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以超越灾难的姿态前行!

以超越灾难的姿态前行!

作者:     转贴自:红网    点击数:1023


 

中国品牌总网_欣赏图片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5月19日,一青年手持印有“中国不败”字样的报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是汶川,以灾难的姿势沉郁抒情;是国家,以人本的情怀潸然奋进。五月的华夏大地,寂灭了数万朵生命之花,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国家哀悼日,如三枚恣意汪洋的种子,催开心头隐忍的大悲恸,催生民族凝结的大力量。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地球的一次战栗,带给生者无尽劫波,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图腾。


  截至20日12时,汶川地震造成34074人遇难。“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这国之大悲家之大恸,足以令草木失色山河凄楚。第一次,我们的国旗像一架天平,清晰地称出了中国普通民众生命的分量。国旗半降,人性高扬。这场国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寓意着我们对公民个体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不分强弱,无论贵贱,平等、公正、自由、权利,而哀悼是一种有力的情怀,必将开启传统,启迪制度,抚慰秩序。


  《左传》有言:“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视民如伤”民则视国为家园。这些天,一则配图的故事感动了千万网民:在废墟中,一位待救的小女孩轻声对解放军说:“叔叔,我是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全身好疼,我好怕我自己就这么死去,因为我还没有报答我的父母和我们的祖国。”此后,这个小女孩就再也没没能出声……小女孩的临终遗言代表了多少遇难同胞的心声!为什么救援官兵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被救灾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捐款献血者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新闻主播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千里之外的我们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哀悼,是为了以超越灾难的姿势前行。家住四川省绵阳市的任红彬,从13日一大早就正式加盟赈灾行动,每天出车帮助把从北川等地震灾区运来的伤员转运至市内的医院,“我们的力量虽小,但车轮转动,也能让救援加速。”在灾区的崎岖小路上,记者拍下了一个背着大大的背篓进城的老奶奶,背篓里都市些土豆和白菜,说家人平安菜地里蔬菜还好,惦记着城里人,自发把地里的蔬菜送进城,已经停停走走跋涉了几个小时;在灾区的大帐篷里,成群的孩子安坐在灯下温书迎考,那些悲伤却淡定的脸上,写满着重建家园的信念与希望……


  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救援的脚步还没有停下,生命的奇迹还有绽放的希望。倒塌的校舍有热心人矢志捐建,不幸的孤儿有同胞亲人含泪认养,受伤的乡亲有医务人员精心照料,汶川,废墟之上还可以是一片大笔书写绚丽的画卷。安息吧,遇难的同胞们;安息吧,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些天,悲郁的黑色将激发我们坚毅的力量,与汶川一道,与全国人民一道,以超越灾难的姿态与情怀——向前,向前,再向前!

 

http://www.ppzw.co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