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香港TOPPY集团:用多品牌战略制胜

香港TOPPY集团:用多品牌战略制胜

作者: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10213


    国际上对ZARA及类似服饰品牌的运作方式作过精辟的总结,即:一流的形象,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从ZARA诞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是服装界的另类,ZARA走的是单一品牌的路线,ZARA的经营和销售模式也做了很多创新,被认为是服装业界的一场革命

  方刚:

  TOPPY香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以及志丰制衣厂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香港零售管理协会的荣誉顾问以及香港制衣业总商会董事,63岁,太平绅士。

  全球时尚界最HOT的点在哪里?也许有人会说,在米兰,在巴黎。但是今天你也许要加上——上海。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国际最顶尖的品牌纷纷在上海开店,其中包括阿曼尼、H&M,还有ZARA,过去出国购物被认为是一种时尚,但是现在Chanel、Dior、GUCCI、Armani,国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在家门口体验一站式购物。

  这种变化,做服装零售的香港品牌首先感受到压力。

  Toppy International Limited(陶比国际)就是其中一家企业,由香港方氏创立的TOPPY集团,是一家典型的传统服装产业,总裁方刚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取得纺织工程硕士之后,一直从事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零售业务,之后继任家族事业,成为TOPPY的行政总裁、志丰制衣厂董事总经理。

  TOPPY的发展思路是用尽可能丰富的品牌线覆盖市场潜在消费群体,也即是多品牌战略。在推动品牌的同时,发展销售网络。这些年,该集团不仅在内地开设国际品牌产品专卖商场NOVO,更将国外新兴的消闲与信息结合崭新时尚消费概念引进内地;现时在内地的专卖店、销售点和商场逾350个,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成都、沈阳等城市。

  TOPPY在服装零售的经营模式有很多做法,不少属于国内服装零售业的创新。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直想问方老先生一个问题,零售业的门槛已经放开了,香港企业面对这种局面,何去何从?方刚认为,无论是TOPPY集团的多品牌路线还是目前风头正劲的zara,其根本还是产品,只要立足以人为本,产品就必然有其市场。

  TOPPY就是要做多元

  赢周刊:很多内地的消费者,通过广告和门店,已经非常熟悉你们的众多服装品牌,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品牌的背后,是一家名叫TOPPY的公司,多品牌策略对贵公司的发展有什么优势?

  方刚: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公司除了拥有Episode、Jessica、Color18和Weekend Workshop等原创品牌之外,近几年还在不断扩展,走多元化发展方向。

  我们投资了拥有Miss Sixty、Energie等众多品牌的Sixty China集团,拥有Puma、Adidas、Converse等运动品牌的NOVA集团。而Lana集团是一个全新的集团,拥有着Le Sportsac和Replay两个品牌。

  公司整体服装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专为那些时尚、活力、有品位的现代女性所设计,分店遍布中国、泰国、澳门、菲律宾、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我认为多品牌有利于市场细分,成熟的运营模式可帮助其他品牌迅速在市场站稳,多品牌战略发展成为TOPPY集团的制胜法宝,也拥有了高级时装市场的可观占有率。

  赢周刊:那么对公司旗下这么多品牌的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种什么策略?

  方刚:公司的每个品牌定位都体现出自己的特性,面对越来越狭窄的国内服装市场空间,公司通过直接面对VIP客户与时尚买手,加上一年两次的透明折扣。涉及限量版商品,显示Toppy集团通过与众不同的市场推广手段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和联盟店伙伴提供有差异性和分割性的商机。

 

[NextPage]

  各方借力再开拓

  赢周刊:近年来国际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涨,对你们企业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方刚:公司的两至三成布料来自欧洲,欧元已高企了一段时间,制衣成本早已上升,但不会转嫁给消费者,成本价早已逐点逐点增加,但我们坚持不加价,今年天气对香港成衣业不利,很多香港的商店都在打折促销,我们也不会主动加价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赢周刊:如何看待内地零售市场的增长?以及如何面对国际和国内品牌激烈的市场竞争?

  方刚:公司决定增加对内地市场的开发和投入,比如说在2007年增加开店。

  赢周刊:是否也在考虑并购内地的服装企业?

