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讯服装行业的规律是,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就进入了市场旺季,但今年已到五月中旬,各服装企业却普遍反映市场太冷,一点都没有往年旺季的感觉。
今年厦门服装业旺季不旺,这究竟为什么?厦门的企业如何应对?
销售旺季 连特价服装都不好卖
做了十年的服装生意,邓木水从来没有感觉到服装行业的生意会像今年这样难做。
邓木水是厦门元贝琪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公司的贝琪女装,是“厦门市十大服饰品牌”之一。近几年他们公司的销售额都在7000万元以上。
“我2000年注册公司,打出‘贝琪女装’这个品牌,刚开始没有自己的专卖店,都是寄在别人的店里卖。”邓木水说,即使是从这么低的起点开始创业,他也是发展得比较顺利的。
邓木水的 “贝琪女装”现在已有150多个专卖店,他的第一个专卖店开在中山路附近的局口街。因为第一个专卖店比较小,所以近几年在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些库存货他都放在这个店来做特价。
“以前一批服装做特价,很快就销售一空,但今年不行了,连特价服装都不怎么好卖。”邓木水感慨道。
“特价服装不好卖,新款的服装也不好卖。”邓木水说,按惯例,现在正是服装企业的旺季,“以前这个时候我们都是拼命追货补货,但今年我们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爱民也告诉记者,今年厦门的服装业确实有点特殊,现在本来应该是旺季,但销售却没有跟着旺起来。
外贸服装 转内销后加剧竞争 今年厦门的服装行业旺季不旺,圣达威服饰董事长章爱民认为是天气热得比较迟的原因,以至夏装还无法热销。
但贝琪服饰的总经理邓木水却认为,是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服装业今年日子难过。
“人民币持续升值后,原来做出口的外贸服装企业日子非常难过,很多企业都因此转做内销。这样,整个市场的竞争自然就非常激烈了。”邓木水说。
外贸服装企业转而涉足国内市场,厦门斯美泰服饰有限公司就是这样。
斯美泰服饰公司是一家中意合资企业,近几年来它每年的服装出口总额均超亿元。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出口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为此它把发展的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NextPage]
“我们收购了厦门黑眼睛服饰公司,它是厦门十大服饰品牌之一,有几百个专卖店,收购它,我们可以更快地进入国内市场。”前不久,斯美泰董事长叶向阳这样告诉记者。
厦门总商会纺织服装协会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现在服装企业日子难过,不只厦门这样,而是全国都这样。
“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么厉害,很多服装企业都不敢接单,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做的单越多,亏的也越多。”厦门总商会这位工作人员说。
开始洗牌 十大品牌已倒下一家?
“服装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和我们当初一起评上‘厦门市十大服饰品牌’的‘尤妮丝’女装已经倒下。”前几天,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厦门市总商会曾于2003年进行过 “厦门首届十大服饰品牌”评选,当时“尤妮丝”也是上榜的十大品牌服饰之一。
“尤妮丝”女装品牌创立于1993年,曾经深受消费者喜欢。做为厦门首届十大服饰品牌之一的它,是否真的已经倒下了呢?它又是因为什么而倒下的呢?
为弄清这两个问题,前天记者搜索到该公司网站,但发现其已关闭了。
记者注意到,另一个网站倒是仍有“尤妮丝”的招商广告,但三个招商电话打过去有两个已停机,另一个打过去,接电话的人称这个号码是酒店的。
不过,厦门总商会纺织服装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她没有听说“尤妮丝”服饰公司已经关门倒闭的事。
记者试图采访“尤妮丝”公司,但厦门总商会这位工作人员代为联系了该公司后转告记者:“尤妮丝”服饰公司现在面临重大转型,目前还不宜接受媒体采访。
厦门一家品牌服饰企业的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今年仅湖里区就有几家出口额达几千万元的服装企业转型做别的行业。
新闻关注
服装企业怎样才能活下去?
厦门的服装企业日子难过,那么做为企业该怎么办呢?
贝琪服饰公司总经理邓木水说,他的应对策略是尽可能到外地去攻打新市场。“在厦门和现有的市场内,我们的品牌销售已经基本饱和,现在只能向外发展。”
针对目前服装企业普遍日子难过的问题,圣达威服饰公司董事长章爱民则比较轻松。他说,服装行业竞争激烈,是指同质化竞争的企业,他的公司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就不会感觉竞争激烈。
“差异化竞争就是争取你做的东西和人家不一样,这样你才会有市场。”章爱民说。
在章爱民看来,以前很多服装品牌能做起来,是因为企业进入的时机比较好,当时市场竞争不太激烈,但现在服装市场已经从当年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企业必须认真琢磨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章爱民还说,现在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对企业也是一种考验。企业只有走专业化的路子才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市场这么大,你别想什么都做,只要做好其中的一块,比如你就做25岁到30岁男人或女人这个群体的服装,努力研究这个群体的人喜欢穿什么就行了。”
http://www.ppzw.co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47 |