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理由:
他是一家上市鞋企的新生代力量。
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海归”,以宏大的国际视野推动家族企业迅速成长。
他怀揣着家族的光荣与梦想,为了企业的发展,努力去汲取更多的知识,然后用所学助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泉州传统产业的升级当中,包括他在内的年轻人,正以不同于父辈的视野和方式,开始参与企业经营,引领着产业新的前进方向。他就是吴荣照,一位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
A 人物·创业故事 “海归”青年要造百年品牌
少年留学海外的吴荣照,为做强做大家族事业积极地准备着。回国之后,他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调整企业战略,将鸿星尔克推上了另一条快车道。
拿下双学位出国留学
吴荣照小的时候,父亲在泉州开设了制鞋厂,做鞋的出口加工生意。他儿时常到父亲的工厂玩,耳濡目染的都是些鞋底、皮革等,从小对制鞋就有一种情结。
优越的家庭条件,并没有养成他骄奢之气。他与很多富家子弟不同,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考上了福州大学,攻读经济类专业。大学期间,他就想,父亲的企业涉足贸易领域,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纠纷,如果自己能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无疑能为父亲提供足够多的支持。于是他利用大学课余期间,兼修了法律方面的知识,并最终在本科毕业前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在他所读的经济类专业数百名学生中,仅3人做到这一点。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回到父亲的企业上班,而是选择到厦门工作。富有远见的他,视野更加宽阔了,开始筹划着出国深造。毕业一年后,他成功前往澳大利亚深造。
半工半读勤学成材
提起这段少年时期出国的经历,他说:“在国外读书是比较辛苦的。”
刚到国外时,他体验到的第一感觉就是举目无亲。由于英语基础不好,他经常听着别人讲了一大堆话,自己虽然都理解,但却讲不出来。
和其他留学生一样,他刚到澳大利亚不久,就向当地居民租了间房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房东经常会在周末举行小型派对,邀请他参加。 他在这种氛围中,跟房东熟悉了起来,很快地适应了国外的生活。“房东一家人很容易接触,也十分乐意帮助人,就是他们教会我炒饭的。”他说。
留学20多万元的学费,家里只出了一部分,剩下的靠他在超市里当收银员挣钱贴补。“自己打工赚来的钱,除了补充学费外,还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他说。
留学生涯当中,有段经历至今让他在苦笑中甜美地回忆着。因为课程紧张,大部分时间他来不及做饭,只能在住所附近的一家比萨店用餐。“吃了好长时间的比萨,我现在一看到就害怕。”他笑着说。
经过勤奋学习,他所学原本需两年的课程,只用了一年半就修完了。
2005年,其兄吴荣光改造父亲创下的家族生意,注册了新的鸿星尔克公司,大大方方地推出“尔克”品牌运动鞋及其他运动服饰产品。在澳洲修毕国际贸易硕士学位的他也同时返回国内,为父亲创下的基业助力。
开泉鞋企境外上市先河
在澳洲两年多的学习经历,使他对国外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回到国内后,他接触了多家新加坡的投资公司及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突破资金瓶颈,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而走上市这条路,才能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他把想法与兄长进行了交流,取得支持。但是,他在与父亲的沟通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作为创业的老一辈,父亲对企业的感情十分深挚,担忧一旦企业上市,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吴荣照只能不断地开导父亲:“如果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失去控制权也值得。”
在兄弟俩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父亲终于同意了他们的想法。2005年11月14日,新加坡股市多了一只名叫“中国鸿星”的股票,这正是来自中国泉州的鸿星尔克。主打泉州鞋概念的“中国鸿星”,在泉州诸多鞋企中,率先走上了股市融资的道路。上市后,企业利用筹集到的资金,产能迅速扩大了数倍。
对于上市,吴荣照说:“到新加坡上市首先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上市后,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在决策方面会更透明、更科学,企业也会发展得比较健康。现在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董事会决定。董事会里包括独立董事在内,各位董事都拥有自己的一方专长,有的是会计方面的专家,有的是营销方面的专家,有的是法律方面的专家,共同的合力使得公司的决策很科学,更有计划性。”
企业形象也在上市后得到明显提升。“企业上市对于提升企业形象非常有帮助,对于吸引高级人才也有很大的便利。上市之后,企业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与家族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总裁的任命需要通过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上升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甚至做到总裁。”他说。
[NextPage]
大胆结盟朝鲜奥委会
企业上市之后,他又思索着一个问题:中国即将迎来2008北京奥运会,这对于本土运动品牌而言,在家门口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奥运资源,不仅可以在国人心目中提升品牌价值,而且能够在奥运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企业的魅力,由此更好地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然而,国内知名品牌李宁在与阿迪达斯的竞争中落马,失去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装备赞助商的资格,无形中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也使他意识到拥有强大资本实力的国际品牌,在竞争中优势更为明显。
本土品牌只能全部被奥运挡在门外?他决心寻找另外的道路,开始在全球范围寻找奥运赞助对象。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朝鲜奥运代表团上,希望能以其为载体实施奥运营销战略,迅速提升品牌价值,真正实现民族品牌与奥运商机的有机融合。
选定朝鲜奥运代表团为赞助目标后,他开始积极奔走。在中间人的牵线下,开始洽谈。他发现,由于与西方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看法有分歧,体育强国朝鲜的奥运代表团并未有体育品牌赞助,原本也迫切需要得到有实力的运动品牌支持。
2006年11月,鸿星尔克在朝鲜首都平壤与朝鲜奥委会签署了“朝鲜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协议。协议规定,由鸿星尔克向朝鲜奥运代表团全面提供各类运动鞋、运动服装、护具等专业运动装备。
次年1月29日,在吴荣照陪同下,朝鲜奥委会代表团副主席李慧庆女士抵达址在泉州的鸿星尔克集团,开启了中国运动品牌迎接外国奥委会参观访问的先河。而作为此事的促成者之一,吴荣光的战略眼光和操作能力也赢得人们的认可与赞许。
B 人物·对话 国际化是严肃话题
关于上市对企业发展是一大促进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们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选择到境外上市,是否与企业国际化有关系?
