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哀悼日:旅游新报为何激起众怒?

哀悼日:旅游新报为何激起众怒?

作者:李炜    转贴自:全球品牌网    点击数:3276


  第60期旅游新报


  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同在地震灾区的重庆出版了第60期《旅游新报》,推出了汶川抗震特刊,从名称看应该是一个有时效性的专题,然而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指责。

  抗震特刊中并没有看到对灾难的分析报道,或者从自己报纸定位的角度,报道灾难对于旅游的影响,其中最重磅的炸弹,就是在《秀色》专栏中,推出了一组以《废墟重生》为主题的写真集。


一组衣着暴露、施以浓妆、身涂“鲜血”的模特,在置景师仿造的地震废墟了,摆着各种POSE,旁边配以与5•12地震硬生生关联上的文字,如:灾难,在一瞬间来临了,甚至还来不及喘息,曾经鲜活的生命已奄奄一息,碎砖、残瓦、钢筋……废墟,将黑夜深深掩埋。

该期报纸发行后,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公众论坛以及出版、摄影等专业论坛上,责骂声不约而同,纷纷使用了“无耻、没人性、践踏国民情感”的评语。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NextPage]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NextPage]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一期摄影专题,为何引来如此强烈的反应?

  是情色的错吗?应该不是,因为在时尚刊物中,暧昧的情色从来都没有引发过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应,美女永远是抢人眼球的,几本新锐的时尚杂志,把握了情色的尺度,曾经有过许多成功的摄影专题,况且,目前公众的欣赏眼界,对于人体艺术都可以心平气和地欣赏,对于国际知名品牌的“情色路线广告”,对于国内许多明星情色版的公益广告,也可以从创意的角度去接受,旅游新报的图片,远没有挑战情色的底线。

  是创意的错吗?无论是时尚刊物还是广告界,创意都是生存的要素,没有创意就没有价值。一组好的摄影作品,或者一组好的广告,选取反差强烈的背景,形成独特的冲击力,也是常用的手法。许多旅游杂志都拍过现代时尚美女与千年古镇的摄影专题,并没有什么不好。

  错在哪里?错在创意的拙劣、错在触及了公众的情感底线。

  他们并非专为“哀悼日”而作,因为16日已经编辑完成,但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地震题材,也是作为“汶川特刊”而推出。

  我不愿意推测报社的主创者、摄影公司的主创者的主观恶意,“践踏国民情感”,也许并非他们的初衷,但却是实实在在产生的后果。

 

[NextPage]

  创意的拙劣,是指他们模仿了一些“创”的手段,却缺乏了“意”的根本与精髓,想表达什么?是否正确传达了?没有艺术的表现力与把控力。他们也许想走“解构路线”,但却只学会了形,没学会神。不是什么事件都可以解构的。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触及公众的情感底线,是任何艺术创作包括广告创作的大忌,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解构,不是任何焦点都可以借势炒作,不是任何公众情感可以用来“抢眼球”、不是任何突发新闻都可以用来娱乐。雪铁龙曾经解构过“毛泽东画像”、立邦油漆曾经“解构”过中国龙,抢眼球的目的达到了,但却引发了指责。

  文化政治硬伤、违背公众道德、伤害人伦亲情,是任何媒体与广告都要避免的三大误区。

  即使以情色为定位的花花公子、以八卦定位的东周刊、太阳报,可以恶搞明星、调侃政治人物,但绝不会把“公众情感”、“国难”作为抓眼球的素材与佐料。因为这是“自绝于公众”,是媒体的愚蠢式自杀。

  旅游新报的事件,充分反应的许多媒体的浮躁、不成熟,对待读者缺乏真诚的创作态度。

  好在此事处理及时,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当天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媒体、创作者、广告界当从此事件中自省。


 

http://blog.pp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