  方刚:有并购的机会当然最好,但是并购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为一家公司的总裁,我首先会考虑,被并购的公司是否符合公司的理念,服装零售的市场比较特殊,特别是我们做女性服装的公司,更是要注意公司文化的磨合。

  我认为做时尚女性服装品牌,要保证两点:第一,设计紧跟潮流;第二,做工讲究。我们不是经营休闲装而是高档服装,因此在设计和创作要求的非常高,是和工厂加工不一样的模式。不可以一味追求数量,而是应该强调质量。

  赢周刊:那么你们对国内市场的策略是什么呢?

  方刚: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品牌在内地的知名度达到了一定程度。目前市场也有很多国外的名牌进来,但是他们对中国市场不了解,他们渴望寻找合作方,我们是不错的选择,而通过和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我们也可以借用他们的品牌知名度开拓新的市场,比如说东南亚,甚至欧洲市场。

  ZARA撒网TOPPY紧盯着鱼

  赢周刊:以ZARA为代表的一批另类时尚品牌突破传统束缚,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时尚领导者。ZARA的模式非常具有革命性,和TOPPY的多品牌运作手法不同,ZARA一开始打的就是单一品牌,请问和TOPPY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方刚:ZARA非常有名,也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品牌。众所周知,ZARA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它在全球各地都拥有极富时尚嗅觉感的买手,帮助ZARA品牌在全球各地收集流行产品信息,ZARA具有超过200人的设计师团队,这些设计师将收集回来的信息按照类别、款式以及风格进行分类,并改版,形成新的设计。

  ZARA的卖场非常大,里面的服装款式丰富,一改高档服装店面阳春白雪的装饰格局,更重要的是,几乎每周都有新款上市,并且服装的款式限量,这些都带给客户不同的购物体验,这也是有别于传统品牌服装经营的地方。

 

[NextPage]

  赢周刊:你认为ZARA制胜的地方在哪里?

  方刚:传统的服饰品牌从产品设计到面辅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到最后成品上架销售往往需要2~4个月的时间,高档时装品牌则会更长一些。

  如果以广告投入为比方,ZARA只要打一个广告,我有15个品牌,要打15次,在品牌成本上我们是没得比的。

  但是我们的每一个品牌针对不同的顾客群。而ZARA没有明确的顾客定位,以撒网的方式针对所有女性,他每星期都有新的货物进来,ZARA是走量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

  赢周刊:那么你认为你们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方刚:我的企业是一条龙运作,工厂由自己控制,不像ZARA那样签约,如果产品市场好,工厂立刻可以赶工做出来。如果不好,就不生产这件产品。因为我们的市场小,只要紧跟潮流,就有市场。但是要做到ZARA一样快,是很难的。

  现在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成本在增加,这是服装零售发展的趋势,所以企业更多的要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不是攀比规模。

  记者观察

  ZARA的服装革命

  在国际服装零售市场,ZARA的速度一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ZARA占领市场的法宝,也是ZARA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让人自叹弗如的是,即使众品牌知道ZARA的“速度”的秘密,却无法复制ZARA的模式。

  相比之下,国内涌现出来的众多服装品牌几乎千篇一律,在服装生产制造上、品牌打造上主要还是遵循欧美服装,香港服装的模式,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市场供给,产业链中各承接环节还处于各自为政、互无统属的关系。

  ZARA在品牌创建之初也曾面临过如此难题,只能依照传统方式“按部就班”的发展,虽有野心,但无用武之地。在找到“现行方式不能打破就不能产生更高效益”的瓶颈后,ZARA投巨资设立了自己的纺织厂及服装加工厂,并在欧洲一些主要地区建立独立的物流运输企业。14个工厂联结一个超大型自动化配销仓库,完全自制自销,虽然生产成本比外包生产提高15%~20%,但高效率的作业管理使得生产速度得到提升、减少存货带来的滞压成本,因此可以维持稳定的10%利润。

  当ZARA的专卖店离开欧洲到达美洲及亚洲之时,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并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他们采取了参股的方式,与一些生产能力强、并在管理及产品质量上有一定保证的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而物流系统则由销售区域内专业的运输公司解决。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一件产品从设计开始到选料、染整、剪裁、针缝、整烫、运送乃至成品上架最长只需三周的快速供应体系。

 

http://blog.pp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