吴荣照(以下简吴):选择在新加坡上市,有我们自己的战略考虑。我们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从公司的中长期方向来说,国际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但国际化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不是说说就行的,必须有一个可执行的思路。我们选择在新加坡上市,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至于上市的好处,我认为包括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品牌国际化都是我们明显的收益。而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上市融到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建、研发投入、渠道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总之,上市对企业的发展是一大促进。
[NextPage]
关于国际化国内市场是基础
记:奥运年已经到来,众多人士预言今年体育用品市场将迎来一个“井喷”,您认为这时该如何处理国内市场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吴:在整体营销思想上,我们始终以“思考全球化,营销本土化”思想为指导,在此思想下制定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和策略。在品牌国际化与中国本土市场营销关系处理上,要切实认识到品牌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市场的稳固乃是国际化的基础,应该在立足中国市场的基础上实施品牌国际化,处理好内销产品品牌塑造与出口产品品牌推广的关系,先稳定国内市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资金回报,从而为实施品牌国际化提供财力支撑。当然,企业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一支懂得和擅长国际化品牌经营的队伍。
关于营销光靠明星带动不够
记:泉州体育用品品牌营销路线不太一致,有的偏好“娱乐明星代言”,有的自我定位“专业体育”,您怎样看待?
吴:娱乐明星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我们采取这种模式,从陈小春到张拉娜等的合作,对我们品牌的发展起到提速的作用。不过,娱乐明星代言只是品牌起步阶段一个很好的手段,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靠明星带动是不够的,尤其是体育用品装备。仅仅有代言的明星,无法形成企业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我们投资女子网球赛事,就是走专业化道路的一个战略考虑。
记:与单纯的体育赞助不同,你们首度创新“赞助+投资”的赛事营销模式,用意何在?
吴:“赞助+投资”的模式,可以说将企业、赛事、消费者三方整合起来,形成信息传递的有机环,使企业与赛事运动互动合作,规避风险,放大收益,达到双方融合与消费者产生交流的效果。因此,探索符合自身态势的营销模式,能使本土体育运动装备厂商在起步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品牌。
关于人才帮员工规划职业生涯
记:泉州民营企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您如何看待?
吴: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人才,在不同的企业会迸发出不一样的力量。企业应该把员工放在重要位置上,并建立良好的管理和执行制度。目前,泉州民营企业在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方面日益重视,着力为员工塑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我认为企业家应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团结公司管理层,通过制度建设帮员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给予他们提升和发展的空间。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可以从该改变企业环境着手。
C 人物·印象 谦虚与专注
印象中,“海归”应是和我们有些距离,就像网上有人评论的“太把自己当回事”。但采访中接触到的吴荣照,离想像的和从照片上感觉的,都大不一样,从他身上,没有透露出丝毫的“傲”。
牛仔裤、衬衫、毛衣、眼镜,略显清瘦的身材,瘦削的脸颊。他这样的打扮和外貌,倒更像是冬季校园里行色匆匆赶往图书馆的大学生。
他不仅没有想像中的咄咄逼人,相反,我发现他甚至有些腼腆,很专注,不喜欢被打扰。交谈当中,他总是很谦虚地倾听着与他所学专业不同的新鲜资讯。也许,正是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坚韧的耐性,使他目光更加敏锐,视野更为宽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嗅出商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交流一开始就不知不觉集中在他的教育背景上。他显然不是向往外国生活的那类人,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到哪学习”、“学习什么”都不自觉地与家族的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他在福州大学学习经济、法律知识,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对家族的企业有所帮助;远赴澳大利亚留学亦然。
他始终感觉身上有这样一份责任——传承并发扬家族的光荣与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加宝贵的财富,没有比年轻更加蓬勃的力量。他20多岁留学,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他在国外期间,进超市当过收银员,也为长期吃比萨而至今后怕不已;他在回国后也有过挫折,做过很多尝试。但不管怎样,自信始终挂在他脸上。
采访中提及海外留学生活,他坦言很辛苦,同时不自觉地露出笑容。看得出来,求学归来之后,求学的经历和生活的磨砺,已然使他变得更为坚强和刚毅。他,也在享受着这种蜕变。
他还在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家族的企业实现梦想。他一时还没有办法同那些已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家相比,因为对方往往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阅历,可他作为新生代的代表,拥有国际化眼光,熟悉资本运作的奥妙,引领本土鞋企风气的之先,成功前往新加坡上市。
由谦虚和专注而锤炼的素养,正使他持续地带给家族的企业予力量,有力地助推着企业往百年品牌的方向进发。
http://www.ppzw.com/ppser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