地企业协调工商、税务、海关以及招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NextPage]

 

  个案·企业

    琪胜鞋厂逐渐放弃国外加工

    如果要全面解析三屯村在制鞋产业,以及由于这个产业变化给集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接下来何去何从,就必须找到本地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在以外商投资企业居多的三屯村中,由三屯村人自己开办、从事自有品牌开发生产的琪胜鞋业无疑是整个村制鞋企业中的一朵奇葩。

    4年前开始谋转型

    琪胜鞋业是在2004年迁入三屯村工业区,这栋位于港口大道旁5万平方米的现代工厂,与刚刚引进的韩国普光显示器制造厂相邻,成为三屯村新建厂房的标志之一。如今,琪胜鞋业也成为东莞全市产业升级的试点之一。

    琪胜鞋业董事长尹积琪告诉记者,他1988年开始做鞋那时琪胜鞋业还只是承接别人工厂发包下来的订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己开始接海外订单。从2004年开始,琪胜鞋业逐渐转型,把目标瞄准国内高档男鞋市场,开始逐渐放松加工贸易这块,一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一边调查了解国内市场,布局国内销售网络。

    不惜成本学技术

    “自己搞研发难度很大。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交学费。”据介绍,琪胜鞋业的技术、原材料和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为了学到意大利皮鞋制造的优秀技术,公司通过发包给意大利工厂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去学习国外工厂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这当中我们付出了很多。”

    为此尹积琪也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如果真想做精品,就要舍得投入。为此,他很坦白地告诉记者:“在‘开源节流’中,我只能更多的选择开源。”

    琪胜鞋业在国内销售的“迪宝”男鞋零售单价平均卖到了1000元/双,属于绝对的一线价格。对于这类高端男鞋市场,尹积琪在“开源”上面也是做足功夫,从国内鞋子销售的产品特点、服务、促销策略、渠道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着手调研,并且专门针对国内市场同档次的企业进行学习研究。也就是从2004年开始,琪胜鞋业开始向全国一级市场撒网,目前已经在全国1/3以上的省会及一级城市开设专卖店。

    从生产型转向品牌型企业

    “我们接下来不会再扩大工厂的范围了。”尹积琪说,“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从生产型的企业逐步转变成品牌型的企业。我们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就在研发、销售网络和品牌包装三大方面。”

    尹积琪的目标很明确,此外他还强调琪胜鞋业将逐步放弃海外加工市场,目前也只保留了部分生产能力。其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初开始,他也明显感觉鞋产业的危机,但是现在企业遇到问题都是一样的,既然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企业自身。“危机能够提高我们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尹积琪说。接下来,他还想把设在广州的营销总部逐步搬回三屯村,“毕竟这里是大本营,整合在一起更加方便。”

    焦点

    村集体利益和产业升级间矛盾怎样协调?

    三屯村仅仅是厚街的缩影。根据厚街外经办统计,厚街劳动密集型企业大概占60%。据了解,厚街部分村在不赚钱的情况下,还是要花大气力吸引、留住些企业。此外,市、镇、村一级又要把效益低、污染大的产业转移,腾出空间给高新技术的优势企业。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

    开掘村商业土地的价值

    怎么克服?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说,现在村级的工业数量已非常多,在实施转型的过程中,每个村都筛选出产品竞争力强、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出来,鼓励它扩展。在此基础上,再把规模小、效益低的企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给效益高的企业。

    另外,厚街人口密度大,商业发展很有市场。据了解,现在厚街镇的厂房租金在下跌,平均在10元/平方米左右,而发展商业光是土地租金就达几十元/平方米。这体现出发展工业和商业的价值不同,在该层面上,尽量让村组经济不受太大冲击,这种困难是可以在转型中慢慢克服的。

    限制低端厂房建设

    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说,东莞目前产业布局散乱,集中度低是制约产业升级的一大阻力,以镇村为主体的招商引资格局导致了招商引资随意性大。低端厂房的无序建设怎样才能有效得到控制?怎样全面系统地发掘具有转型潜力的企业?从村一级入手是个有效的办法。

    目前厚街各村将对各村企业、厂房、土地资源等进行摸底,并且将要制定措施,严禁低端厂房的无序建设。据了解,上月全市确立了五个产业升级试点镇区,其中厚街镇作为特色产业升级试点镇区。其中,该镇的三屯村作为市、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村。除此以外,厚街镇还将其他非试点村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中来。

    目前村组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摸清楚本村是否有转型潜力的企业,有没有潜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厂房、土地资源等;摸清本村有多少“退二进三”、旧村改造的项目;现有企业中,哪些是属于重点扶持的企业,哪些是需要扶持稳定的企业,哪些是需要舍弃的企业,要分清类别,给予不同的指导。

    鼓励本地村民创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说,厚街转型条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制度不够,目前运行的制度是汗水型基础上的制度,导致信用、法律保护等环境的缺陷;其次是服务问题,发展水平不高,相对性服务不足,包括老百姓民生服务;第三是生产性服务长期忽略。物流、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需求没有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满足。企业则表现在日子好过时候不想转型,不好过的时候没有能力转型。平台服务需要有大量的终端服务来支撑,怎样发展终端服务,怎样通过生产性服务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是厚街经济转型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http://blog.pp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