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杭州地产龙头企业上市

杭州地产龙头企业上市

作者:     转贴自:浙江在线    点击数:4029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作为杭州地产龙头企业,滨江集团昨天(29日)上市备受浙江投资者关注。

    但是这家杭州人熟知的地产公司上市后,并没能打破近期证券市场房地产板块的沉寂——第一天股价表现平平,早盘最高冲到过26.96元,尾盘随着上证指数而骤降7%。

    但尽管如此,杭州滨江掌门人戚金兴的身价也随着股票的上市而被公开,令人意外的是,受益于A股的高估值,不但戚金兴的身价超过了同城在香港上市的浙江地产龙头绿城掌门人宋卫平的身价,而且滨江的总市值也超过了规模和赢利水平远超于其的绿城。

    生不逢时股价表现平平

    “上午在25.3元的时候我也考虑过,但价格到底还是高估的,所以最终没有动。”杭州股民余震海告诉记者。而尾盘受股指下跌的拖累,滨江集团股价在创下26.96元当日最高价后,回天乏力,最终收在24.3元,看到收盘时的价格,余震海大松一口气,暗自庆幸上午没有一时冲动。相比20.31元的发行价,滨江集团上市当日的收盘价涨幅为19.65%。

 

[NextPage]

    “发行市盈率本身就高,再加上行业本身受宏观调控限制,最后还是忍住没有买。”他解释。身为杭州人,余震海对滨江房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20元的发行价定得过高,“15元以上我肯定会考虑买入。”

    他表示,昨天对滨江集团的关注纯粹基于它是杭州的本土公司,事实上,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碰地产或者银行股了。而多数投资者对地产股也是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

    滨江集团上市当日表现过于平静,同比一年之前,比它规模小的杭州房企广宇集团,上市当日股价表现则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发行价10.8元,首日最高价为21.48元,涨幅达到98.8%。就在前天同样新上市的两只新股,其上市当日涨幅也要远远超过滨江:九阳股份的最高涨幅超过100%,通产丽星收盘时的涨幅也超过40%。

    滨江房产昨日最高涨幅仅为20%多,是今年上市新股中当日涨幅最低的个股。其中缘由,到底是它确实定价过高,还是仅仅“生不逢时”?

    “滨江房产的品质确实好的,我住的就是他们开发的房子。”中信金通凤起路营业部投资顾问蔡经理告诉记者,但是20元以上的股价他却不认为具有投资吸引力,“我原本以为发行价13元、14元左右,开盘后再慢慢涨到17元左右还比较合理,谁知一开盘就25元以上。现在市场风险这么高,场外的投资者怎么敢追?”蔡经理认为,机构投资者不会有兴趣介入。

    “我们提醒客户,滨江集团的合理股价在24元~30元之间,超过30元还是建议先卖出。”广发证券凤起路营业部交易部经理俞帆也告诉记者。

    董事长昨日身价59亿元

    昨日股民态度相对保守,尾盘股价又大幅跳水,但这些都难改滨江集团在成功融资12亿之后其董事长戚金兴身价倍涨的事实。

    资料显示,滨江集团前十大股东中,杭州滨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最大的股东,持有总股本为2.77亿股,占总股本的53.26%;此外董事长戚金兴个人还持有滨江房产6619.2万股,总经理朱慧明个人持有2570.4万股,副总经理莫建华个人持有2570.4万股,戚金兴之子戚加奇作为第四大股东持有2520万股。

    而杭州滨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持有人只有三个:戚金兴、朱慧明还有莫建华,持股比例分别为64%、18%和18%。

    这意味着董事长戚金兴实际持有滨江房产的股份高达2.43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也是高达46%,具有绝对控股权,按照昨日的收盘价格24.3元计算,身价高达59亿元。如果再加上戚金兴之子戚加奇作为第四大股东持有的2520万股,戚金兴父子的总身价为65亿元。此外,其他两位主要股东朱慧明和莫建华的身价也都达到18.36亿元。

    一日之内,戚金兴身价直追浙江另一家地产大鳄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及其妻持有绿城5.6亿股,按照昨天绿城港股收盘价8.7港元计算,身价为48.72亿港元。

 

[NextPage]

    此外,滨江集团昨日上市后其总市值已经赶超绿城。绿城总股本为15.73亿股,截至昨天绿城总市值为136.85亿港元。而昨天收盘的滨江集团,总市值却高达126.36亿元。折合港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差,滨江集团已经把绿城赶在后面。

    而在2007年胡润富豪排行榜上,宋卫平在浙江地产商中财富排名仅次于复兴集团郭广昌、新湖集团黄伟,位居第三。由此不难推断,如今身价高达59亿元的戚金兴,已经跻身浙江地产大鳄前三位。

