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乳业:产业链竞争加剧整合机遇来临

乳业:产业链竞争加剧整合机遇来临

作者:     转贴自: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点击数:98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众饮品”,在乳品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很多的企业涉足乳业分享这块美味的“蛋糕”,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的乳品市场可以说是“龙争虎斗,各显神通”,乳品供应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有:

    1、产业链竞争加剧

    在整个乳业产业链中,乳制品加工企业处于连接上游奶农和下游消费者的中心环节,是带动产业链相关环节共同发展的核心。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只有那些在产业链相关环节整合中做的最好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蒙牛奇迹正是建立在其与上游奶农和下游经销商完美合作基础之上。 

    2、进口逐年增多

    在中国的乳制品进口量结构中,乳清和奶粉排在前两位,二者合计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随着二者的此消彼长,2004 年乳清进口占比首次低于50%。奶粉进口量增幅虽然高于乳清,但二者增速近3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04 年增速最快的是干酪,进口量增加了64.92%。

    在乳制品进口值结构中,如图44,奶粉遥遥领先,2004年占比达到了61.55%,每吨单价达到了1736 美元,而乳清单价最低,仅为682 美元/吨。在进口商品中,单价最高的是干酪,2004 年进口平均价格是美元/吨。

    从乳制品进口总值来看,1997 年来逐年增长,2004 年突破了4 亿美元,近3 年的增长率更是保持在20%以上,其中增长率最快的是干酪,近3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5.91%,超过了总量增长速度的3 倍。我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干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例如光明就预计2005 年干酪销售增长100%,达到1.2 亿元。

    由于乳品质量标准要求很低、资金需求量不大及市场空间广阔等因素,基于我国乳业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2004年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进入壁垒一直很低,众多资金蜂拥而入,新希望和德隆就是典型的例子。乳制品企业数、累计从业人员和累计资产逐年增多。

    但随着2004年乳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企业亏损总额和亏损比率从2002年开始迅速上升,2004年近31%的乳品企业亏损,平均亏损额达到了319万元,2005年1-2月这种大比例亏损的状况依旧,形成了较强的“亏损壁垒”。此外,政府对乳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市场监管将日趋严格,提高了进入乳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同时,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乳品行业前3名企业的人员、资产、收入、利润集中度逐层提高。根据蒙牛2004年报公布的AC尼尔森的统计资料,2004 年底,最大的三家液体乳生产商已经占据了55.5%的市场份额,而2003年底为45.9%。

    不断下跌的乳制品价格和不断上升的市场集中度,使行业内劣势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如何顺利退出已成为无奈的选择。

    3、整合机遇来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昔日巨头三元的无奈下滑,新希望乳业整合不利,三鹿、完达山等二线企业奋起直追,夏进、银桥、天友、辉山、燕塘等众多地方性强势品牌坚守本地市场,伊利、蒙牛挟常温奶之威纵横大江南北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光明作为城市型乳企的唯一旗帜与伊利蒙牛的差距迅速拉大,乳业竞争格局初见端倪。

    在我国乳制品行业近年的竞争中,UHT 奶和巴氏奶阵营的对峙始终是最显著的特征,未来仍将是左右市场竞争的关键。关于UHT 奶和巴氏奶的每一个争论,市场上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但核心在于二者的营养价值之争。在消费者感到迷惑的时候,却难以得到权威的论断,奶协和乳协分别站在不同利益集团的立场之上,更加剧了消费者的迷惑。

    根据我们对相关技术资料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巴氏奶的营养价值要明显强于UHT 奶,但巴氏奶对冷链的依赖严重制约了其销售半径,而且饮用方便性稍差,代表性企业光明、三元又存在明显的营销缺陷,使其难以抵抗UHT 奶的低价竞争。因为当消费者难以分清二者的营养价值时,价格就成为选择的首要依据。

    UHT 奶阵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蒙牛和伊利的成功,利用丰富的奶源和几乎没有限制的销售半径,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市场,对各地的地方性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应该说,近3 年的中国乳业市场属于UHT 奶。我们认为,常温奶的成功建立在低价和奶源的极不均衡基础上,而目前,这两个基础都在逐渐消失,但营养价值的缺陷正在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到,毕竟新鲜是食品最大的卖点,众多地方性品牌纷纷打出了“家乡的牛奶最新鲜”的口号。因此,常温奶的这种辉煌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整个鲜乳增长在急剧下降。

    应该说,常温奶的龙头企业对此趋势心知肚明,并且在产品结构上已经开始调整,以期将低对UHT 奶的过度依赖。2004 年伊利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奶粉销量和毛利率的同步提升。虽然城镇奶粉消费近两年略微下降,但在高端的婴儿配方奶粉市场,增长和毛利率都很可观,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因阜阳事件后存在一定的市场真空,而国外奶粉由于价格原因难以进入。即使在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城镇市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替代效应也意味着巨大的、崭新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鲜乳品毛利率的降低,蒙牛和伊利又盯上了增长和毛利都很高的酸奶市场,开始威胁光明和达能在此细分市场的霸主地位。在加上味全的强势介入,可以预见酸奶市场的毛利率下降已经成为必然。

    当然,随着乳业整合时代的来临,UHT奶巨头可以挟资本实力,大举收购地方型巴氏奶品牌,或在关键市场布局生产基地,进入巴氏奶领域,彻底完善产品线,变身综合型乳业企业,从而延续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城市型乳企来说,如何扭转目前的劣势已成当务之急。鲜奶的市场份额在降低,毛利在下降,城市型乳企在竞争中都遭受重挫。

    我们认为,城市型乳企首先必须通过大力的消费者教育夺回被常温奶夺走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光明等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在全国市场的布局,彻底克服鲜奶的销售半径限制,同时加强对外地企业的整合,提升盈利能力。其次,光明等龙头企业必须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大打质量牌和技术牌,自觉以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开发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最后,光明的实践证明通过进入UHT奶市场进行防御是不太成功的,而应进军更有吸引力的婴儿配方奶粉市场,除了可从外资品牌夺取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可提高奶源处理的灵活性。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