    滨江股票定价高低之辩

    管理层身价暴涨、公司市值赶超绿城,但是一个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从公司基本面还是土地储备等方面考察,滨江集团似乎和绿城还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滨江集团拥有的在建和拟建项目土地权益面积100.87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为205.45万平方米。绿城2007年年报中显示,集团在全国拥有2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优质土地储备。

    上市之初,绿城集团也一度风光无限。2007年7月股价最高到过19元以上,但是去年以来连国际投行都纷纷调低对房地产企业的盈利预期,房地产股一落千丈。截至昨天收盘,绿城集团不过8.7元,比起最高价市值已经缩水54%。这意味着宋卫平的身价也缩水了54%。

    “比起绿城,至少证明滨江集团选择在A股上市是非常明智的。”在私募基金经理严先生看来,在房地产企业一片低估的情况下,滨江集团昨天24.3元的高价已经算是“很幸运”。因为,比起国际投资者,A股投资者对国内的房地产公司相对要乐观得多。

    “与其买处于调控中的地产股,不如去关注受益产品涨价的化工股。”严经理分析,之所以不看好房地股,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除了公开的信息表明地产公司资金链紧张,近日万科以500万元转让旗下一个项目也让他顿生警惕,“连地产龙头都在转让项目,可见地产企业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比起全国其他城市,杭州的房价相对比较坚挺,大凡杭州人都知道滨江房产确实是家质地较好的地产公司,但是杭州人认同并不代表全国投资者都能够认同。”严经理指出放弃关注滨江的另外一个原因。

    但是无论如何,通过上市直接融资,浙江利捷分析师孙皓认为相比其他地产公司,滨江集团已经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到一定的有利位置。

    房企优胜劣汰进程加快

    对于身价几何,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不置可否,但是对上市后打算,他却是踌躇满志。

    滨江房产此公开发行6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将近12.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剩余的募资净额接近11.7亿元。按照计划,这笔资金“将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投资于公司位于杭州的城市之星、阳光海岸及金色蓝庭等3个住宅开发项目。

 

[NextPage]

   戚金兴表示“滨江上市目的并不单纯是为钱,因为滨江不缺钱”,但他同时也表示“上市很重要的是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对于更多的房地产企业而言,上市融资对于企业发展或者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实力雄厚的外来地产大鳄纷纷进驻、楼市竞争日益激烈,但楼盘成交整体清淡的大背景下,在资本市场上能分到“一杯羹”,就意味着企业提前备好了“过冬的棉衣”,有了继续在房地产行业角逐的资本,并有能力在这波行业调整中趁机做大做强。但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资金量肯定会“此消彼长”地流向那些资源更有优势的企业,一批资金实力比较弱的公司难免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市场格局将发生“质”的调整。

    正在积极筹备上市的金都房产集团总裁吴忠泉也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上市意味着企业社会化程度更高、运作结构更加规范,是一种转型。与此同时,对于高投入、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上市意味着有了更好的资本运作平台,扩大了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据了解,金都、开元、坤和、宋都等浙江房地产公司也都在积极筹备上市之中。上市,正成为浙江房地产业的“主旋律”。

    “在广宇、滨江之后,还有更多的浙江房产公司希望能成为新的‘滨江’和‘广宇’。在全省大大小小2000多家房产企业中,凡是有点规模的,现在都有上市的想法,据估计,起码有几十家。”业内人士评价,如今浙江房企的踊跃上市,和当年广州富力、雅居乐地产等企业争先上市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都是在经历宏观调控楼市持续低迷后,企业想要走向全国实现跳跃式发展,希望通过上市之路解决资金和管理瓶颈问题。

    相比房地产企业排队上市的热情,投资者却显得格外冷静。“以滨江房产为例,因为杭州房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怎么下跌,而滨江房产开发的项目又基本集中在杭州,近几年的收益情况大致能够看得到,其业绩可以支撑着目前的股价。”浙江利捷的分析师孙皓指出,“但是在四大地产龙头招、保、万、金都表现弱势,尤其是招商地产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不过12~13倍的情况下,相对小规模的滨江房产恐怕难以独善其身。”

    孙皓分析,房地产缺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长期来看,在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会逐渐成为寡头时代,一大批中小房地产商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而且未来房地产业的利润率绝对不会这么高。

    链接

    地产浙商上市群落渐成规模

    当人们的视线集中在“滨江房产上市”事件的时候,浙江房地产上市企业数量正不断增加,地产浙商群落渐成规模。

    早在滨江房产上市之前,浙江已有瑞立集团、耀江集团、众安房产、绿城集团等一批在浙江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房企成功登陆股市。据统计,浙江上市房企数量已经达到13家(见下表)。

    事实上,在这些已成功上市的浙江房企之外,还有顺发恒业借壳S*ST兰宝、同方集团借壳ST科健等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在进行过程中……地产浙商上市群落正逐渐形成规模。
 
 

http://www.ppzw.co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